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_世界文学历史常识
历史是历史,政治是政治,它们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术语和研究方法,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常识(一)
世界文学历史常识
第1条 《荷马史诗》: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书面文学作品,以特洛伊战争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人物
第2条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名篇:《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北风和太阳》
第3条 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作品《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
第4条 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以十四行诗著称,后世尊称“诗圣”。作品《歌集》
第5条 薄伽丘:直接抨击宗教神学和教会,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作品《十日谈》
第6条 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的女才子》
第7条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法国大革命是从《费加罗的婚礼》公演那天开始的”——拿破仑)
第9条 拉封丹:寓言作家,被誉为“法国的荷马”,《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
第10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第11条 伏尔泰:“法兰西之王”“欧洲的`良心”《老实人》
第12条 狄德罗: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拉摩的侄儿》《论戏剧艺术》
第13条 拉伯雷:《巨人传》:开法国长篇小说之先河
第14条 司汤达:最早和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实践者之一,《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第15条雨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九三年》(法国大革命背景)
第16条 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朱安党人》《驴皮记》《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吝啬人葛朗台)、《高老头》)
第17条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又称《三剑客》)、《基督山伯爵》
第18条 小仲马:《茶花女》
第19条 梅里美:《嘉尔曼》(也称《卡门》)
第20条 乔治·桑:《安蒂亚娜》《康素爱萝》
第21条 西方三大诗歌:弥尔顿:《失乐园》,《荷马史诗》,但丁《神曲》
第22条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篇艺术宣言)《丁登寺》
第23条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第24条 雪莱:“抒情诗之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致云雀》《西风颂》“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25条 济慈:《夜莺颂》《伊莎贝拉》《秋颂》
第26条 笛福: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
第27条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小人国游记”)
第28条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
第29条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描写法国大革命,“双城”指巴黎和伦敦)《孤星血泪》
第30条 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安妮:《怀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
历史常识(二)
庑殿顶的介绍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而采用庑殿顶。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
庑殿顶的结构特点
以土木结构为主流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屋顶的造型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世界上其他建筑体系的屋顶都是向外凸出的,唯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是向内凹曲的。
从外观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凹曲屋面的造型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飞动之美。在宋代建筑学名著《营造法式》中,介绍了这种凹曲屋面的建造方法:先定举高,再将桁枋按一定衰减规律向下折降,最终形成屋面的凹曲线。这种方法叫做“举折”。
庑殿顶的基本信息
庑殿顶出现的很早,甚至早于歇山顶。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汉朝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发现庑殿顶。汉朝的阙楼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后来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常用于皇家建筑以及大型寺院、宫观。清朝时期,庑殿顶只能用于皇家和孔子的宫殿,其中又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但闽东沿海地区的民居因为防风需要也会用平缓的庑殿顶。
在日本,庑殿顶多见于东日本,又有“东屋”的别称。
琉球传统住宅受闽东文化影响,也使用庑殿顶。
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古建筑,例如日本的东大寺大佛殿、正仓院,韩国景福宫的城楼。仿古建筑例如台北国家戏剧院与大直忠烈祠,香港仿唐建筑志莲净苑的大雄殿等。
分类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亭台楼阁。
社会等级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俗称“四大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其中庑殿顶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在商代的甲骨文、周代铜器、汉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有反映。据《周礼·考工记》载:“商人四阿重屋”,即早在商朝,已有四阿屋顶,但只是四坡水的茅草房而已。
自从西周时代屋顶使用瓦件之后,人们对瓦当与屋脊逐渐重视,因为屋面两坡相交的地方必须把屋脊搭盖好,才不致漏雨,故该建筑形式逐渐形成,实物以汉代阙楼和唐代佛光寺大殿为早。
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建筑等级主要通过对财富(包括人力)的消耗来体现,建筑的尺度、材料的贵重程度、装饰的精细程度等成为表现建筑等级的主要因素,但中国古代建筑也有一些等级因素并不是财富消耗的体现,而另有其社会文化原因,比如屋顶形式的等级、建筑色彩等级等。
如果说悬山的复杂程度明显低于庑殿及歇山,因此等级较低的话,庑殿和歇山的技术复杂程度则难以排出高下,不能将其等级差异归结于财富的消耗,在东亚范围内来看,庑殿等级也未必高于歇山,如韩国朝鲜时代的景福宫正殿勤政殿即用歇山,而勤政门用庑殿。
中国古代庑殿等级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和二者的技术地域来源及北方的正统政治地位有关。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令:宫殿皆四阿)。
与这一问题类似,殿堂式和厅堂式构架的等级问题、铺作形式汉唐间的发展问题等都可以从南北方技术源流差别和北方正统地位方面来思考。
历史常识(三)
一、【姓氏起源】
对于考究其来历,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 ①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
②以封地(采邑)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
③以官名为氏。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技艺)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⑤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
⑥以同周王或诸侯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称公子喜,其孙舍之称公孙舍之。
⑦以祖辈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祖父之字为其氏。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周平王有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姓。
⑧直接承袭姓为氏;⑨天子赐氏;⑩以次第为氏;⑾古代少数民族带来的姓氏;⑿以谥号为氏;⒀因赐姓、避讳而改氏等。
二、【年号·谥号·庙号】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
历史常识_世界文学历史常识相关文章:
★ 历史常识
★ 中国历史常识汇总
★ 历史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