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声乐发声练习方法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用的声乐发声练习方法,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实用的声乐发声练习方法
一、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众所周知,强迫去完成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练习时,把练声当成一种兴趣远比当成任务来完成更有效果。而要把声乐练习当成兴趣,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学生抵制练声的原因,常常是因为觉得练声是一种任务,它限制了自身的卞动性和乐趣。特别是在规定情况下去练习自己不想学的东西,不仅找不到感觉,还会越练越别扭,心情急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选择一些自己想听的音乐,看看乐理基础方而的书籍,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练声计划变得可行起来。
此外,对于练声的目标也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不练声,等到上声乐课时,前一天才加倍练习,这样的练习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所以,在声乐练习时间的管理方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略有紧迫感的,可以让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让学生建立固定的练声习惯。
二、明确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歌唱者的发声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调动生理机能发声,保证各个歌唱器官能够协调运作,这样就有助于歌唱者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让他们保持较好的发声状态。要达到这一目的,歌唱者必须要灵活掌握各种声音技巧,并接受系统的、有规律的、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因为良好的发声技术能够提高歌唱表现力,为优美的演唱服务。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发声状态,对日常练习中随意自然的发声习惯进行相应调整,并以歌唱时的习惯和状态要求自己,巩固自己的发声状态,将良好的状态融入到歌唱中去。明确了练声目标,自然就会达到利一学的练声效果。
三、掌握发声练习的'几大要求
1、呼吸。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如何使用气息、如何控制气息。这是因为气息是声乐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歌唱的好坏。演唱者只有充分认识呼吸的重要性,才能在歌唱发声练习中练好呼吸基本功。
2、喉咙。喉咙作为歌唱发声训练的关键要素,是歌唱者必须要掌握的声乐技巧。歌唱者既要学会打开喉咙,又要学会稳定喉咙。部分歌唱者在声音上这样那样的毛病都与喉咙有关,他们往往在歌唱时无法保证喉咙完全打开,即使打开之后也不能保持稳定。因此,在日常的发声训练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喉头位置。
3、共鸣。共鸣能够让歌唱者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整个剧场都充满歌唱者圆润的声音,而且听起来更优美。要达到这种效果是需要专门训练的。初学者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日常的发声训练中,初学者要学会慢慢掌握母音的转换技巧,在稳定喉咙的基础上慢慢打开口腔,并进行气息的调节,然后将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通过这样的技巧运用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从而使自己高、中、低二个声区的声音更加协调。
4、要保持发声与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灵活的字、声结合练习,来确保唇、齿和舌的灵动力,从而更完美地演绎歌曲。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而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发声练习一定要保证姿态的正确性,这是能否较快进入演唱状态的重要前提。
7、发声练习和唱歌前,要学会肃清脑子中的杂念,学会自我调控和稳定情绪,保持心理状态的良好,并善于挖掘自己的歌唱欲望,以一种自信的精神面貌进入歌唱状态。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而的技术练习,同时又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 一开始,学生应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尽力唱得悦耳、动听。
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四、音阶练习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练习必须熟悉到张开嘴巴就来的程度。有时学生练习音阶仅仅是为了练声而练声,甚至有人认为不过是开开声,活动一下而己。这种心理的存在,导致学生练得不熟练,只要碰到问题就容易退缩,无法达到张开嘴巴就来的程度。
2、不要去听你自己的声音。声音的特点是自己听见的声音往往不见得是好的,而自己听不见的声音却可能是好的。所以李维渤老师说:不要听你自己的唱,而是要感觉你的唱。讲的就是寻说这个道理。
3、张嘴发声之前应该要有准备。在教学中常遇到这种音阶练习前没有准备的问题,当开口唱第一个音后会停下来说:刚才没有准备,错了,重来。这种习惯点都不好。因为,在台上唱歌是肯定是不行的,在后台唱不对时也得往下唱。所以,我们在练习时,每次开口前都应在思想上、身体上做好准备,这是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最终目的是使歌者形成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歌唱状态。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歌唱是个整体性的活动,正确地歌唱是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所以,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声乐入门发声练习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3、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4、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5、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6、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7、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8、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入门学者发声练习方法
一、歌唱的呼吸训练
在声乐的演唱中,只有科学正确地呼吸才能有正确的发声及良好的共鸣。声乐演唱中的发声动力及基础就是科学正确地呼吸。每个人都会呼吸,呼吸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声乐演唱中的呼吸与普通的生理性呼吸方法不太相同,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是歌唱者在歌唱时的有目的、有意识并且有一定技巧性的呼吸。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方法包括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及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是声乐演唱中被普遍采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胸腹式呼吸能够使气息流畅自然、富有弹性、灵活自如、深沉饱满。
胸腹式呼吸在控制呼吸的气息时全面地调动膈肌、腹肌及胸腔的机能共同参与。因此声乐初学者在进行科学、有效的发声训练后,不仅能区分生理性呼吸与歌唱中的呼吸,而且能掌握科学正确的声乐演唱呼吸的方法。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过程与呼气过程,两个过程的生理机能在用力方向及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声乐演唱中的吸气过程,其生理机能为膈肌与两肋向下及向外用力,而在声乐演唱的呼气过程中,其生理机能为膈肌与两肋向上及向内用力。在声乐演唱中,必须在呼气过程中将膈肌、两肋、胸腔等呼吸器官保持在吸气过程时的用力方向,以此能够使吸入的气息呼出冲击声带发声时是有控制的、平稳及均匀的。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支点”就是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对抗的着力点,因此在声乐演唱发声训练中,练习好了呼吸支点就将歌唱练习好了,声乐演唱中的强弱、连跳、长短及快慢等的气息运用就可以得到运用自如。在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的声音及技巧与演唱中的换气运用密切相关。在声乐演唱的发声训练中,通过对胸腹式呼吸方法进行有效的练习,可以锻炼和发展声乐演唱者的歌唱呼吸器官生理机能,不仅使得肺活量得到增强,还能通过训练增强膈肌、两肋和小腹控制气息的能力。
在声乐演唱的发声训练中,通过对不同节奏类型的`练习曲进行练习,练习顿音、跳音、连音及连跳音等,声乐演唱者呼吸机能的弹跳力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变得更好、更灵活,在演唱中速或者稍慢的抒情歌曲时,可以从容自然地进行深呼吸与大呼吸,在演唱活泼快速的歌曲或者有切分及附点节奏的乐句前,可以进行快速的小换气、“偷”换气及“抢”气,这样声乐演唱者可以更加生动自如地演唱歌曲。
二、歌唱的发声训练
科学正确的声乐演唱发声方法必须有科学正确的呼吸,发声的生理是由吸入肺部的空气经气管呼出时冲击声带,以此振动声带发声。科学正确的声乐演唱和保持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就是科学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根据发声生理,喉头及声带是声乐演唱的主要发声器官,在声乐演唱发声时喉头的位置应该是处于颈部的中间稍偏下,即吸气与打哈欠的位置。处于此位置与状态,咽喉部打开且相对稳定,口腔张开,喉咽腔扩大,颈部、下巴、舌头均为放松状态,在此状态下发出的声音会是松弛通畅的。
在声乐演唱发声时喉头如果上提受到挤压或者各发声器官的肌肉紧张,则均会造成声音变得浮浅、僵硬及尖细。在声乐演唱发声时声带的状态应该是向下闭合挡气并拉紧内收,只有在此状态下才可以利用腹肌的力量使得横膈膜有效地推动气息,以此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带如果松弛闭合不好,将会发出嘶哑及漏气的声音,并且会造成声带过度疲劳,以致产生病变。因此声乐演唱者通过科学正确的歌唱发声训练,才能养成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
三、歌唱的共鸣训练
声乐演唱者掌握了科学正确的歌唱呼吸和发声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了科学正确的歌唱共鸣方法,演唱的声音才可获得较强的穿透力、较宽的音域和表达歌曲感情所需的各种声音色彩。
在演唱中,良好的歌唱共鸣是表现情绪和歌曲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声乐艺术中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歌唱共鸣可以使歌唱的声音富有穿透力、圆润明亮和具有丰富的色彩感。声带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被称为“基音”,“基音”很单薄,并且也很微弱,所以不能直接成为声乐演唱的声音。要想让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基音”的音色丰满和音量增加,必须通过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进行共鸣作用。口腔、头腔及胸腔构成了人体的共鸣腔体。在声乐发声训练时,要想获得良好的声音共鸣效果,必须将这三个共鸣腔体进行科学有效的协调配合。
口腔共鸣在低声区运用得较普遍,也是在各个共鸣腔体中最易感觉到且最方便形成的共鸣。胸腔共鸣的状态是声乐发声时咽喉腔处于做半打哈欠时的状态。为了在声乐演唱时获得较好的胸腔共鸣,必须保持喉头在歌唱发声时相对稳定,使口腔处于运用自如的状态,并且还要将咽腔得以进行扩展和拉长,这样才可获得整体、良好的共鸣效果,避免造成挤紧的声音或者白声。软腭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声器官,软腭与喉头是直接相连在一起的,可将软腭调节咽腔管道的机能在歌唱技术中进行巧妙的运用,使得高声区的声音略微靠后,声音到达软腭和悬雍垂的部位后再返回高位置,它相对于在中声区的开放而变成了关闭性的声区唱法,却不能用舌根压喉头,否则会使演唱者的咽腔管道薄弱无力,声音僵化,机能变得迟钝,且缺少伸缩性而失去活力。基于此,软腭可主要用来调节高音,在声区唱法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胸腔共鸣是口腔共鸣在硬腭上的声波振动反射点移动至下牙背上,声波在气管和喉头的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后再经气管传递至整个胸腔而产生共鸣,在中声区运用的较为普遍。
头腔共鸣发生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之上,将声波在硬腭上的反射点略向后移,经上腭骨传递至鼻腔和鼻腔上部的各个鼻窦,并在这些腔体中进行回荡而形成。头腔共鸣具有穿透力,其色彩也比较明亮,在高声区中的运用较为普遍。这三个共鸣腔体进行有效的调节对于声乐演唱的音色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声乐演唱者必须在发声训练中不断揣摩与协调,才可将演唱的声音音色丰富、音量增加,位置与音区上下统一,为演唱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四、歌唱的语言训练
歌唱是一种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塑造艺术形象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一直以来均非常讲究歌唱中的语言动听清晰,并提出了“字正腔圆,以字行腔”的歌唱语言要求。因此在声乐发声训练中,歌唱的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
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是相互交流的主要手段,但是歌唱的语言和生活中的语言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人们在生活中说话是不会刻意讲究的,可是在声乐演唱中,语言方面因歌曲表达的需要而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字必须唱在腔体里、唱在深沉饱满的气息上、要有高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歌唱的语言跟歌唱的发声相吻合,演唱才能变得丰满、结实和有色彩。在声乐发声练习的说唱练习中,用歌唱的状态说着唱,声乐演唱者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更生动地区分歌唱语言和生活中的语言,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歌唱语言中的发音技巧。
人类的语言中的语音由元音和辅音构成。在声乐演唱中可以延长的语音基本上都是元音,唱好元音可以使声音美化、流畅并且富有色彩性。这些元音或者复合元音在声乐发声训练中均会随发声状态与共鸣状态的调整,音高的变化,相应地做出适合演唱表达的调整,使得歌唱的语言可以变得饱满、清晰、圆润和有色彩,从而使得声乐演唱变得更好。
声乐发声训练是演唱的基础,声乐初学者通过训练可获得各种演唱的技巧,也可逐渐提高歌唱的发声机能,调节歌唱器官的相互协作运动,树立科学的发声状态,在演唱中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演唱技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