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地理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策略

腾宇分享

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浅谈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策略,供大家参考!

浅谈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策略

浅谈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策略

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

高考是“区域地理搭台,系统地理唱戏”,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察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过程。是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考察,渗透地理能力的考察。但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常识性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扩大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学习全凭兴趣。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地理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教学差异很大,学生区域地理学习效果差异也很大。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就要集新课学习、复习、能力提升于一体,要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果。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首先要构建区域地理学习的模式。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不扎实,需要补充记忆的事物和现象很多,普遍感觉没有逻辑性,事物杂乱,难分主次,难以记住、难以记准。通过模式化学习,能掌握区域重点,把繁杂的知识简化成网络。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增加了逻辑性,减轻了记忆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区域地理学习把握三个问题: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从经纬度、海陆、板块解决在哪里;从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土壤植被的分布、特点解决自然地理的有什么;从人口、资源、工业活动、农业活动解决人文地理的有什么;把自然地理的理论和人文地理的趣味分析用于为什么。

区域内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综合作用形成本区地理特征。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自然地理特征的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的工农业活动是重点。区域地理的中心课题是人地关系。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关注区域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学习不能简单重复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而要用地理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要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理论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地理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如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演变等,记忆的内容多是感性知识。高中区域地理中常识性内容所占比例小了,但知识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论要求更高,理解难度增大。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结合,渗透高考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通过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知识点的因果关系,能从本质上掌握地理现象,增加了逻辑性,减少了机械记忆的难度。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结合,提升了区域地理的理论深度;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一翻书就了然,一闭书就茫然的状态。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中难度最的的部分,区域地理结合自然地理,可以通过自然地理的高频次出现,来深化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对自然地理知识的认识,甚至由此推动对自然地理的消化。区域地理的学习,在突出基础性和常识性的同时,更要为系统地理复习打下基础。只有高中系统地理的参与和渗透,高考地理这台戏才唱得起来。最终,这台戏唱得怎么样就要看二者结合的情况了。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读图、变图、用图的地图运用能力。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高中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判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定位错误,区域地理特点也错误,地理理论的应用更会风马牛不相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域地理教学只突出半球位置、相对位置,对经纬度认识和定位比较简略。高中区域地理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需要能比较详细而准确的定位。区域地理学习中,强化定位训练,构建主要经纬度“脑图”,把常用的地理点、地理事物建立在脑图中。学习(高中学习方法www.gaozhong.cc/)过程中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填图、绘图训练。要掌握定位的常见依据和方法。如可以根据经纬度及经纬网,也可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根据区域地理景观特征,根据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依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定位。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重视过程,包括地理思维过程、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要反应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反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拓展、延伸知识;要总结、归纳方法和技巧,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如从印度半岛德干高原起伏和缓的地形特征,延伸到东非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乌拉尔山脉、巴西高原等地起伏和缓的地形特点,再从他们起伏和缓的形态总结出形成原因,再进一步深化为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过程,形成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后碰到其他的类似问题,就可能借助这样的过程,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达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要渗透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事物的因果联系,加强区域的对比研究。通过对照、比较和分析,探究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种地理现象为什么出现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同种现象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这些差异。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的学习,要把握度,层次浅了,停留在义务教育的要求上,就起不了作用,与系统地理结合、渗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知识构成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二地理学习方法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 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

① 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互相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 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 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一点在另一点的什么方向。 例二 我们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中刚刚学过的图,其图名叫做“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了解读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河流、湖泊、海洋、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还有不同颜色显示的地表高低起伏情况。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并推测该地区的发展状况。该地区地处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地形较为平坦,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递减。该地区适合发展水田耕作业和水产养殖业。邻近东南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但矿产资源贫乏,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地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说明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个区域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发展状况如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触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是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专业的培训

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能力到具体实践策略,专家老师们的新颖教学,在提高课堂气氛,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值得借鉴。全面到位的讲座可以说让老师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期间穿插学员之间的讨论、专家答疑和提交学员思考实践的结果——作业——的形式,使培训多姿多彩,远程培训加上网络互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地图,利于开发学生形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2、举例的方法

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为了说明地理现象,或者为了揭示地理规律,举例成为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案例,巧妙运用例子,做到直观,形象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例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科间的渗透

尤其是联系实事,与政治、历史、化学等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4、学生参与课堂设计

在新教材的教与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应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学习能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应该有利师生在课堂实践中与教学内容发生深层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

学习学习再学习,将讲座中涉及到的内容精华部分转化成为自己内在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学会了,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真正指导我们的教学,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长期坚持,才会有进一步的突破,真正成长成为合格的地理教师!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玉溪一中、市民中、师院附中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几乎没有尖子生;华宁县又是玉溪市扩招力度最大的县;文科学生大多数又基础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 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 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 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 考。

(2)吃透《高考说明》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9的综合题中的部分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极盛探讨了二十多分钟的“怎样把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以及关于中学生脑神精衰弱的一些解决方法”。这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用是巨大的。王树声老师是地理界比较权威的人,我比较敬重他,所以俩人一谈起来就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次谈话比单独坐在台下听讲座十次、二十次要强许多倍,对我的教育、教学、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 是从高中四册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

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分析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5)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

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

越到高三后期学生压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给学生打击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 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几次低分后,老师应该出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让学生找回信心。

(6)总结

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书由厚到薄。通过总结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地图上。单纯从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4.教给学生做36题和39题综合题的方法

高考地理试题中单36题和39题的综合题两题就占了56分,这两题抓不住,整个地理考试就完了。其实36题和39题综合题都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所有地理题都只会从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或者其中一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又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人口、科技、经济状况等 方面入手。根据地理 答题的这个特点,构建出答题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答题时都紧紧围绕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这样学生在答36题和39题时就有方向性,不至于找不到“东西南北”。只要有了这个答题模式,即使在学生不怎样清楚这两个题该怎样答时,靠猜测,也能够猜出些来,如某地方为什么会落后?就从模式中的自然条件方面和经济条件方面中找其中最差的因素来答,如某地为什么会成为沙漠,自然因素肯定有降水少,人文因素有不合理的开发等方面。

对于39题,虽然说是 综合题,只要多注意一点就分清是属于哪科的题了,分清是哪科的题,就必须按照哪科的思路来回答。39题由于是综合题部分学生有点怕,其实它经常比36题简单,只是平时要多注意分析。

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老师的教学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魏书生说:“在我的生活中,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强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还要先激发教师自己的上进心。学生的许多思想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的,是老师的思想传给了学生。前年我在云师大读书,74岁的陈永森老教授给我们上课,每天早上的四节课,他是并做两大节来上,即从早上8点上到中午12点,中间总共只休息20分钟左右,下午从14点30分上到17点中间从来不休息,这样给我们连续讲了8天。他能够这样做,完全是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完美结合的结 果。

自从听了老教授的课后,我自己上再多的课也不会感觉有多累了。陈教授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能够影响我,我们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同样能够影响我们的学生。去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那个班,经过我的训练与影响,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整个高三生活的一年中,读书时没有人再叫苦叫累了,更没有一个学生无故缺过一节课,学风之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我自己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评教会上得到了 “父母之师,人本之师”的好评,同时还得到县级的“德育标兵”的称号。

所以,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激发自己的上进心,这样于师于生都有好处。

要从课本知识中获取调整学生心态的材料,例如在讲高一地理下册中“5.8传统工业”一课时,可以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 传统工业开始衰落”中挖掘出中国为什么没有发达国家发达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已经走过高潮,进入衰落,开始综合整治,而此时我们的传统工业才开始起步,这样的差距,能在一夜之间追上吗?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的和国外比。我们要追赶发 达国家只有靠你、我和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最后,我想谈谈要用研究的心态去来对待高三教学。教书是辛苦的,高三教学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工作起来才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才会不断提高。

为了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除了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外,平时只要一有什么新的想法我都要立即用笔记下,作为资料 。等有时间和有精力时,再把他们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复制、粘贴,再加些连接词语,这样某方面的心得就出来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一直坚持以这种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肯定会不断提高。

浅谈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策略相关文章:

浅谈高三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复习的四大策略与四大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

高三地理高效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地理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汇总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讲究方法分享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