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一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姓名 单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内容及总目标
(1-5课)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追求美好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本单元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单元要求: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2.有感情朗读,做到读音,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课文:《走一步》《生命生命》《此藤萝瀑布》《意趣》《在山的那边》
本课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2.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
4.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 难点 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课前准备 学法指导 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有感情地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简要了解诗歌及朗读要求: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联想想像: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资料助读 1.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2.诗歌的意象:诗人的感情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的描写体现出来,它们就成了诗歌中的意象,他往往象征着另一普遍的意义,就象本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等,他们使诗歌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古诗文,哪些意象或者象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荷花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明月象征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过程 导入 也许,我们都是一只蜗牛,背负重壳艰难前行。那么,请一定别忘记,蝶的梦想也正在壳里酝酿,像欲火重生的凤凰,等待着飞翔。
梦想,像一对美丽的翅膀,伴随我们渡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梦想,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家小时候有着怎样的梦想。 初读感知 1、学生默读全诗,勾画出诗歌的生字词并疏解:
⑴凝成(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⑵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⑷隐秘(mì):隐蔽,不外露。
⑸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⑹痴想():发呆地想。
2、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全诗分三小节,找出诗中的意象。你能想像每一节中所描绘的画面吗?
4、试概括各小节的主要内容。在后面的两小节中,多次担到了山和海,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里的山和海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山和海吗?(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童年时候我的想望和困惑,其中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真实的“山”和“海”。第二部分,写长大后我的拼搏和奋斗,其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主旨的理解: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可结合具体诗句。(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海”的深层含义是指理想的境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5、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理解和探究 质疑解疑: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提出的疑难诗句可能有: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归结:
⑴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教具准备:
配乐朗读磁带;录音机;投影仪;配文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刚刚过去并不陌生,你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吗?(唤起童年的回忆)你还记得童年时你的那个最大的梦想吗?(同学们争先回答)的确,几乎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愿,可能就是这些幻想和心愿吸引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哪怕为之付出代价,也不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童年时代追求梦想的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童年梦想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检查预习情况(投影)。
1、给字注音并解释词。
隐秘 痴想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明确:
隐秘:隐蔽不外露。
诱惑:原意是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在本诗中是吸引的意思。
喧腾:喧闹沸腾。
2、《在山的那边》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此诗(2遍)。
第一遍:了解本诗的内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此诗(自己练习)。
3、找同学起来朗读。
4、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①读准字音。②普通话标准。③自然流畅,不读破句。④有感情的朗读。
5、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
6、再找学生起来朗读。
小结: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给予鼓励和表扬)课下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巩固朗读能力。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诗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么?
明确:“我”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我”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并为之锲而不舍的少年。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3.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在山的那边》选自 ,作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解释词语:
二、朗读第二部分,回答一下的问题。
(1).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一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的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说自己的想望是“幻想”?
(明确:小时候的“我”有强烈的好奇心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迫切地想逃离狭小的天地,追求广阔的新天地。“幻想”是因为自己为想望去一次次探寻,结果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困惑)。
.“妈妈那个海呢?”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照应开头的发问,也是我寻海失败后,想再次从妈妈那儿得到答案的心理体现。结构上:承上启下)。
朗读第二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我?“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干枯的?那海潮漫湿干枯的心灵是什么意思?
(明确:“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冲出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我”失望是因为我看到妈妈所说的海。心灵干枯是因为一次次的失望,“漫湿干枯的心灵”指虽然我经历了许多的困难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自己却没失去对理想的渴望,一直不懈地努力来充实自己的心灵。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我小时候神往广山外面的世界,正到痴迷的程度......)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