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物理>

高一物理必修1难不难?难在哪里?

慧良2分享

  暑期还有一个月,不少新高一的学生就开始担心高一的物理学习很难,到底难不难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难点

  必修一物理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

  2、位移(Ⅱ)

  3、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Ⅱ)

  4、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公式、图象(Ⅱ)

  5、自由落体运动(Ⅱ)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习指导:

  1、理解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掌握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从生活实例中构建起物理模型并运用相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3、比较x-t和v-t图象的异同并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4、掌握打点计时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题型全覆盖:

  1、基本概念与规律: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

  热度:★★★

  2、运动的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

  热度:★★★

  3、追及、相遇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的应用

  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热度:★★☆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重点:1、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限度)、会使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Ⅰ)

  2、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Ⅱ)

  3、矢量和标量(Ⅰ)

  4、力的合成与分解(Ⅱ)

  实验二:研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指导:

  1、理解弹力和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并能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

  2、全面掌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方法,熟练应用胡克定律。

  3、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能对共点力平衡问题进行熟练分析,同时能将此方法迁移到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功与能(高一下)、电磁学(高二)相关问题的分析中。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面临着五个方面困难。

  1、模型运用的困难 初中教材很少涉及使用物理模型,而一到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物理模型的问题。如质点、轻绳、轻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伏特表、安培表、磁感线、分子电流、光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

  2、矢量运算的困难 进入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一章是运动,第三、五节分别是速度和加速度,面对矢量的表达与运算,我们的很多学生明显感觉到不适应。

  3、图像运用的困难初中教材人教版教材上只出现过温度——时间图像(物态变化),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如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力——时间图像、力——位移图像、振动图像、波动图像、压强——体积图像、压强——温度图像、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分子力——距离图像、电压——电流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磁振荡图像、交流电图像、电磁波图像、磁感强度——时间图像、电场强度——时间图像、磁通量——时间图像、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入射光频率图像、平均结合能——核子数图像、能级图像等。

  4、不确定性广泛存在的困难在高中物理中很多的情况如:弹力的计算、静磨擦的计算、恒定电流实验中仪器量程选择、大量物理过程多种可能的分析、精确与近似等的不确定性。地球、乒乓球能否当成质点;分子电流、磁单极;元电荷、夸克;用伏特表、安培表测电阻误差分析;g的取值。不少学生解那种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题觉得很顺手,但高中物理中很难找到这种题型了。

  5、语言、数学工具的困难 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高考中有时题干长达二三百个字,考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很多信息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迅速正确建立物理模型,立即将其运用到分析解答中。这是对语言工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中教材难度小,重在定性研究方面,知识涉及面较浅,做的题目大多为一些浅显的定性简答题或只用代数法进行简单计算的题。而高中物理不仅要对物理现象作定量分析,而且对物理过程要求运用复杂的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进行矢量运算和综合性的论证及推理,对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由定性到定量的突变过程造成试题难度的显著增大。

  这些困难最核心问题是分析综合能力不够,而分析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的训练来提高。


高一物理必修1难不难?难在哪里?相关文章:

1.高一物理必修1怎么学

2.高中物理哪个部分最难

3.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

4.高一物理必修1基础学习方法

5.苏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7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