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历史故事成语(高中必备)

淑娟2分享

最好是每个星期复习一次,然后每一个月再总复习一次,这样有助于理解历史,关键是要反复多看书,在反复中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书才是最根本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故事成语

()

成语】: 沧海桑田 

【拼音】: cāng hǎi sāng tián

【解释】: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故事】: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鬓,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

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 草船借箭 

【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释】: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历史故事成语(二

)

【成语】: 残杯冷炙

【拼音】: cán bēi lěng zhì

【解释】: 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成语故事】:

“残杯冷炙”这则成语的意思的“炙”是烤。原意是吃剩的酒食,现指权贵的施舍。

这个成语来源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识渊博,他有一部《颜氏家训》传世,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这部著作,对后世不少学者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颜氏家训》中有一处告诫说,不能因为有点称赞,你就去受权贵驱使;处在低下的座位上,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有一段时间就被迫在颜之推提到过的这种悲辛的处境里生活。

杜甫从小聪明好学,志高务实,但一直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早已盛负诗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长安的大道。考试完后,杜甫觉得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但他哪里知道,主持这次考试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选用贤才,而对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

杜甫没有料到自己会应试失败,内心非常痛苦,对前途悲观失望。从此,他流落长安,以“宾客”的身份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时常陪王公大臣宴饮,席间吟诗赋辞助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生计,一方面也是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推荐,求得一官半职。

【成语】: 才占八斗 

【拼音】: cái zhān bā dǒu

【解释】: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成语故事】: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而曹植的文才似乎更见突出。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

“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这真是个有趣的评语。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用尽陈王八斗才”之句。也有人把“八斗之才”和“七步之才”两句成语合并起来,称为“七步八斗”,以形容诗才的敏捷和高超。

历史故事成语

()

【成语】: 不自量力 

【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不自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实力而轻举妄动。息国正是犯了这个错误而遭失败。

【成语】: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历史故事成语(四

)

【成语】: 不足为外人道

【拼音】: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解释】: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成语故事】:

陶渊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传世之作。

文章写道:有个渔夫划着小船来到桃花林。小船钻过山洞,洞外竟是一片桃源乐土。这儿男耕女织,日作夜息。处处牛羊欢叫,年年五谷丰登。主人捧出美酒佳肴,热情接待渔夫。原来,他们远离乱世,在这儿已经好几代了。他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恍如隔世超尘。几天后,渔夫向主人告辞。主人叮嘱道:这儿见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必对人张扬,称不足为外人道。

【成语】: 才高八斗 

【拼音】: cái gāo bā dǒu

【解释】: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故事】: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历史故事成语

()

【成语】:  不远千里 

【拼音】: bù yuǎn qiān lǐ

【解释】: 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成语故事】:

“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成语】: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拼音】: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解释】: 形容无耻到极点。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他既是散文家、诗人,又是史学家、经学家、目录学家和金石学家。他四岁丧父,从小生活非常贫困,母亲无力送他上学,只是以荻草枝儿作笔、以沙滩为纸教他识字。

十岁后,欧阳修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读到特别喜爱的书,就从头到尾抄下来。他的记忆力很强,有时书还未抄完,他就能够背诵了。

二十二岁那年,欧阳修参加进士科考。连考三次,都获得第一名。第二年他复试录取后,被派到西京任留守推官,当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从此他开始了官场生活。

不久,欧阳修卷入了一场政治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中去。当时,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北方又有西夏入侵,朝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上书宋仁宗,提出革除弊政的十项措施,还指出宰相吕夷简任意超格提拔官吏、滥用私人等情况。为此,他遭到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攻击和抵毁。

在这之后,在吕夷简等的诬蔑下,范仲淹受到降职处分,被贬到外地去做官。欧阳修等人却同情范仲淹,为他鸣不平。

当时,有个名叫高若纳的谏官,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和吕夷简一鼻孔出气,伙同权奸诽谤贤士,认为范仲淹应当被斥逐。欧阳修对此十分愤怒,特地写了一封信给高若纳斥责他。信中说,昨天这个贬官,那个待罪,而你居然还有脸见众官员,大模大样地在朝中走进走出,并且称是谏官,简直是不知道人间有羞耻这回事了。这就是欧阳修的名篇《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的这封书信,触怒了高若纳和吕夷简一伙。他们立即采取报复行动,奏告仁宗,结果把欧阳修逐出京都,降职到外地去当县令。直到几年后朝廷重新起用范仲淹,欧阳修才同时被恢复原官,回到京都供职。

历史故事成语(高中必备)相关文章:

历史故事的成语总结【10个】

历史故事成语【10则】

历史故事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历史故事成语及解释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详解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2020汇总

历史故事成语大全分类

    49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