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热点资讯>

猴痘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密接者自我健康监测21天

云霞分享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生物体,它没有自主代谢活动,必须依靠感染细胞来获取营养并进行复制。下面小编带来的猴痘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密接者自我健康监测21天,希望大家喜欢!

猴痘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密接者自我健康监测21天

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密接者自我健康监测21天

当前,我国猴痘病毒感染人数已过百例,下一步如何科学防控?

7月26日晚间,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并印发《猴痘防控方案》(下称《方案》),这是继《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后的首次重要更新。《方案》还附有《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等7份实操性文件。

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14日发布的消息,截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北京和江苏等省份居多。7月24日,青海省西宁市确诊1例省外输入猴痘病例。

“2022年时我国本土没有出现猴痘病例(以境外输入病例为主),但今年以来猴痘病例陆续增多了,因此,为了进一步防止猴痘病的传播、扩散,以及做好现有的猴痘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则需要有更加精细化、操作性的内容来应对和处理。”一位参与此次《方案》编制的流行病学专家告诉记者。

2022年8月6日,人们在美国洛杉矶一处猴痘疫苗接种点排队。新华社图

相较2022年版的猴痘诊疗与防控技术2份指南,《方案》一方面新增了“疫情特征”“重点人群”等描述,细化了“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等内容;另一方面也更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此外,还罗列了“多渠道监测”下的不同方式与做法。

比如,“疫情特征”上,2021年以前猴痘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的地方性流行情况,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MSM,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中经性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男性,通过大型聚会以及后续在社区的MSM扩散并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2022年以来全球猴痘疫情看,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皮疹仅限于生殖器、肛门直肠黏膜部位,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1%。

再比如,对于“重点人群”,《方案》称,各地卫生健康与疾控部门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充分借鉴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MSM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同伴教育。借助大众媒体、MSM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

“猴痘的防控重点,仍在于加强针对重点人群的宣教来普及知识,参考防艾(艾滋病)模式很有必要。”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告诉记者,目前,猴痘病毒的有效繁殖率(传播率)较低且远低于1,暴发疫情的风险很低,“猴痘感染绝大多数为轻症,是自限性自愈性疾病,应加强监测,但总体风险很低,没有必要普种疫苗。”

《方案》也称,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而在“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中,《方案》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定义”表述为“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方案》明确,“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密切接触之日起21天”。

对于各地发现的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方案》提出,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此外,《方案》提到的“多渠道监测”则包括:医疗机构检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尤其是皮肤(性病)科、肛肠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等要重点关注猴痘样症状者),重点人群监测,入境人员监测和重点场所污水监测。

“监测过程中,各机构不必公布患者的身份或者活动轨迹等隐私信息。”一位病毒学家建议,对于MSM或猴痘感染的高危人群,则可以慎重考虑引进猴痘疫苗,用于接种需求。“社会不应歧视病猴痘感染者,要鼓励猴痘感染者检测和就医,猴痘病毒也应该按普通传染病来实施常态防控。”

什么是猴痘2023?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类中出现的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身上所看到的症状相似。但是自1980年世界上消灭天花以后,天花已不复存在,而猴痘仍然在非洲部分地区散发。

猴痘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偶可使人类受感染。临床表现类似天花,但病情较轻。这种疾病由猴痘病毒造成,它属于一个包括天花病毒,并在天花疫苗中采用的病毒和牛痘病毒的病毒组,但需与天花、水痘相鉴别。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直接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和体液。但是,猴痘的传染性远逊于天花病毒。

2022年猴痘疫情最先被英国在当地时间2022年5月7日发现。当地时间5月29日,世卫组织发布疾病信息通报,并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中等。当地时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记者会,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年11月28日,世卫组织发布声明称,世卫组织将开始使用新的首选术语“mpox”作为猴痘的同义词。世卫组织称,这两个名称将同时使用一年,同时将逐步淘汰“猴痘”。

2023年5月11日,世卫组织召开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的由来是什么?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传染性疾病。之所以叫“猴痘”,是因为最先从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猴痘”的名字虽然有“猴”字,但其真正来源并非猴,而是啮齿类动物。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的首个病例是1970年刚果的一名9个月男婴,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1996-19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次暴发中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于往常,主要是由于水痘和猴痘同时爆发。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较大规模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目前仍不断有新增。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2022年6月,为避免污名化与歧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考虑为“猴痘”重新命名,希望各界今后不再使用“猴痘”(Monkeypox)一词。新命名目前尚未确定,但有媒体推测其将类似于“COVID-19”,尽可能实现客观化与中立化。

2022年6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猴痘的全球暴发显然极不寻常和令人担忧。因此,他决定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评估此次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6月14日当天,世卫组织还发布了针对猴痘疫苗接种的新指南, 但在这份指南中, 世卫组织仍然不建议目前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并表示其正在就使用天花疫苗作为预防猴痘传播的一种方法进行辩论。

2022年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猴痘病毒分支重新命名,新名称将由罗马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组成。

2022年11月28日,世卫组织发布声明称,在与全球专家展开一系列磋商后,世卫组织将开始使用新的首选术语“mpox”作为猴痘的同义词,这两个名称将同时使用一年,同时将逐步淘汰“猴痘(monkeypox)”。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5日,巴基斯坦卫生部证实,该国出现首例猴痘病例。

2023年5月11日,世卫组织召开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猴痘病毒致病性

猴痘导致的症状与天花患者的症状非常相似,但没有天花严重。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也可能为5-21天。

猴痘病毒感染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1、侵袭期(持续0-5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酸痛和虚弱;

2、皮肤发疹期,通常在发烧后1-3天内开始出现皮疹,集中于面部和四肢。影响面部(95%)、手掌和脚底(75%)、口腔粘膜(70%)、生殖器(30%)和结膜(20%)。皮疹从斑块依次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后脱落。发生病变的位置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严重时病变位置会合并导致大块皮肤脱落。这些皮疹通常非常疼痛。出现皮疹时,患者具有传染性。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无需治疗,患者会自己痊愈。然而,根据病毒的暴露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严重患者也可能死亡。目前主要流行的两种猴痘病毒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3.6%;中非分支历史上引起的疾病更严重,病死率约为10.6%。近日在欧洲发现的猴痘患者的病毒为西非病毒株。症状持续2-4周。重症病例在儿童中更常见,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基于毒株的差异,在普通人群中病死率为0%至11%。

2023猴痘是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猴痘可以在人们的身体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时传播给人类。动物宿主包括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通过避免与野生动物进行无保护的接触,特别是那些生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包括它们的肉和血),可以降低从动物身上感染猴痘的风险。在动物携带猴痘的流行国家,任何含有动物肉或器官的食物都应在食用前彻底做熟。

    20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