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范文500字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第一次接触《城南旧事》这本长篇小说的时候,是在小学五年级,我还记得我学了一篇叫做《窃读记》的课文,我喜欢作者林海音的写作风格,开始去了解她,有一次路过书店,正巧看到她的书,那本书就是《城南旧事》,那书名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我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它带给我很多思考和新的感悟。如今,我早已步入中学的大门,又学了一篇林海音的文章——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年级也因此为我们放映了一部电影《城南旧事》。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英子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孩,主要讲述了小英子住在胡同时所发生的事,记录了小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它透过小英子童稚的视觉,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让人说不出,道不明的童真,却写出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悦耳动听的骊歌伴随着电影的开场而在耳边回荡,我们就在这歌声中开始了电影的观看。
在小英子稍微长大了些的时候,她们一家搬到了胡同里,小英子也上了小学,在学校里,小英子热爱学习,成绩优异,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草丛里,小英子认识了在她眼里是“好人”的男子,他为了供弟弟上学,只得去当小偷,而小英子却认为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在亲眼看着他被警察抓走的时候,小英子非常伤心,宋妈也随着自己的丈夫回了故乡。最后,小英子的父亲因染病而不幸与世长辞,受到后世的尊敬,小英子也随母亲乘上了马车,同时,也告别了童年。
电影播放着,那动人的情节不知打动了多少同学的心,我们跟着剧中的人物一起开心,一起失落,甚至是一起流泪。
小英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长大,带着这些永不褪色的记忆走过一生。童年只有一次,但愿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值得让自己怀想的美好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
再读《城南旧事》,是这几日的事儿。每次读完全书,我总是坚持认为,《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林英子是一位美丽的,幸福的,善良的,也是让人心生怜爱之情的小姑娘。
童年中的林英子,她衣食无忧,天真烂漫,与人交流从不设防(当然,理应无需设防),清澈的明眸里照见的是人之初的纯真纯善,同时伴有的是人世间的真情、无奈,甚至是悲凉。书中世界的一切,跟随小英子的目光所及,讲述与展现的是二三十年代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的极其不易与无限莫奈。从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到屡遭养父母毒打的小伙伴妞儿,再到荒园中认识的“小偷”厚嘴唇的年轻人,再到朝夕相处的家里佣人宋妈,无不讲述劳苦大众社会草根的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和莫奈。这些人物身上所发生和遭遇的典型事件,给了林英子很大的困惑与不解。随着父亲的病逝,小主人公的纯真童年也就“被结束”了。其实,过早“被结束”童年的,又何止是作者林海音先生他们那一代的人啊?!
至于作者林海音先生为何以“城南旧事”为书名,我没有查证过。但我以为,文中描述的是城南陈旧的往事儿,是旧社会的一个地方的事儿。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所能看到的是“城南旧事”。但心中所能憧憬和相见的却是“城南新事”,我们真心的希望在新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会草根阶层的生活少了些许的伤感,多了一些日常的欢乐;少了些许的憋屈,多一些内心的舒展。
缘深缘浅,路长路短,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看见。聚少离多,乐少苦多,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珍惜。作为社会,作为成年人,童年,应该还给孩子,而且最好是至真至善的一个美好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
童年有着最美好的回忆,也有着一道道分离的伤疤,难以愈合。《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童年的生活为背景的自传体小说。在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是美好而又平凡的,一个个文字,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它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六岁小女孩林英子住在北京南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发生的事。惠安门前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还有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都成为了英子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这些人都伴随着童年的脚步声渐渐消逝了,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随着爸爸的离开,英子才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这是一本充满人性美的书,英子的心是纯真的,当别人看不清美与丑的时候,她却能看清。英子善良、仗义、倔强、聪明、勇敢,而这些正是我们生活中所追求的,很多人所却少的。
在《惠安馆》一篇中,我感受到了英子的善良,她喜欢妞儿也喜欢秀贞,在她美好的意念中,妞儿和秀贞应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尽管她不知道最后她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她对小伙伴的爱怜,对秀贞的关心,处处流露出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我们看海去》我知道了,其实,好人也好,坏人也罢,善良也好,丑恶也罢,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道德的天平。我们应该如天平一样以公正的心去衡量判断他人的行为。
从《兰姨娘》中体会到随着英子从爸爸的行为中读出爸爸对兰姨娘的爱慕。她为妈妈感到不平衡,但又不知道如何表示这种不平衡,她不希望妈妈受到委屈。但是,当兰姨娘要走的时候,却又舍不得她,想起她对自己的好,想起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看到爸爸的不舍和伤心,她觉得对不起爸爸·····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无奈,重要的是要学会体谅别人的感受,学会承担责任,学会解决问题。
《驴打滚儿》一篇体现了英子面对宋妈家发生难过的事情后,她表现的是一种同情与关心。宋妈在寻找丫头儿的过程中,英子逗她开心的时候,足以看出英子的聪明、机灵与爱心,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孩子,但也知道大人们的感情,去安慰宋妈。
《城南旧事》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最后的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
昨天我读完了《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叫英子,她是一个六岁的女孩,她爸爸妈妈很爱她。她认识了惠安馆里秀珍,和胡同对面的妞儿。秀珍被大家认为是“疯子”。原因是她和一个男人谈恋爱,生了一个孩子,孩子被妈妈扔了,秀珍因为太想念自己的孩子和男人,整天说着一些胡话,所以大家都认为她是疯子。但是英子很同情她,认为她心眼好,是个好人。所以英子和她在一起说话,知道了她的身世和经历。妞儿从小就被她的妈妈“秀珍”遗弃了,新爸爸新妈妈对她不好,经常打她,所以下决心要找回她的妈妈。英子无意中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色的胎记,才知道妞儿是秀珍的孩子。于是英子把她妞儿带到秀珍跟前,让她们母女团聚。英子还把自己的金手镯和怀表给了秀珍,给她做盘缠,让他们到北京去找思康三叔,一家人团聚。
城南旧事读后感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