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宽容读后感范文500字

巧绵分享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只有宽恕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

  宽容读后感1

  “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没有人能光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没人能保有它。” -----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1月14日 -- 1944年3月11日),荷裔美籍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的作品多以散文的形式叙述、评论历史事件及人物,他生动诙谐的文笔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了解历史的大致脉络,因此很受普通读者欢迎。

  我最早接触到《宽容》是在高中的教科书中,里面选了《宽容》的序言,我还记得那是一位手持真理的漫游者跟守旧老人的对抗,其中漫游者遭受死刑,尸体被丢下山谷,而最后遵守律法的守旧老人还是通过漫游者开拓的路投奔了新生活,被称为先驱者的只剩下了残缺不全的骨头和别人迟来的敬仰。

  房龙浅显的说出了这个道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通过《宽容》,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方宗教史。其实西方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误。借助于房龙的“宽容”之眼,我们不难对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宽容》以宗教为载体来向人们阐述个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大部分人包括我觉得宽容只是一个外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一部社会发展变迁史看待,作为线索——宽容自身的在人们内心中地位的完善——完美地把整个欧洲中世纪与近现代串连在一起,使读者对当时社会境况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梳理——民众的愚昧,教士的腐朽,宗教裁判所的黑暗,先行者的悲壮【序言】以及理性先人的壮举都深深的震撼着阅读人的内心。文中最多的就是“守旧老人”(教皇、宗教裁判所等)对“先行者”(布鲁诺、伏尔泰等)的迫害,当然还有当权者互相的倾轧,宗教与科学的对抗,服从与温饱的抉择,社会与理想的碰撞……

  也许本书阐述的正是一种宽容与不宽容的对立,房龙娓娓道来现实的残酷。

  总的来说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就是宽容的历史,诚如书中所言阶级之间的不宽容会带来血的教训,而当代社会中的层际鸿沟,劳资关系,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不正是这种历史的延续?黑格尔说过:历史会重复两次。可也许不止两次,就像书中展现的那样。

  宽容读后感2

  几乎是花了一个假期时间,终于把房龙的《宽容》看完了,以前读过,而今再读,感受又有不同。

  首先是对于“读书”本身的认识有了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明显下降,因此,对于读书这件事,更多的是一种向往,而不是行动,即想读,可又不去读,说不读,却又常常产生一种在读书的幻象。这就象一个人,面对一间屋子,一扇门,想进去,却总是迈不出步子,于是就在门外徘徊,想象着屋里的美好景致,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当然,头脑清醒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羞愧感。究其原因,一是懒,二是恐惧。害怕忍受寂寞,不愿吃苦,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和作者无法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其实,这毫无必要。书的世界是最“宽容”的,它可以容纳一切,高雅的、粗俗的、理性的、感性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味口,只要你愿意张开嘴,就一定能吃得满意。问题的关键就是,你一定要行动。

  《宽容》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读完的。

  说实话,房龙的历史书不好读。从他的文体风格上说,文字优美、生动,但正是由于他太过于注重修辞和比喻,(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如此),反而让人有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你会觉得读得轻松,理解起来却很费劲。也许他的出发点是想把“历史”写得更加通俗一点,更加生动有趣一点,好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和喜爱历史,殊不知,任何一门知识都要有一定的受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所有的知识的。就拿《宽容》本身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没有一定的哲学知识,是很难把它读得懂的,也不可能体会到与房龙心心相通的快乐,如此,倒不如规规矩矩地介绍历史知识来得好一点,快一点。

  咬着牙读完,倒也读出了点“乐趣”,发现房龙竟然是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他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和事。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形成过程,他能从这个人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去综合地、客观地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找出其行动的思想必然性;对于社会现象也是如此,他总能把某一社会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归纳得很清楚,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可能是符合历史原貌的,也可能不符合,但谁又能完全保证自己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呢?人毕竟是人,总有一些主观的东西在里面,但只要坚持“从材料到结论”的方法,我认为就是好的。

  也许,很多历史学家都是这样,只不过我读得太少而已。不过,这也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历史唯物主义并非马恩专属。其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至少是科学地研究历史的方法。

  最后,关于“宽容”本身,房龙绝大多数时间在阐述“宗教的不宽容”,虽然在开始和最后,他也提到了“宽容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以及“人性的宽容”问题,但都没有很深入地论述,而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读到的,遗憾!尤其是“人性的宽容”问题,这已不属于历史学范畴了,更多的是社会学、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了。由此使我想到,人是多么复杂的动物啊,我们对于人性的了解、对于人自身的了解,实在是太缺乏、太缺乏。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行动,根本无法去做出合理的解释,我们的行为背后,倒底隐藏着什么呢?真是神秘难测的世界,也许,这个世界只属于上帝。

  好了,读书是苦的,但反思是甜的。那就敲门进屋吧。

  宽容读后感3

  宽容是一种胸襟,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待人处世的艺术。它体现了人格,它将友爱、体贴、理解与气度完美的凝缩于一点。睚眦必报的人生将会烽火四起,让人心力交瘁,而宽容能融洽气氛,交流情感,从而使人获得真知真情。

  紫罗兰把清幽的香气留在了践踏他们的脚下,这就是宽容;大海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百川千河,这就是宽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宽容。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多一点宽容;当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多一点宽容;宽容是相互的,当你对别人做到了宽容,别人也会对你做到宽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就会多交一个朋友。宽容是一把小巧的金钥匙,能灵巧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宽容是一种明澈的润滑剂,能融合两颗相互抵触的心灵。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夜晚,在美国东海岸,有位韩国学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11个不良少年将他围起来,拳打脚踢将他打死了。两天内这11个人一一被逮捕。社会大众都要求严惩他们。然而,这位死者的家长却给有关当局寄来一封信,要求尽可能减轻对这群孩子的惩罚,并捐献一笔基金,作为这群孩子出狱后重新生活及社会辅导的费用。他不愿仇恨这些少年,他只希望这些少年从残暴、粗鲁、野蛮和病态的虐待性格中获得新生。这位伟大的家长在饱尝丧子之痛 的同时居然做出了这么令人惊讶的决定,这种宽容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这种宽容或许可以拯救了11个孩子。

  斯宾诺莎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的。”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人生因为有了宽容而多了几分温情,生命因为有了宽容而添了几许高贵。

  宽容读后感4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打交道,与外界产生各种联系,那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便显得由为重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交往礼仪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表现为一个人待人宽厚,有气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使我们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们不应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与怀,念念不忘。同样,生活的路也正因为宽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宽。

  严于律己,宽以带人,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也是具有良好修养的重要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宽容一些,忍让一些,就什么不愉快的事也解决了,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

  人都是有感情,有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体谅他人的义务。宽容是人的内在美的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有多深、气度有多大、胸怀有多广,无不从宽容上体现出来。让我们敞开自己的胸襟,捧出你们的善心,宽容你们的朋友和“冤家”,让生活永远充满温馨和睦吧!

  宽容读后感5

  宽容是一朵幸福之花,开放在每个人心田最富饶而肥沃的土地:宽容是一抹淡墨,泼洒在远方最广阔而纯净的天空:宽容是一块纯洁无瑕的冰,装扮着整个冬季静谧的理解。

  因为它的馨香,让世界更加芬芳;因为它的淡忘宽宏,让天空不会被杂质覆盖;因为它的平静豁达,让冬季只是安静没有忧愁的划痕。

  宽容是我们每个人的宝儿,我们应该去把握拥抱它。 很多时候常听周围的人哀声叹气:“真是的”“凭什么啊?”“这绝对不是我的错”等诸如此类的话,不用说一定是又发生了争执而苦恼,或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小事惹得伤神。但几乎没有人说过:”或许是我做得不够好。“没事的。”这种拥有“宰相胸襟”,以德报怨的事情几乎荡然无存,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不够宽容。

  其实宽容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人心灵一种潜在美德的表现,更是一种优良品质的释放。这是一种广纳世间万千,胸怀四海的怀抱,更是一种无尘无染、无私无畏、无需解释的坦荡豁达的心态。

  宽容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生活之中又有多少事情需要宽容和原谅。古人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修身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独修其身于完美,方可服人逐渐干成霸业,君临天下。而修身最侧重于对他人的宽容之心,想想看若想为人上人,没有宽容何以民心去堆筑万里江山。就像项羽的暴戾苛刻,对他人毫无容忍之心,最终只得四面楚歌,和虞姬一起乌江自刎。而唐太宗李世民却对人宽宏有谅,通过海纳百川的胸怀赢得了部下的忠贞与智慧,迎来世上最辉煌的赞歌“贞观之治”。

  宽容不仅是原谅他人的缺点,包容他人的心胸狭隘,更是一把衡量自身的刻度尺。当我们面对别人的非议时,一定要报着一点感恩地念想。为什么呢?人没有无非起事端的。应为你做得还不够好,才会引致议论。这就是一个善意的提醒,要求你做得更好,对自己要求更加的严格。从这点出发你对别人就要有些感谢,因为这使你更加完美和富于人格魅力。然而实属莫须有的谣言就莫信,最好健忘些,以博大、仁爱的态度相濡以待,等待时间去解开事情的本质和真相。蔺相如使得廉颇负荆请罪,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领导者的宽容并非违反原则的原谅,试想大意的姑息放纵,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混乱?冒失的言行会给人民、整个集体及国家怎样的损失?假如一位执法者行使假意的宽容,会让多少罪恶的犯人逃脱法网,而使数千人提心吊胆的过日子?领导者更需掌握宽容有度!

  宽容让人和人之间更清楚地了解彼此,消除不快,省却无限多余的烦心、郁闷,让我们去拥抱宽阔的宽容之海。

  把握宽容,让爱继续叠加、延续、升华和蔓延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中。宽容也美丽宽容也美丽古人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是告诉我们对己要严,对人要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清朝雍正年间,宰相张廷玉与叶符郎同是安徽桐城人,两家还是邻居,因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廷玉的母亲便修书北京,要张廷玉出面干预。张廷玉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母亲:“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母亲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你也许听过、看过,或自己有时这样的感受: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的面红耳赤,竟形同陌路;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发顿脾气出口怨气很容易,但代价太大了,其结果就如同为了赶走一只聒噪的乌鸦而砍掉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得不偿失。学会宽容,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你的生命中就会多一点空间。毕竟有多大的胸怀,就会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宽容是一种善、一种美、一种胸怀和气度,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少一份怨愤;多一份宽容,就少一份仇恨。因为宽容让世界更美丽。

相关文章

1.五年级作文《宽容》读后感

2.宽容作文

3.宽容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4.争吵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5.《礼记》读后感范文5篇

6.关于《论语》读后感600字8篇

7.《灰雀》读后感范文5篇

    上一篇:宽容读后感范文5篇

    下一篇:灰雀读后感范文5篇

    33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