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范文5篇
蔡荣达写了一本书,就叫《皮囊》,他以这本书献给已经离世的父亲,阿太,献给陪伴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
皮囊读后感1
我这一生,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在镜子前消磨时光。因为,我有一副令我无比骄傲,令他人无比艳羡的——皮囊。
但我不愿提起一件事,或者说,是我内心最深处一道不容他人触碰到的伤疤,那就是我的这副好皮囊,是用我的一样东西换来的。好似是一个叫做“良心”的东西,罢了罢了,反正我也不需要它。现在整日享受着别人的赞美,我觉得非常开心。
说起来那不过是造物主允诺我的事情,只要把我的“良心”给他,他便还我一副世间绝有的皮囊。我欣然应允,十分爽快,为的是,不再受同我一起降生的那些该死的混蛋们的嘲笑。其实我刚降临世界的时候,灰容土貌,缺齿重颏,奇丑无比,这令我十分自卑。所以我在换皮囊之前,听到别人讥讽嘲笑我最多的,便是我样貌的丑陋。可同时又听人说,我没有好样貌,却有好心肠,一个能慈济天下,包容万物的好心肠,一个被他们唤作“良心”的物体。我却不以为然,我从来都没有受到过“良心”的恩惠,反倒整日于皮囊中苦恼烦闷。说来也怪,那时的我,看见世界万物,都想去守护,看到落苦受守难的同类,便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一草一木在我眼中,皆有动人之处,一云一水一山也极尽可爱。但唯独我的皮囊,我对它深恶痛绝,只盼早早摒弃才好。终有一日,似乎造物主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喊,他唤我过去,约法三章,我巴不得赶紧换,即便失去了“良心”又何妨,反正它对我,无益。
换了皮囊的我,整日赖在镜前,不肯挪步。那些嘲笑我的,立马对我转变了态度,毕恭毕敬。我嘴角扬起,内心窃喜,想着“这买卖做得值”!但令我奇怪的是,没了“良心”的我,暴躁易怒,于人无礼,唯利是图,尖酸刻薄,看见尘世间的一切,都觉碍眼,都感厌恶。久而久之,同类们渐渐疏远了我,我很是孤独,形单影只地徘徊在镜子前。我开始质疑,为什么我拥有如此好的皮囊,却还是无人与我亲近。我终日苦闷,皮囊也一天天膨胀起来,变高变大,我撑不住了,瘫倒在地上,耳边传来了造物主的声音,雄重有力“万物轮回,皆有因有果,良心与皮囊,孰轻孰重?有良心的你,皮囊终有一日,会被你的善所打动,因之而变美。失去了良心的你,只会是一具行尸走肉,终会弥落。”
那一刻,我哭了,顷刻间覆水难收、
我光鲜亮丽的皮囊,爆裂成渣,氤氲中散尽。
最终不过,一场空。
皮囊读后感2
透过皮囊,追溯到骨髓里最疼痛的地方,那里堆放着无数破旧的回忆被一种叫时间的虫子所蚕食。
剥开皮囊,抽离回忆。皮囊之下,不过一具枯骨。
所谓皮囊,用了一种别的方式来回忆,来感慨。世事无常,轮回变幻,不过数年,已然物是人非,阿小,母亲,厚朴,父亲,将最后的他们和最开始的比较,让他们相遇在一个跳出时间空间的黑洞里,越来越狭小的黑洞把他们挤到一起,却无言以对,他们对于往昔的自己,说到底只是再熟悉不过的陌生人罢了,仅此而已。
经历挫折,疼痛,折断自己的枝条,背离初心,不甘、疼痛化作无可作为的汗水。很多时候人生不过是一种嘲讽,嘲讽你的辛苦,你的汗水。给你最痛苦的结果,让你明白,所谓人定胜天,不过人们天真的妄想。最后只有无能为力的放弃,很多当时觉得一定可以做到的事,到最后却一样都做不成。
人生在世,总是有无数的痛苦,就好像石头缝里的种子,抽枝发芽,盘旋向上,细嫩的尖芽在棱角里摩挲,不断的受伤,不断淌出鲜血,如此这般,却抵挡不了阳光的诱惑,只能让自己结出厚实的皮甲,撑破坚实的岩石,拼命的吸取周围的营养。最后破开石层汲取阳光。我们出生于世,而世不可避,如鱼之在水。我们需要受伤,再结痂,让隐藏于皮肤组织里沉睡的细胞苏醒,在不断的伤痛里不断变强。强大到刺透坚硬的锋刃。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不下来,磨人的疼痛,屡次的失败,他人的嘲笑,一次一次的冷却,最终让滚烫的热血凝结成冰。
但是,前面的路还长着呢,怎么能在这里就停下。
怎么能因为一次又一次郁火内结而停下,怎么能因为做不到就放弃,做不到的,总一天会变得可以做到,曾经几度认为不可触及的梦在千里奔走以后发现原来触手可及。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也许命真的由天而定,但这不代表所有的事就全无转机。也许历史会朝它所固定的方向不停前进,纵使这般,我们却也要用尽力气去改变,去追逐。只要还有一口气,谁不知道往后的事会不会有转机。
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一开始就无法控制的,血液里的,皮肤的颜色,父母的名字,疾病,资产。人生一世,百分之九十都是天定,只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百分之十可以由自己掌控,人都是自以为是的,以为只要稍稍努力所有事情都能如自己所愿,然而到最后连属于自己百分之十都不能守候。
纵使有太多的无能为力,再多的嘲讽,我们也依旧是我们,应该不变初心,我们会改变,但最初的心愿,最初的渴望,依旧是我们最想要,最希望得到的。
初心不变,我们就还会是我们,会为了自己喜欢,珍视的东西付诸努力。
皮囊之下,暗夜之中,我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从背后的深渊里缓缓而出,那里有一颗种子正奋力的抽根生长。
皮囊读后感3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可是,那脱去了皮囊的灵魂啊。他们在忙什么?上天堂下地狱还是在荒野上游荡?那些古书上的孤魂野鬼,它们所渴望的,不过是转世为人,再得一具皮囊。
温暖的、逸乐的、疼痛的、脆弱的,可耻的皮囊。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自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张缝合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会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是啊!皮囊有心,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东石”,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或许有太多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十几年来,镇区的发展一直往反方向滋长,整个小镇都在集体逃离那片带给他们乐趣和磨难的海洋,然而这片试图被父母藏住的海,却因父母的禁止而越发吸引我。
再次去拜访外祖母的路上,我突然放开步子往甘蔗林那冲,母亲气恼地追我,把我追急了,竟直通往那一跳,海水迅速把我淹没了,那咸咸的海水包裹着我,把我往怀里搂,我看到,这海水之上那碎银一样的阳光,铺满我的瞳孔,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的病床上,海是藏不住的。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有,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办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
“我在海边上车,一路被带向浓郁的山色,窗外的景致,如同溪流中的光影那般鲜润地滑走,我看着一座座房子在我眼光中迅速到来,却仓促被扯走……我多么希望能和我珍惜的人一直一路同行,但我也明白,我现在唯一能努力的是,却使彼此错身了,我希望,至少我们都是彼此曾经最美的风景——这也是我能想到唯一反抗。”
谢谢时光,谢谢命运,虽然他们那么残酷。但终究让我看到过风景。物都不可避免地有阴暗的一面。想要活得轻松便要学会妥协,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副最初的皮囊,又为什么要给自己装上更多不真实的皮囊来伪装最后又一层一层地撕扯下来呢?我们的灵魂还在,我们仍有梦,就要不忘初心。
《皮囊》是认心,认人的书。
写这么一本书,是伤心的,伤痕累累的心。
但伤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泪、流血、结了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着,让第一次疼痛和跳动都如同初心,这是最好的。
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皮囊标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也许就是因为它有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皮囊有心。
皮囊读后感4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
在《皮囊》在第一页就以一个倔强的裹脚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给作者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注定了这本书悲情的感情基调。
人生匆匆几十年,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活着为什么,在父母日渐老去,儿女绕膝渐远,朋友奔波陆离时,能与爱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才是作者活着的真正意义。
通过作者的叙述,我想作者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皮囊》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对那些我正在爱着或者曾经爱过的人,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为你们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刻在我的骨头里,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至少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被我带走了,这是我对时间能做的唯一反抗。”
皮囊读后感5
《皮囊》很亲,因为作者跟我同龄,又讲述的是我们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命运的深切思考,所以书刚一上市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次作为机关学习推荐书目,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这本书读了好一段日子才读完,另一位同龄作家韩寒的推荐理由是“好的文字往往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我觉得自己是舍不得读完,也是因为与作者同龄,让我在书中看见了熟悉的影子,在他的故事里回望自己的成长点滴,越读就越舍不得一下子读完,更愿意一篇一篇去慢慢地回味。
《皮囊》一书,它的文字似乎是一直以来我所期待能在书里看到的那样,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刻意的装饰什么,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说道过往的事情。从整本书来看,作者紧紧围绕自己周边最熟悉、最亲密的人展开: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而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张美丽……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透过作者的眼睛,仿佛让人看到了泛着太阳细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阵阵带着咸味的拂面海风,更领阅到了特有的闽赣小镇风情,那里的人如同我们身边熟知的每一个人,发生着我们都熟知的每一个故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父亲作为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国式家族的情感命脉,看到了最底层人民面对现实用力强悍活着的尊严和自强,看到了面对生与死人性最初的一面,这是我觉得书中最亲切、最温暖、最打动我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生于农村的缘故,这些相同的场景常常让我不自觉地去联系自己生活中的那些鲜活的形象。因此,拿起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老朋友对话,不光听他说,我也常常陷入其中,去深思和回味作者讲的那个年月我在何处、在做什么、身边的人是谁。让我想起少年时的自己怕一生平凡,会在言语间故作高深,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浅薄;让我想起了刚到城市工作的自己,把物质量化成成功的标志,来掩盖出身的卑微;可是这样越生活越觉得焦虑,房子够不够住,孩子能不能上名校,生活就像进入了一个螺旋,怎么也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出口,自己反而把自己逼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可还是一晃就过了而立之年,在走过人生的三分之一时,我才渐渐明白生活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一个物质的结果,不能为了一个绚烂的果子而忽视了生命成长的美妙。对我来讲,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到了努力工作的过程是美妙的,因为得到了同事的信任;陪伴家人的时光是美妙的,因为参与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读本好书的享受是美妙的,因为精神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帮助别人的快乐是美妙的,因为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我发现只要让这些美好的事情来占领我们的生活和时间,烦恼才会无孔而入,这样的生活也才最有质感,也许这就是我们嘴里常常说的“充实”和“踏实”吧。就像《皮囊》中作者说的那样,“我们要怎么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既然人生真是个旅途,就要学会看风景的心情和能力”。
我越来越觉得,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不光要追求物质的丰富,也要静下心来提升我们的精神,让心灵有所安放、让精神有所依托、让思想更加纯粹,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才最踏实。从《皮囊》这本书中,让我感悟和思考最深的就是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究竟该追求什么?究竟该如何去做?
做一个思想纯粹的人。思想纯粹的人最本真,做一个思想纯粹的人就要多读书、多读经典,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尚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让书中的精华来洗涤我们心灵上的污垢,激活感性,启发知性,锤炼理性,提升境界,升华人生。我最喜欢经典理论著作,因为他们所蕴含着的强大思想力量和丰厚的精神动能,常常能够起到烛照精神殿堂的奇妙作用。读那些()虽历经千载仍然熠熠生辉的不朽之作,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思想、人格与精神,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境界,让我们在学习思考与感悟中铸就阔达与仁爱之心,在寂寞中垒筑灵魂之塔,在困境中做到毅力坚韧,挫折前精神乐观,让自己的情感从心泉涌出,朴实、自然、熨贴,如在瓦屋下饮一壶高粱酿造的老酒。
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社会正面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能量。从品性方面去理解,道德包括仁、义、理、智、信等方面。《大学》说“修身以明德,立德以明志”,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都说明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非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学会心中有他人,学会以小善积大善,学会吃亏不贪便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自我反省,学会感恩回报,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人类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内心的宁静和灵魂的安详,所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追求情操的高尚,对自己对他人都很重要。
做一个担当有为的人。在《皮囊》一书中,我看到了父亲作为家庭支柱对家的担当,看到了母亲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对子女的担当,看到了作者立志求学改变家族命运的担当。这是我们中国底层人民最勤劳、最坚毅、最朴实的原动力,是值得人们敬重的。人不能没有担当,扛着它,就是扛起自己生命的信念,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尊重与尊严。承担责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衡量。当一个人能够对自己负责时,他就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能力;当一个人能够对他人负责时,他就具备了价值。可以看到,书中的人物,他们在事业、家庭、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都能担当起自己所应担当的那份责任,不悲观、不麻木、不逃避、不亵渎亲人朋友对他的信任与希望。亲人朋友也愿与之共患难,亲他、敬他、爱他。这种担当,使人格更为高尚,生活更加精彩,人生过得最为充实丰盈。
《皮囊》一书让我感悟,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的那样,“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