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口才的基本要求及方法
社交口才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他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表现。大凡具有社交口才的人,说话时能闪烁出真知灼见,并由此能给人以精明、睿智、风趣之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社交口才的基本要求及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
一要适时。
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
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
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要适量。
捷克讽刺作家哈谢克的名着《好兵帅克》里有一个克劳斯上校。此人以说话罗嗦闻名。他有一段对军官的“精彩”讲话:“诸位,我刚才提到那里有一个窗户。你们知道窗户是个什么东西,对吗?一条夹在两道沟之间的路叫公路。对了,诸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沟吗?沟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种凹而长的坑,对,那就叫沟。沟就是用铁锨挖成的。你知道铁锨是什么吗?铁作的工具,诸位,不错吧,你们都知道吗?”克劳斯上校的这番话,虽然是作家加工过的,但生活中、社交场上说话罗嗦也不乏其人。因此说话适量也是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之一。
适量既指说话的多少适当,也包括说话的音量适宜。应该指出的是,适量并不是都是少说为佳,更不是指那种语量没有变化的老和尚念经,适量与否应以是否达到了说话目的为衡量的标准。
请看下面几段话:1.您看,这么晚了还来打搅您,真过意不去。您要休息了吧?真对不起,对不起……2,我不同意这个意见!我明确表示不同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就是不同意。3.那不是我说的,我怎么会那么说呢?您想,我能说那种话吗?那确实不是我说的。我怎么会那么说呢?您想,我能说那种话吗?那确实不是我说的。上面的几段话,初听起来似乎有些“废话”,但都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不得不说的“废话”,是必要保留的语言的“冗余度”。第一段是表示道歉的话,重复几句显示了态度的诚恳;第二段话中的重复是为了表示说话人态度坚决和不容置疑;第三段则是说话人急于表白自己心情而采取的必要的重复。这种语言现象在社交场合经常出现。由此看来,社交口才的多少适量,并不排除为达到说话目的的必要重复,而是指根据对象、环境、时间的不同,该多说时不少说,该少说时不多说。有的人自我介绍罗罗嗦嗦,祝酒时说上半个钟头还不停,批评起来没完没了……这样既影响说话效果,又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
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好的。
三要适度。
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民主党在选民中造成了布什是毫无独立主张的这一印象,他们甚至称“布什是里根的影子”。在交谈时,民主党人总爱用挖苦的口气问:“布什在哪里?”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才恰到好处呢?布什的竞选顾问、老资格政治公关专家艾尔斯,为布什设计了一个回答:“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错吗?”
这一回答,体现了强烈的针对性和恰如其分的分寸感的结合,有很高的艺术性。试想,如果你在社交场上遭到别人挖苦时,就马上抓住对方弱点,给以迎头痛击,那将产生什么效果呢?也许你自认为是胜利者,可在别人眼里,你却是一个心胸狭窄不善言辞的人。而艾尔斯为布什设计的回答,却为布什的政治家风度增添了不少光彩。
社交口才的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提高社交口才应变能力的方法:
应变力是一个人灵敏度的反应,是指在语言交往中,当自己或者对方的言语行为出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时,能迅速而又恰当地做出反应并进行处理。语言随机应变能力,对人们的社交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点:
1. 含蓄回答,反击刁难
当你遇到自己不想回答或不便回答而别人又偏偏紧紧不放要执意打听的事时,这时即使心中不快,也能显出愠怒,应冷静、沉着、巧妙地应对。
传说明代文学家解缙有一次奉永乐皇帝之命,给一柄折扇题字,他看扇面上有一幅画,是按唐人《凉州词》的诗意画的,便题写王之焕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他一时疏忽,少写了一个“间”字,皇帝看后大怒,认为其不忠,便要问其死罪。
这时,解缙急中生智,忙道:“皇上息怒!我这是用王之焕的诗意填写的词啊!”当即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时题扇不点标点,解缙借错巧言,将漏了字的诗变成一首绝妙好词,使皇上听了转怒为喜。
在交往中,对方有时往往会利用表达者自己的话语、逻辑和常理设置难题,使表达者难以回答,这时表达者就要突发奇想,另辟蹊径,反击对方的刁难。
2. 弥补失误,顺利交流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由于时间紧促,不容周全地考虑,这“一言”往往发生一些差错,这就需要说话者灵活应变,弥补过失,纠正偏颇。如演唱家马如飞一次在唱《珍珠塔》时,不慎把“丫鬟移步出了房”唱成“出了窗”。听众哄堂大笑,马如飞毫不惊慌,镇静地补一句“到阳台去晒衣”,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料他又一疏忽,把“六扇长窗开四扇”唱成“开八扇”,这时观众静听他如何补误,只听他唱道:“还有两扇未曾装。”顿时,满堂喝彩,用补救法取得了反败为胜的效果。
3. 应付意外,完成预定任务
意外情况往往非表达者本人的过失,也不是对方故意刁难,而是另外情况所致。
随机应变力强的人能自圆其说,补救失误;能反击对方攻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能应付意外,出色完成任务。它展现人的才能与智慧,增强人的魅力,使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就实际而言,在社会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发问。这时就需要巧言妙语灵活应对。如遇到难以言对的“锋芒”发问,就应巧妙运用“避锋法”而回击之。
所谓“避锋法”的对策,是在一种较高语言境界中,一方面不是马虎了事,而是圆满地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向发问者提供一些新信息,或指明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定会受欢迎。表面上答“非”所问,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因此可以说“避锋”是为了“藏锋”,“藏锋”又是为了更好地“露锋”,这种“貌合神离”的表达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发问者的思维,使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如此便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缠。
精要提示 如何使用避锋法:
① 要尽量了解问话者的心理目的乃至他的身份、性格等等,善于察言观色,做到“知己知彼”。注意双方语意语脉的贯通,“靠船下篙”;切不可“顾左右而言他”,“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
② 自己的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不成熟或模棱两可的观点不要摆出。同时,也不要故作高深,故弄玄虚,使人产生反感。
③ 可适当地运用幽默法,使严肃、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相关文章:
2.什么是社交口才
3.教你社交口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