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

燕纯分享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一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解读:

  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应加强诵读涵泳训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在诵读涵泳中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拨弄着着文人或喜或悲的心弦。《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融合的绝唱。它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学习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赏析意象,丰富诗歌内涵,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陶冶性情,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现代诗歌接触甚少。读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准确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们上课的重点放在“诵读涵泳,读出美感”和“赏析意象,体会情感”上,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赏析意象,体会由这些独特意象营造的美妙意境,理解作者哀而不伤的别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情感美。

  四、评价设计

  1、品味语言美 (教师评价)

  2、赏析意象美(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3、体味情感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4、我爱朗诵 (师生评价)

  5、课后作业 (自我评价)

  五、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了解“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

  2、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

  3、能够准确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象的理解,感知意象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

  4、能够借助有感情地诵读文本,体味作者蕴于诗中哀而不伤的别样离情。

  5、能够熟练背诵诗歌。

  (二)预习目标:

  1、通过自学材料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2、了解“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

  3、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每一诗节所表达的感情。

  4、自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朗诵诗歌,把握节奏。

  5、通过反复诵读,有能力的学生背诵诗歌。

  (三)课时目标:

  1、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

  2、能够准确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象的理解,感知意象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

  2、能够准确找出意象,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意象的理解,感知意象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1分钟)

  “有这样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这样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首诗,清新空灵,含蓄隽永。”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再别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情别意。

  【过程: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并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一读文本(6分钟)

  (投影显示:读准字音、体会文本韵律)

  【过程: = 1 GB3 ① 教师指名同学朗读,以确定学生是否做到“读准字音”。预设几个容易读错的字音——青荇 漫溯 满载 长篙。 = 2 GB3 ②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节诗歌押韵的韵脚,看韵脚的变化。③全班齐读,能准确流畅地诵读文本,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二读文本(11分钟)

  (投影显示:有感情地诵读并思考)

  提问: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蕴涵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提问:诗人寓于每一诗节的情感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难舍难分——挚爱、依恋——羡慕、眷恋——陶醉忘情——快乐至极——悲伤——淡淡哀愁。

  【过程:生齐答、个人答,师调控,引导学生交流对诗歌感情的初步体验,不强求相同,结合情感找出朗读这首诗歌的语调、节奏的规律 。】

  (投影显示 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教师有选择地范读诗节后学生自由朗诵。

  【过程:教师范读结束后,指导学生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诵读文本,学生自由朗诵。】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二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读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理解诗中的意象。 2.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歌整齐的章法美、和谐的音韵美。 3.通过搜集和筛选徐志摩的有关资料,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独特的意境美。 2.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赛诗会 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古诗中很多吟咏离别的诗歌,你能说出几首? ?课件展示: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玲》 4、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王唯轻拂杨柳吟诵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绝唱,高适在漫天飞雪中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诠释着离别的豪迈大气,柳永则将离别定格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永恒凄楚......或许就是因了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也变得多情,过往的岁月也变成了美丽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隧道,用一份如水般玲珑透明的心境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一种曼妙柔美的哀愁,聆听一场炫美华丽的离别!而这离别的对象,既不是恋人,也不是亲人、朋友,而是...... 【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 二走近志摩 ?课件展示:徐志摩(1896-1931)别名:南湖、云中鹤 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诗人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 主要作品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他是现代诗坛上划过天空的美丽流星,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把思念留给了整个中国诗坛,也留给了中国新诗诗坛许多千古绝唱。这首《再别康桥》就是他的代表诗作。 三走近康桥 1.由题目可知,诗人告别的对象是?(学生集体回答:康桥) 康桥,是世界名校剑桥大学所在地,她不仅像一位充满智慧的知识女性,更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让我们轻轻地走近她,欣赏她。 ?康桥图片展示(配乐:《星空》) 2.康桥情结: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5年和1928年,它曾两次重返康桥。本诗便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所以说是再别康桥,即再一次与康桥分别。 四聆听诗歌的音乐美 1.因着感激和热爱,而又是再一次离开这挚爱的康桥,诗人的感情必定是依依不舍的,那么我们如何读出这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开始读诗,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用心读,先自由地放声朗读,待会请同学们自我展示。 (学法指导:注意朗读的节奏是否正确,不能把完整的句子读破了。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有没有突出来。音量是否适中,音调是否舒缓得当。是否投入感情。) 2.先自由举手,再点名读,可读整首,也可选段读。 (学生点评穿插其中,教师适时点评,指导朗读) 4.大师朗读:聆听配乐朗诵,指导学生模仿跟读。 5.请一名有朗读功底的同学,和着音乐,纵情朗读。(配乐:《再别康桥》) 6.音乐美: 有人说,这首《再别康桥》是音乐美的典范,你认为呢? (学法指导:语言文字内在的“音乐美“主要借助节奏、平仄、押韵、双声、叠韵等形式表现出来。) ?和学生谈论后展示课件总结 押韵。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使用,更增强了诗的这种节奏感。 五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1.和着美妙的音乐,想必同学们的眼前一定浮现出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共享,举个例子--老师给出了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根据示范,为其他几幅图画命名。 参考:招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艳影图、水底青荇招摇图、榆荫青潭浮藻图、满载星辉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挥手惜别云彩图。 2、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图都是由一个事物构成,例如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一支长篙等,这些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那么,在诗歌中这些融入诗人情感的载体,称为意象,板书:意象=物+情,学习诗歌必定离不开对意象的分析。 3、好,我们再次回到这几幅图。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品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小组讨论)。 参考句式:我喜欢图,诗中这样写道,从中我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我喜欢河畔金柳艳影图,“柳“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本就有惜别的含义,诗中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情感的景物化作有情感的生命活动,温润可人。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从中我读出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从中感悟出情感美。 教学设想: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4.绘画美总结: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美丽的画面。如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我们说徐志摩的诗歌极具绘画美。 六探讨诗歌的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在他的这首诗歌中,不仅贯彻了“音乐美“和“绘画美“的主张,还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你能从全诗的结构上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建筑美“的? 建筑美:(1)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首节和末节,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八结语 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诗人用一颗敏感的心,用多情的种子孕育着心中的花朵,不管是什么颜色,什么风格,都一准用芬芳传达“爱“、“自由“和“美“。 康河的水,曾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许生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岁月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我们便是那能听得康河之水清音的过客,希望这节课也一样能开启我们感受真善美的心灵!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三

  知识能力目标:

  认知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作者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

  重点与难点:

  1.对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的把握;

  2.对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检查,正音正字:

  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笙箫(xiāo)载①zǎi一年半载 记载 登载②zài载歌载舞装载下载 ?斑斓(区别:澜、阑)

  一.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随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节奏,一起走进诗人内心。

  二.有关知识链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胡适说:“他(指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三.整体感知《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知识准备: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

  问题1.自古写离别的诗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问题2.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学生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内容赏析:板书见课件

  教师参考:第1节, 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于是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只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情绪,社会投影很模糊,表现不出五四时代的时代精神。然而这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和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其次此诗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一发都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于是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星辉”,在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顾的首段和尾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

  第6节,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愈是难舍难分,愈是潇洒轻飘,这是徐志摩的情致,也是康桥的天质。诗中没有一句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没有一声动情的放歌。一切倾诉都是轻悄俏的,象自言自语,又象面对情人的呢喃。离别在今晚,今晚的康桥是沉默的。真正懂得什么是离愁别绪的人,才会领悟出沉默的分量。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大全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课文解读

2.《再别康桥》读后感800字范文高中

3.初一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4.初中九年级语文《雨说》优秀教案模板

5.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精品教案范文3篇

6.高中语文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7.《再别康桥》优秀教案设计

8.高一语文上册《秋水》教学设计

9.音乐《走路》优秀教案设计(2)

10.《故都的秋》教案设计和原文阅读

    41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