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一年级方法>一年级数学>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文琼分享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方法定型的阶段,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联系。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形象的转换,从而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利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紧密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低年级学生数形结台的深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加强讲解问题的清晰度和透彻能力,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成比较直观、形象的图形。而且可以将这些图形转化成比较易懂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长方形周长公式学习时,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1)长×2+宽×2(2)长+长+宽+宽(3)(长+宽)×2。这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公式消化,而忽视了学生对公式具体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形成学生缺乏对复杂图形的计算,学生很难对这些图形进行转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做好详尽的解释。利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自主探索,加强交流,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

  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常发现学生解题思路比较窄,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狭窄,分析问题过程中,只是对表面进行简单的分析而缺乏对实质问题理解,并不能很好的应对问题的变化。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找出答案的速度更快,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容易得到提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果学生缺少发散性思维,学生的创新和求异的能力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利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可能的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让学生从问题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对问题进行横、纵两方面的思考,从而强化低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数学思维的关键在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交流,从而扩大学生进行问题交流的思路,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2数学思维训练

  加强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初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3)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教师表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包括日常生活的语言,还有数学科内的特殊语言。就小学生讲,数学语言的形成一般需要从自然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过渡。 同时,学生在表达概念时,往往不重视表述的严密性,因而常出现错误,对学生语言表述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剖析并加以纠正,例如揭示“把直线画短些”、“延长射线AB”的错误所在。

  数学语言以其独特的内涵,成为数学思维的基础,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数学思维训练

  注重课内外练习,创造学生数学思维

  探索解决问题的习题要富有思考性,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设计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思维的环境,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开始的导入到新授到练习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新旧知识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一节课的数学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有导入,因为数学知识有一个十分严密的逻辑系统。导入的内容可以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为铺垫,来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用情景导入,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常见的例子导入。因此,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点儿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或者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新认识活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我首先以复习导入,请一个小朋友背诵8的乘法口诀。然后我指出其中的两句口诀六八四十八,八八六十四。请两个小朋友分别说出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然后我总结出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或者可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那么今天我们学习9的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数学思维训练

  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特殊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特殊,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①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②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③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者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④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 “动态思维”

  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极积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


相关文章

1.如何培养小学生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

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见

4.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5.教会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37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