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梦荧分享

关于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1)15=()+()

(2)16=()+()=()+()

(3)24=()+()=()+()=()+()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 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往往设其中一个为x,分别在两种方案中用x来表示另一个量,然后以另一个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式整理

一、数学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三、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四、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五、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六、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七、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八、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九、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五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叫做方程。

(2)被减数=差()减数,除数=()○()

(3)求______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a元;买4支铅笔,每支b元。一共付出()元。

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4x+5、6x=8?都是方程。()

3、18x=6的解是x=3。()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三、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①25x②15-3=12③6x+1=6④4x+7<9

2、方程9、5-x=9、5的解是()

①x=9、5②x=19③x=0

3、x=3、7是下面方程()的解。

①6x+9=15

②3x=4、5

③18、8÷x=4

四、解方程

①52-x=15②91÷x=1、3

③x+8、3=10、7??④15x=3

五、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3倍等于8、4

2、7除x等于0、9

3、x减42、6的差是3、4

【参考答案】

一、(1)未知数的值(2)+;被除数÷商(3)方程的解(4)5A+4B

二、(1)×(2)×(3)×(4)√

三、(1)③(2)③(3)③

四、①=37②=70③=2、4④=0、2

五、1、解:3x=8、4

x=8、4÷3=2、8

2、解:x÷7=0、9

x=6、3

3、解:x-42、6=3、4

x=42、6+3、4=46

    224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