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物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舒淇分享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透镜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u > 2f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f < u<2f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u < f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1、焦点以外成实像,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小,像距越小。

2、焦点以内成虚像。

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太厚,需戴凹透镜调节。

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薄,需戴凸透镜调节。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像。

1、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2、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

(一)水循环概念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难点分析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初二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

物态变化

温度计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为0.1℃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2022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156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