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

梦荧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

我会写: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监督 督战

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

惩:惩罚 严惩 惩办 惩前毖后

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

遮:遮掩 遮盖 遮蔽 遮人耳目

私:私自 私心 无私 公私分明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护(保护) 委(委托)季(季节)

惩(惩罚)征(出征) 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比赛) 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ào音调 tiáo调节

擂:léi擂鼓 lèi擂台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

近义词:

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

推却——拒绝

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

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义词:

推却——接受

惩罚——奖励

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句子解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问题归纳: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

一、下面句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A.识人心

B.知天象

C.晓地利

(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3.将语段中加粗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尽是计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糊里糊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

(1)C

(2)A

(3)A

(4)B

(5)A

(6)C

二、

1.jì chéng

2.惩罚 商议 招待 妒忌

3.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4.(1)明知故问,意在试探

(2)设下陷阱

(3)周瑜阴险、虚伪,想置诸葛亮于死地。(意思对即可)

三、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

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 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 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 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 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 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 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 (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汇报: 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 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 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 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 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 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 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 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 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 诸葛亮----神机妙算 (识人心 知地理 晓天气) 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的第五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 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215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