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内容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烈底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