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

淑娟分享

高中的政治相比较其他两个文综学科来说,课内的阅读量、背诵记忆量都是最多的。往往在做文综题的时候政治题的用时也比历史和地理多。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 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

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 到2020年力争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四、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难点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2个小题)

1.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出厂的无数行为更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以看出()

A.企业联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D.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解析】题干强调电脑的制造虽然没有人指挥但仍然能顺利完成,这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B项强调社会分工,但没有看到市场促进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排除;D项本身说法错误。

【答案】C

2.冬虫夏草有“软黄金”之誉。我国虫草资源量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一些人通过囤货、炒作、造假等手段牟取暴利,一些经销商用掺水、加铁丝、加金属粉、注水银等方法增加虫草重量,有的用面粉制成假虫草。这表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固有的缺陷和弱点 ②必须控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规则 ④必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A.①④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②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且与题意相符。

【答案】D

3.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极具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在发展生态文明上具有鲜明的体制优势,体现在()

①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我国市场经济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④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是市场经济都具备的特点,不是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不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4.根据我国《最低工资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坚持最低工资标准()

①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②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是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经济意义的正确表述。

【答案】D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2020年比2000年人均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 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①②③④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故选D项。

【答案】D

6.《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合作机制构建,必将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提升、产业联动发展。该规划有利于()

①统筹区域发展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④统筹城乡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强化区域资源整合,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区域关系不同于城乡关系,排除④。

【答案】A

7.《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假如让你对上述要求提炼一个标题,你会选择 ()

A.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B.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C.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积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C

8.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钢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钢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等,这有利于钢铁企业()

①确保利润的增加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③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④强化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的“兼并重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低碳节能环保”等信息可以看出,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确保利润的增加”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A

9.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 ④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①②④分别从生产、就业、产业、经济、综合国力等角度说明了自主创新的意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③错误。

【答案】C

10.漫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想说明()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波动

B.各国经济之间有相互依赖的趋势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D.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解析】从题中漫画可以看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导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聚集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这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故选A。其余答案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

【答案】C

11.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崛起,包括汽车、航空等产业在内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正逐步向中国转移。面对这一趋势,我国应该()

①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对制造业的改造力度 ②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 ③扩大投资,不断扩大制造业规模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不断扩大制造业规模”的说法不正确,③应排除;①②④都有利于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答案】D

1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①可以采用到境外办厂、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形式

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③应当遵守和利用通行的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④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自己的名牌,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况,与材料和事实相符,均应入选。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道大题20分,共2个大题)

13.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特别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河南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诸多挑战和问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河南省应如何促进本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本省的核心竞争力。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④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4.

材料一 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主要发达国家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发展他们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加上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这些都不利于外需增长。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上升的趋势呈现长期化,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求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系,这些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如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我国实体经济要怎么做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答案】

(1)①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③必须促进“引起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高中政治经验分享:如何审题才能拿高分

1、政治选择题怎样读题、审题才能得高分

近年来,高考选择题的分值约占试题总分值的“半壁江山”,可谓“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选择题看似简单,但要想获得高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好选择题,首先,要了解选择题的类型,高考中常见的选择题类型有理解说明型、判断连接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关系型、漫画材料型、组合选择型、否定选择型、最佳选择型等。其次,要了解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常见方式有偷梁换柱法、因果混置法、以偏概全法、舍本逐末法、似是而非法、鱼目混珠法、变换叙述法等。第三,要了解选择题命题的侧重点,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是选择题命题的重点。

2、政治主观题怎样读题、审题才能得高分

文综试卷的主观性试题表现为综合试题,即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常见类型有文字类、图表类、文字图表综合类、表格类、漫画类、探究类等,只有认真读懂与审准各类题型才能答好主观性试题。具体说来,解答政治主观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通常情况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通过审设问把这个问题划一个范围,一个是问题范围,一个是知识要求的范围,看它到底问的是什么,把关键词找出来,找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再寻找知识的要求和范围,是政治常识,还是经济常识,或是哲学常识。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不管材料题所选的内容有多新,必定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材料往往蕴涵着答题的角度,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设置答案。解答政治常识主观题时,命题材料往往提到一些具体事实或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从事某些活动的参加者,来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点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复习课本知识点,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主观题的材料大都来自时事热点,但观点却基本上都在书中,正所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学生在审题基础上能否顺利搜索出相关课本知识点,决定着学生考试的成败。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每道材料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要正确运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答,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以上就是高考政治怎样读题、审题才能得高分的具体内容,当然大家还要在高考复习的时候掌握我们应该记忆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l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②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③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②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6.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

总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l注意: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①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②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让人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沼,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的价值追求。

8.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⑴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解析:(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不同的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各不相同(主体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0、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11、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当代,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创造自己永恒的价值,才能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知识点总结(5)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内容小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4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