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关于王蒙对现代语文的解说

淑娟2分享

王蒙作为中国近现代比较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带给人们许多社会意义和人生感悟,比如《青春万岁》、《青狐》等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王蒙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王蒙说语文:语文使用处于无序状态 汉语呈现四大危机

著名作家王蒙近日撰文呼吁,当下我国的语文使用处于无序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

不规范用语

导致语文水准下降

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的选择》中,毛泽东面对严峻的形势说道:“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谁料想,电视上显示出一行字幕:“脸谱老爷,一翻三仪式……”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作家王蒙指出,这样的错别字,常常大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包括向境外播出的节目。“我们正大张旗鼓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然而,语言文字的一些状况令人担忧,值得引起重视。请爱护我们的语言文字!”

王蒙举例说,各种对联,包括刊载在媒体上的与贴在门上的,都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既不讲平仄,不分虚字实字,又不讲比较衬托,硬写在那里了。这是对中文的不尊重。看到这样的对联,有时真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一些电视小品中的幽默语言由于流传面广,又缺少及时的引导、纠正,被误认为是正确的语法。如“相当地”一词,已被许多青少年学生当成同类副词中的最高级。流毒更远、影响更大的是一些媒体和广告商随意“玩弄”文字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下一代人的语文水准。例如,受到广告影响,有些孩子竟然将“刻不容缓”这句成语,写成“咳”不容缓!

文坛名家也大量出错

上海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每年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给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洗个澡”,影响很大。杂志主编郝铭鉴认为,当下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体来说呈现“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四大危机。

由于草率,一些文坛名家笔下也大量出错。有人将“风马牛不相及”的“风马牛”解释为三个不同的对象;有人将“不能望其项背”说成“只能望其项背”;有人将“庄子何许人”硬说成“庄子何其人”;有的把成语“举案齐眉”解释成“举着桌子向对方致敬”,甚至把“碧落黄泉”理解成“一块碧玉掉进黄泉”……

为什么名作家、名人在语言使用上屡屡贻笑大方?郝铭鉴说,许多差错只要查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就可以避免,但由于不少人对语言缺少一种敬畏感,使对语言文字的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名人犯错,会对全社会的语言使用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而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网络空间,更是形成了一种“语言公害”。

郝铭鉴说,汉语有“雅言”的传统。这出自《论语》,指的是孔夫子说话使用的是当时的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是雅正的书面语而不是粗陋的口语,语言风格优雅。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时代的“语文”正在背离这一传统,反而以丑陋为美、以低俗为美,网络上骂声一片便是一个证明。

追逐明星的人近年来被称为“粉丝”,来源于英文单词“fans”。但更多新鲜创造也随之出炉,包括“职粉”“散粉”“粉团”,甚至“粉头(组织歌迷的人)”,令人几乎要闻“粉”呕吐。其实,“粉头”在古代汉语中是妓院用词,胡乱使用到了可笑的地步。把汉语如此游戏化令人忧虑。

此外,语法规则被随意推翻,也令当下的语言表达充满困惑。

要像保卫黄河一样

保卫汉语

搞旅游的成了“驴友”,搞摄影的成了“色友”,高学历能干女子是“白骨精”,嫁不出去的则是“剩女”……当下社会,语言创造力旺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郝铭鉴认为,适当的幽默没什么不可以,显示出一个民族文化心态的轻松,但不能一味追求颠覆,自行其是,拒绝规范,甚至“扭断语法的脖子”。

毕竟,那曾经让诗人贾岛在月夜反复“推敲”、历代文人感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汉语是美丽的语言,数千年来以形意兼备、精致优美著称于全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

“汉语使用的混乱,对应着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浮躁。”郝铭鉴认为。近来,一场保卫汉语优美纯洁的战役正在悄然升温。《语文报》创始人陶本一等专家大声疾呼,“全社会要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

郝铭鉴等专家建议,治理汉语之乱必须三管齐下: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同时建立起整个社会对于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评价系统。其中,新闻媒体要负起监督全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责任。郝铭鉴指出,眼下,新闻媒体存在着失职现象,有的媒体把语言不当回事,致使许多语言文字差错传播得更广。“语言文字差错率居各类媒体首位的电视台,应该设置专职的文字校对人员”。

郝铭鉴还呼吁说,当下的文化批评、娱乐批评,在评价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一台好戏、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曲时,千万不要只关注内容如何、情感如何,也要把语文差错、语法问题包括在内。保护汉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全力以赴。

关于王蒙的作品

一、《青春万岁》简介

《青春万岁》是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动笔于1953年,小说的部分章节于1957年在《文汇报》、《北京日报》上发表,1979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

小说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七中高三女生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刻画了一批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她们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积极乐观,“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珞”编织属于她们的日子。小说采用了色调鲜明的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物的命运,歌颂了青春的力量。

1952年夏末,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北京市某女中高三年级的教室里,聪明又傲气的李春,为学习奖章之事,与纯真、热情的班长杨蔷云发生了争执。杨蔷云认为李春虽然成绩好,但对同学自私保守,不配得到奖章。她为好友团支部书记郑波抱不平。

郑波是少年布尔什维克,在同班女生中,是一个热情而富有献身精神的大姐姐。这时,班里又来了一位名叫呼玛丽的新同学。她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天主教徒。为使她摆脱过往的精神枷锁,郑波和杨蔷云对她关心备至。李春和袁新枝因搞恶作剧.让胖姑娘吴长福跳“肥猪舞”,遭到袁老师的批评。

不久,墙报上出现了批评稿,李春误以为是杨蔷云所写,伸手就将墙报撕下。多愁善感的苏宁病了,杨蔷云赶去看望。但当她从苏宁的哥哥处了解了苏宁的心事后,便鼓励因失身而心灰意懒的苏宁振作起来。在郑波和杨蔷云的帮助下,苏宁、吴长福、袁新枝、呼玛丽在学习上都取得了好成绩。

李春也在郑波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正了性格的弱点,消除了与杨蔷云的隔阂。令人难忘的中学时光即将结束,苏宁焕发着青春活力指挥大合唱,李春代表全班作毕业演讲,呼玛丽奔出教室,参加最后一次团日活动。

女孩们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怀着美好的理想奔向明天。而这个班级最终也成功地摒除了个人主义,同化成为一个和暖有为的青年集体。

二、《活动变人形》简介

《活动变人形》是中国作家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倪吾诚的儿子倪藻作为语言学家于1980年出访欧洲,拜访父亲当年的朋友开篇,回叙几十年人间沧桑和倪吾诚的一生经历,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概括了数十年间中国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反映了生活的形形色色及其本质的诸种矛盾,揭示了民族性格中的痼疾,以及长期以来积淀的陈腐观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留学归来的倪吾诚和妻子姜静宜格格不入,整日里吵嘴打架岳母和大姨子也从旁出谋划策,火上浇油,闹得鸡犬不宁,演出了一幕幕婚变、自杀、出走的闹剧和悲剧。倪吾诚的妻子静宜,她是乡下地主的女儿,上过两年学堂,但中学没毕业就嫁给了吾诚,一心只想着多生孩子,节俭持家,从来不懂得什么是浪漫;二是妻姐静珍,嫁出去没两年,男人就死了,立誓守寡,绝不再嫁。自己不顺意,也见不得别人好;三是岳母姜赵氏,同样是老伴去世,寡居在家,一副旧式地主婆做派,还时不时要耍一耍家长的威风。这些在倪吾诚眼里,是绝不能容忍的,更不能容忍的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恶习”竟然要传给下一代,传给他的一双儿女——倪藻和倪萍。于是家庭战争一次次地上演了。

三、《恋爱的季节》 简介

王蒙编著的《恋爱的季节》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恋爱的季节》通过对主人公钱文的描写,再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既单纯又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活状态。王蒙编著的《恋爱的季节》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作品中作家对火热的青春、人生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和认识,虽然“燃烧”了,但却是被灼伤的青春和人生,表现在作品中则是作家对理想的向往、憧憬、怀念和对现实的理解、妥协、彻悟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心理。作者在情感上对火热的革命的认同以及理性的反思,客观上提供了让我们重新审视五十年代的文本,让我们对那段历史行为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四、《锵锵三人行》 简介

话题尺度大——特殊环境下的告密”“同性恋”“性早熟”……从毛泽东说到韩寒,从“文化革命”说到国学热……

《锵锵三人行》被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是中国“清谈类栏目”的标杆品牌。《锵锵三人行?王蒙说》基于该节目,将王蒙先生在各期节目中的谈话集录成集。这本书分十个章节,从文化谈起,用最朴素的语言评论文化现象,文化事件和文化人物。王蒙的深刻敏锐、从容淡定、俏皮幽默、形象生动在这本谈话录中展露无遗。话题涉及80后作家、大众文化、“国学热”、同性恋、印度哲学等,尖锐辛辣,智慧风趣。

五、《踌躇的季节》 简介

《踌躇的季节》是2000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蒙。这是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以我国六十年代初所发生的故事为背景,生动而又详尽的描述了这个季节人们的踌躇与彷徨,心静与不安,清醒与迷茫,小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自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好评。

六、《青狐》 简介

王蒙编著的《青狐》描写女作家卢倩姑的爱恨悲喜、荣辱毁誉,以及她的才华、热情与她所承担的历史角色之间的不平衡;表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圈既压抑又放纵,既暧昧又明朗、既疏离又纠缠的种.种景象。 《青狐》的主人公卢倩姑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女子,她在白眼和流言中度过了青年时代。20世纪80年代,人到中年的她一夜成名,成了众人瞩目的作家新秀。但她的个人生活仍旧是不得要领、一塌糊涂。经过大半辈子的改造锤炼摔打磨合,倩姑最终成了青狐——一个哭笑不得、爱恨交加、褒贬莫名、心痒难挠的青狐,妩媚妖娆、没心没肺、亦真亦幻、活灵活现的青狐。历史是伟大辉煌的,而人往往是凡夫俗子;于是,人间产生了无尽的悲喜。 卢倩姑是个向往自由、追求爱情而不得的女子,她在别人的白眼和流言中度过了青年时代。虽然赶上了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思想解放的好日子,她勇闯文坛,一夜成名,成了众人瞩目的作家新秀,个人生活仍旧是一塌糊涂。经过了半辈子的改造锤炼摔打磨合,倩姑最终成了青狐——令人哭笑不得、爱情恨交加、褒贬莫名、心痒难挠的青狐,妩媚妖娆、没心没肺、活灵活现、亦幻亦真的青狐。

王蒙编著的《青狐》笔触难以避免对于穿透力的炫耀,还有对于言语的犀利尖刻的卖弄,还有假设的隐私,还有男性小说家赖以吸引读者看下去的本领:独树一帜的冷面杀手般骄傲自负。


关于王蒙对现代语文的解说相关文章:

    47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