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的手抄报简单
端午临近,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的手抄报,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简单又好看的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的演变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打败,国都郢都沦陷,“三闾大夫”屈原在极度悲伤、心灰意冷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百姓们纷纷划着小船进入汨罗江,希望能够将他的躯体打捞上来,据说当时江面上的船只非常的多,在江上来回穿梭,后面为了纪念这一举动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赛龙舟活动了。百姓为让鱼虾不侵蚀屈大夫,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食物不损伤屈大夫肉身。后来,屈原托梦百姓说,食物投入江中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于是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再投入汨罗江,后来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粽子。
端午节的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人们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的习俗是最多的,剩下的传统节日中只有端午节可以和春节相媲美,只不过现在很多已经渐渐被人遗忘了!
端午节习俗
0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0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0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04悬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05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06五色线
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07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