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冲刺的方法
又是一年高考时,对于考生们来说,物理复习是重点之一,那么如何提升物理的复习效率呢?又该如何冲刺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物理冲刺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冲刺的方法
一、注意知识体系的疏理。
在最后一个多月的复习中,首要任务是抓住主干知识,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找出各部分物理知识之间的关联,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对热、光、原三部分的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
二、注意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离高考越来越近,考生要精做“中档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多进行归纳和总结。要真正地学会如何审题、解题。进一步地明确基本思路是:审读情境、分析过程、建立模型、勾勒图像、扣住条件、运用规律。
三、注意基本实验的动手操作。
在历年的高考中,实验题往往是得分较低的一项,这并非是实验题本身难、偏、怪,而是重视不够所致。最好在5月中下旬到实验室将学生实验、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小实验亲自动手做一做,切实提高实验技能。
四是注意考试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状态的调整。考生必须认真对待后阶段的每一次考试,并在考后总结每次考试的成败。如考试时间的安排:理综是考两个半小时,二十一个选择题所用时间应为三十五到四十分钟(后阶段可只针对选择题进行训练),物理实验题大约十到十五分钟,三个计算题大约三十到三十五分钟(平时作业可按易、中、难进行三十分钟的训练),在十点半左右一定进入后面的化学、生物试题。
高三物理复习指导方法
1.知识上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知识的准确掌握,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①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知道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系列的符号系统(概念)和符号关系系统(规律)。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准确地理解符号模型的内涵
(包括理解一系列日常用语在物理学领域的特定的含义)。除了物理概念之外,物理学习、解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表述空间、时间、状态、程度等内容的定语、状语、补语或者是从句。这些语言成分在物理学科当中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平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搜集整理这类词语,提高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能力。例如物理题中经常出现“恰好分离”这个词组,它的物理含义是两物体间的弹力作用N=0,但位置坐标相同,加速度不同,“相对静止”则是指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等等。
②将知识结构成网络
只有当学生能够像穿珍珠那样把知识串起来,并编制成网,形成知识体系,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全貌。才可能站得高一些,学会从全局的高度去总揽物理知识。举例来说力学的五大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其中前三个规律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力的作用效果的规律“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用这三个基本规律就可以把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从各个侧面概括清楚。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描述的都是过程与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过程量之和等于状态变化量之差。
③搞清模型与规律的关系问题
中学阶段学习运用规律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高考中考生所面对的所有问题都是早已被验证是正确的。学生要做的工作:一是将具体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模型;二是将这个模型所遵循的所有规律都找出来。由于高中阶段规律学习是分阶段的,所以模型所对应的规律不是一次完成的。高考复习中应该对模型所遵循的规律加以整理,以便得心应手地运动这些规律。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运动学公式(五个)、牛顿运动定律(三个)、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如果转换研究对象(以物体+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可能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物理过程就是从中挑选合适的规律,用最经济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2.能力上要求通过形象思维展示
高考必须把能力要求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察知识点的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高考说明上提出物理高考要考察五种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将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化为一个一个操作技能。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境下的迁移本领的大小就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
这五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的手段作为思考问题的平台,也就是说:理解、推理、分析综合、探究等能力的实际运用、展现全都离不开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其实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而物质的运动是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所以解决物理问题时,重要是先弄清时、空关系。利用示意图将头脑中形成的物理图景记录下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高三物理学习要“三多法”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
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 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