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高考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大全

业鸿分享

政治是一门实打实需要背诵的学科,高考来临之际,我们需要加强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的背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大全

高中政治必备基本知识点

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产生: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①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②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③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存在、构成要素: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认识运动)

(1)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物质世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把握规律)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考必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1、 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 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高考政治常考的知识点归纳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

①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

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有条件的,具有多样性: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要求: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2)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支持新事物;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 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要求: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要求: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把握主流(主要方面)同时,又不能忽视支流。

9.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

11.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要求: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②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88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