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9篇)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1)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确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我国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领会贯彻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切实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正确看待把握国家粮食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局中,粮食安全举世关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增至2.65亿。这些都表明,虽然近年来全球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供应总体宽松,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三大经济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复杂严峻形势和历史经验教训警示我们,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端牢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深入领会贯彻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
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紧平衡”面临多重压力,主要表现在:需求增长的压力、资源约束的压力、结构性矛盾的压力以及应对风险的压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整体而言,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总体平稳,从根本上说,得益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主粮品种自给率高,口粮不依赖国际市场,为应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基础。分品种来看,要突出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面对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必须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从质量分析,要实现“既要保数量、更要重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一是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增添保持粮食供需总量平衡的后劲。二是加快粮食增产向提质导向的转变。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激励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三是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适应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革和粮食消费需求加速升级的需要,加强粮食产后服务、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带动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的良好局面。四是切实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立足国内保吃饭的前提下,适度进口,调剂品种余缺,为耕地、水资源等休养生息腾出空间。
发展现实和实践案例启示我们,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是“紧平衡”,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们要坚持直面问题和强化底线思维,着眼点和立足点是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更多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涉及多领域、各方面,我们要强化辩证思维,把握好多与少、质与量、生产与流通、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六对关系”,切实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实现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善于运用改革办法和法治思维,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积极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规。从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出发,在立法宗旨上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聚焦,围绕粮食数量、质量、产业安全的核心目标,重点确定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保障制度,健全粮食产业安全保障、粮食应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规范。要从速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进程,研究起草《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积极支持各省份出台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尽快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依法治理。
改革完善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历来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直面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具有创新突破性。要坚持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彻底分开,强化政府储备公共产品属性,厘清承储主体职能定位,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储备规模动态调整和联动机制,完善储备收储轮换,确保国家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调得快、用得好。
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涉及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要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同等问题,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全链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粮食产销合作、粮食安全决策咨询等“三个机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应急保障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和智能化管理提升行动、粮机装备提升行动等“六大重点项目”。认真总结推广疫情防控期间粮食保供稳价行之有效的做法,修订完善《国家粮食应急预案》,提升安全保障效能。
着力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要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龙头、区域性粮食交易平台为骨干,发展大宗粮食现货交易,打通供应主动脉;统筹推进成品粮批发市场和零售终端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畅通供应微循环。要加快粮食现代仓储物流工程建设,以精准补齐设施短板、优化设施资源配置、服务产销衔接为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集仓储、中转、加工、配送、应急于一体的重大项目,推动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要创新完善粮食产销合作,鼓励产区、销区、平衡区签订合作协议,在粮源基地、订单采购、仓储物流、加工转化、销售网络等方面深化合作;发挥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载体引领作用,支持办好区域性洽谈会,促进区域平衡和季节平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对接、协同联动,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融合一体的区域粮食安全新局面。
创新强化粮食执法监管督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已开展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全面摸清库存家底,首次建立了分区域、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数据库。要充分运用大清查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与中央储备垂直管理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充实执法监管力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组织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大力推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动态监管,着力办好12325粮食监管热线;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深入贯彻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和“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指示,着力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个目标”,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战略”,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使粮食产业发展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充分发挥“两项考核”激励约束和导向作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连续三个年度的考核,省级政府履行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普遍增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压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开展的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对中储粮系统进行“业务体检”,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内控管理,补齐短板、消除隐患、堵塞漏洞。要坚持“突出重点、优化指标、强化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创新完善“两项考核”,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承储企业积极性,推动形成各级各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主题论文篇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全国_期间,_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阐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形势,以_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科学把握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不断增强学习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_以来,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_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新粮食安全观,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端牢“中国饭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展现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揭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重大政策,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_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_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00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充分认识_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自觉对标看齐,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要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底线思维,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局意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特别是_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坚持从全局看粮食问题,从战略上把握国家粮食安全。_多次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现阶段,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经过多年丰收之后,我国粮食供求出现一些阶段性变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坚持底线思维,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是出于战略考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二是我国进口粮食具有“大国效应”,一旦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容易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三是我国农业就业人口仍有接近1.8亿人,过多进口粮食会冲击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切实把着力点放在国内生产能力、必要的储备能力以及国际资源掌控能力上来。一是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18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只有两个年度小幅减产,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耕地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二是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靠科技进步。三是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国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管好用好“天下粮仓”,对于调节丰歉、平抑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不断深化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我国每年消费2亿多吨畜禽水产品、7亿多吨蔬菜,与6亿多吨粮食一样,都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积极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探索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
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一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聚焦良种良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农业科研人员创新举措,允许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三是压实地方责任。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即建立粮食省长负责制,目前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主产区积极性。
全力以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_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粮食品种、区域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刚性上升与增加种粮收益的矛盾突出,个别品种外采率高与国际贸易风险的矛盾突出。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扣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加大粮食产量、播种面积、耕地保护和保供稳价等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压实各方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进一步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主要用于种粮。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把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抓实,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示范。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口粮等必保品种,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着力提高单产。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充分挖掘大豆增产空间和潜力,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彻大食物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认真组织粮食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强化储备调节。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推进全产业链节约减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推进饲料减量替代,倡导节约消费。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2)
深入阐释了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遵循和战略重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农垦系统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充分发挥农业战线的“国家队”作用,积极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推动农垦成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可靠支柱。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艰巨使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对未来趋势的科学研判。我国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需求总量巨大,解决吃饭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粮食安全的任何问题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警觉,绝不能盲目乐观、心存侥幸。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理念。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在粮食问题上现在是紧平衡,调不好就会失衡。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对粮食的掌控能力,紧紧抓住粮食调控的主动权。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特别是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够,市场话语权不强,必须用市场化的办法全面提高国家对粮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底线。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这些重要论述,突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重要原则,使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更加明确。国际粮食市场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极其错综复杂,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寄予其中很不现实,任何时候都要始终绷紧提高粮食产能这根弦。
深刻理解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支撑。要调动保护好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两个积极性”,特别是首次从更高层面,提出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新的战略要求。这些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了如果没有可靠的生产主体、没有自己的国际大粮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缺乏有效的载体,只能在国内市场调控中捉襟见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处被动。面对国际农业垄断寡头对跨国粮食贸易的垄断格局,在更好发挥各级政府、传统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等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国有农业企业的主导作用,着力培育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强化农业产业的国内资源整合集聚和跨国布局。
准确定位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农垦是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的制度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农垦具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是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最可行载体。农垦系统要将粮食的战略产业属性和农垦的国有企业属性相融合,坚持不懈地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成为国家实施粮食和农业宏观调控最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骨干作用。
农垦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需要。农垦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国家战略需要作为职责所系。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和改革发展年代,还是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非典”、汶川地震等应急时刻,农垦都坚决彻底地第一时间完成国家指令,发挥了抓得住、调得动、能应急的“国家队”作用。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垦是国家可以直接发挥掌控力的载体平台,是任何时刻都可以依赖的不可替代的核心,是足以抵御任何风险考验的“压仓石”。
农垦直接拥有现代化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全国农垦现有耕地面积9186万亩,部分已经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3年,农垦粮食产量688亿斤,特别是粮食商品率接近90%,并且绝大部分是口粮。据测算,如将农垦系统耕地全部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标准良田,到2023年农垦土地年生产的商品粮可达到1000亿斤,可以满足35%左右的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粮需要。如果加上通过各种形式掌握的农村土地和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农垦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竞争中集体崛起。2023年,农垦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0391.8亿元(不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近12年累计盈利1116亿元。目前,全国农垦已有3大垦区集团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已经基本具备同世界最雄厚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和较量的实力。从追赶系数来看,到2023年农垦将有2~3家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有5~10家企业集团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随着垦区间联合联盟联营的深入推进,农垦完全可以培植出世界级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农垦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农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病虫害统防统治比率达到87%、63%和7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28、12和30个百分点。据专家测算,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达到51.9,高出全国平均24.5个百分点。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农垦规模化农业区被列为率先实现区域。农垦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垦在农业“走出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目前,农垦农业“走出去”整体规模处于“排头兵”位置,境外产业涵盖粮食、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畜禽等国内主要农产品,经营领域涉及生产、加工和贸易等所有环节。特别是近几年,农垦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在发达国家的农业“走出去”也迈出坚实步伐。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农垦将在全球逐步形成内外相联、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着力探索培育我国本土的农垦国际大粮商
国际大粮商是通过宽领域、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通过产业高端和资本运作等,掌控利润的分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际大粮商不只局限于粮食的范畴,而是树立“大食物”、“战略产业”的理念,面向整个粮棉油糖胶乳肉等农业战略产业。实践证明,在粮食和农业领域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培育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国际大粮商,以政府的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理清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培育思路。我国的国情农情决定了我国的大粮商与发达国家的大粮商有着本质的区别。既不能等同于一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农业跨国公司,也不能等同于发达国家以对外倾销富余农产品为目的的大粮商。我国的国际大粮商是以粮食特别是谷物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拥有自己大基地的生产商、保障国内市场稳定的供应商、带动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主体。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基本目标是要打造全球化、宽领域、全产业链、产业高端、资本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掌控资源、价格和利润分配的话语权,提升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和掌控能力;根本措施是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通过资源集聚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等现代经营方式,组建产业化和股份化大联盟、大集团,行使供求调控、稳定市场的国家职责。
夯实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产能基础。农垦国际大粮商有自己的大粮仓。着力加强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大进展,实现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快推动以大型农业机械、农用航空为重点的农业规模生产工具变革,打造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应急基地。整合垦区内外科技资源,探索组建水稻、种业等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农垦种业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转化应用平台。加强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探索搭建全国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农垦主要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垦职工新型劳动用工制度,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工的培育。
完善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供应体系。农垦国际大粮商有全产业链的供应网络。科学确定与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配套的供给能力布局,全面加强烘干、仓储、加工和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全国农垦整体的粮食供销体系,确保无论是在平时状态还是应急状态,都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粮食调运。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按市场需求布局的原则,从资源和市场这两个基点出发,构建以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产区为原点,以国内大中型城市群为终点,以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为节点,全面联结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和营销渠道的铁路、汽运、海运、空运网络体系,以及相应的仓储、码头、中转站等配套设施。
强化农垦国际大粮商的掌控能力。农垦国际大粮商是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完善母子公司的双层体制,构建以国有农场为基本经营单元的大型农业跨国集团组织框架。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和管理服务职能,形成统分结合的农业经营利益共同体。重点推进“产业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的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制。着力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探索组建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团队“走出垦区”,带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小规模农户发展。围绕世界农业资源状况和国家外交战略需要,着力推进境外优质资源和企业的并购重组,围绕产业上中下游整合形成横跨全球的农业全产业链。在聚焦粮食的同时,逐步在食品、化肥、饲料、物流、贸易、金融等相关领域开展宽领域、多元化经营。
像历史上黑龙江北大荒的沼泽变良田、新疆的戈壁变绿洲、海南云南的炎荒变胶园等一样,新的时代条件下探索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同样是开拓者的艰难事业。这就需要新一代农垦人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南泥湾精神和农垦精神,坚持不懈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跨国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培育道路,为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在我国农垦发展史上续写新的篇章。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3)
为规范省级自查评分工作,确保2023年度考核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国家考核工作组成员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认真开展2023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发改粮食〔2023〕1142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自评总结报告的撰写和报送要求
(一)自评总结报告撰写要求。自评总结报告要全面客观反映本省(区、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成效,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将工作亮点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在报告中单独反映。自评总结报告在总结2023年度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要突出反映《关于认真落实2023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通知》(发改粮食〔2023〕561号)的落实情况。为便于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自评总结报告的汇总,我们提出了《__省(区、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报告(式样)》(见附件),供参考。
(二)自评总结报告附件要求。自评打分表和自评打分依据材料作为自评总结报告的附件报送。为减轻材料报送工作量,各地要对自评打分依据材料严格筛选,不得简单罗列、堆砌,严禁赶制、补发文件资料应付考核。对于正式文件,仅需提供文件首页、相关内容页和发文机关盖章页,无需提供整份文件;对于非正式文件或无省级相关文件的,由省级有关责任部门出具书面说明材料,并加盖公章确认。对评分标准中涉及“市县级”等内容的考核指标,只需提供省级相关文件。自评打分依据材料如有涉密文件的,只需注明“文件涉密,未附”以及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严禁在考核信息系统中上传涉密文件,严禁在系统中填写涉密文件的文件名、文件编号、文件内容等。市、县级相关文件和涉密文件虽不报送,但各地需收齐备查,待部门评审或实地抽查时根据工作需要另行提供。
(三)文件资料的报送。自评总结报告和自评打分表需同时报送纸质材料和电子版光盘。自评打分依据材料除通过考核信息系统填报外,还需报送电子版光盘。上述文件资料一式13份,统一寄至国家考核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由国家考核办分送国家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对未能在规定时间前报送的,将列为部门抽查重点省份,并在考核时酌情扣分。
二、工作要求
(一)各省(区、市)考核办要及早组织开展省级自查评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和督查督办。按照2023年4月30日前完成报送省级自查评分结果的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加强进度管理,各省(区、市)需于4月中旬前在考核信息系统上完成自查评分工作;4月28日前将有关文件资料寄送至国家考核办,确保4月30日前由国家考核办分送至国家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
(二)2023年度省级自查评分工作通过考核信息系统进行,请提前组织做好系统评分各项准备工作。在系统填报工作完成后,打印出自评打分表,并按评分点逐项导出打分依据材料电子版,刻录成光盘。
(三)自评打分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未开展或未完成的年度考核任务不得虚报、瞒报,不得刻意抬高自评打分分数。对虚报、瞒报年度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的,一经发现,在部门评审和部门抽查时该项考核指标均不得分;有倒扣分项的,在总分中倒扣相应分值。对自评分数明显高于部门评审评分的省份,将列为部门抽查重点省份。
(四)为及时掌握各地动态,各省(区、市)考核办请于2023年3月15日前,将本地2023年度考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工作亮点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分条列出),以信息形式报国家考核办。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4)
2023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大灾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粮食部门围绕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手抓粮食安全保障、一手抓粮油产业发展,粮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立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开展2023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提请省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审定考核结果,通报考核情况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规则、考核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会议报告、信息通报、检查督办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提前部署筹备2023年度考核工作,制定印发考核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部门目标责任,积极做好迎接2023年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首考”准备工作。通过监督考核强化了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有效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突出抓好粮食收储,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各级粮食部门积极应对粮食市场持续低迷、“三高”造成的仓容紧张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影响,主动担当粮食收购的组织、协调、监督、服务职责,积极谋划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年初提请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的通知》,9月省政府召开全省中晚稻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秋粮收购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于6月1日、7月30日、9月23日先后启动小麦、早稻、中晚稻托市收购,中晚稻收购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加强与农发行、中储粮的协调配合,提前做好器材、人员准备,通过新建和维修仓库、集并、轮换、租仓等途径增加有效仓容,保障收购需要;主动参与全省抗洪救灾工作,制定印发了《粮食行业灾后重建行动方案》,及时提出小麦专项收储、托市收购、应急供应等9项措施推进粮食行业灾后重建。全省共收购临储小麦1.07亿斤。安排专项资金为全省32个早稻主产县市配备清理设备。从部门经费中紧急安排210万元救灾物资,捐赠支援给13个受灾最严重县市。统筹安排农户储粮“丰产仓”14.5万套,迅速下达粮食仓储、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努力减少种粮农民和粮食企业损失;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开展联合巡查,保证了全省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2023年全省累计收购粮食332.6亿斤,其中收购托市粮食56.2亿斤,守住了农民增收底线,大灾之年没有出现“卖粮难”问题。同时,克服种种困难全面落实了17亿斤新增地方储备规模。
(三)坚定不移深化粮食流通改革,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面,安排4000万元改革补助资金,支持65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项目。召开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督办会议,多措并举加强督办,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全力推进改革。到去年底,全省有改革任务的82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整合组建任务;资产确权、土地变性比例达到85%和81%。在地方储备粮经营方式创新方面,建立新增5亿斤省级成品粮储备,确定了28家新增成品粮承储企业,实现了承储主体多元化。出台《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监管强化风险防控的意见》,修订《省级成品粮油动态储备管理办法》,建立风险准备金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截至2023年底,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创新已全面覆盖所有市县,全省地方储备扭亏为盈,确保了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积极推行粮食流通监管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完成了全省粮食库存检查,查办了一批涉粮案件。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探索将中储粮轮换、市县地方临储小麦、军供粮竞价采购引入公开交易平台,全年累计成交各类粮油286万吨,年成交总额突破百亿,创历史新高。
(四)加快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管理得到明显提升。加强对2023-2023年新库建设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的督导,基本完成全省73.4亿斤“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和22亿斤新建仓容项目。积极争取和精心安排项目建设资金,经过积极争取,去年国家再安排我省建仓规模34.45亿斤、中央预算内投资2.58亿元,国家粮食现代物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690万元。我省纳入了2023年国家“粮安工程”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支持省份,争取国家补助资金1.85亿元。同时,省级财政下拨资金1.31亿元,分别安排维修改造仓容11亿斤、为中心粮库配备粮食清理和输送设备190套、补助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粮食收纳中转库62个、粮食烘干整理设施建设项目51个、配备重金属快检设备95台套。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步伐,省级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按期完成,建成粮库监测项目10个。完成全省中心库、骨干收纳库智能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会同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开展“一卡通”调研,实现了在粮库智能化升级建设中兼容和综合利用。强化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修改完善《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等制度,组织开展“外学柏乡粮库、内学十堰粮库”活动,举办全省仓储管理系列培训。狠抓粮食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组织开展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夏季消防检查、秋季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210多处隐患进行了整改。全省安全粮比例达到99%,粮食系统没有发生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编制完成《湖北省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
(五)大力促进粮油加工业发展,“放心粮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做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2023年共安排80个粮油精深加工贴息项目和119个产粮大县扶持项目,重点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项目。省粮食局与省信用联合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2023年全省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3000亿元。大力实施“走出去”行动计划。先后组织省内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到贵州、四川、重庆等7个省市区开展产销合作,签订粮油购销协议207万吨、93亿元。打造湖北粮油公共品牌。安排3000万元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湖北粮油“荆楚大地”公共品牌宣传广告片,精心组织举办第18届湖北粮油精品展交会,不断扩大湖北优质粮油品牌影响力、美誉度和影响力。完善提升全省“放心粮油”一张网建设与管理。强化“八个一”工作措施,制定出台《“放心粮油”市场体系管理暂行办法》,将“放心粮油”经营网络纳入全省应急供应体系,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维护补贴,落实应急供应网点1653家。结合巡视整改开展了“放心粮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确保补助资金规范使用。
(六)狠抓科技人才兴粮,补齐粮食工作短板。加快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大粮食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出台《加强粮食科技创新的意见》和科技创新十二条措施,承办国家“首届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签约项目总金额3.5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88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行业紧缺人才培养,联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开展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学历教育。举办了仓储信息化培训班、粮油产业发展研讨班、市州县粮食局长培训班。组织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组队参加全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启动粮食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粮食文化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在郧阳、宣恩、夷陵等重点地区开展了粮食文化调研,推动粮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将全省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绩效评价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一年来,全省粮食部门在抓好粮食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粮食工作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上下联动做好巡视问题整改,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党建、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提升了粮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5)
2023年区粮食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指出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这根主线,抓粮食收储安全和抓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努力推动供给测改革和粮食收储价格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现就2023年深化粮食体制改革落实粮食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市场粮油供应保障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政府、省粮食和物质储备局紧急通知精神,迅速行动,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市场粮油供应保障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粮油应急保障供应领导小组,把粮油供应保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职责任务。二是迅速启动监测,强化日报制度。覆盖全区的粮油市场价格监测点每日收集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市场信息,深入市场各粮食供应网点,密切跟踪监测粮油市场动态,现已累计收集报送粮油市场价格、加工生产、保供等信息1000余条。三是落实供应保障,在积极落实应急保障粮源的同时,督促各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复工生产,生产的大米等粮食成品投放区内各大型超市、各粮食供应网点备足粮油货源,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粮食不脱销,不断档。四是迅速完善应急预案,制定疫情期间粮油保供稳价应急方案。按照粮食保供稳价要求,制定了有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对原粮及成品油采购、调拨、运输、供应等方面明确要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应急状态。
二、坚决落实稳粮保供任务,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稳供保粮食安全是落实任务之一,我局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办好这件“头等大事”。
一是利用“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项目资金补贴政策,鼓励示范加工企业建立优质稻种植基地,参与优质稻的收储,用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优粮优价”的价格体系,有助于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供需结构,筑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4月,临川区“中国好粮油”示范加工企业-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干分公司、抚州市永兴米业有限公司陆续在唱凯、罗针、东馆等乡镇通过土地流转形式,与农业专业组织、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协议),初步建立了15900亩连片的优质稻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对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今年我区早稻播种面积61万亩,预计产量26900万公斤,预计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8260万公斤。为确保“有仓装粮”,我局优化仓储资源配置,提前做好腾仓并库,已按计划出库2654万公斤,筹措资金101万元,组织对已去库存的仓房、陈旧仓房进行维修改造,并进行空仓消毒,同时做好仪器校验、机械设备检修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准备收购仓容8940万公斤,准备好输送机72台,检测仪器25台,除杂机25台,通风机100台,汽车衡30台,完全能够满足夏粮收购需要。截止11月20日,全区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稻谷2542万公斤。
三是服务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健全粮油储备调节机制。抓好省级、区级地方储备粮油的轮换补库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和粮油市场监测制度,依法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力度,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四是严格管理制度,确保储粮安全。我局对储粮安全格外重视,强化对各基层粮管所储粮安全的督促检查。教育保防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定期粮情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力推广科学保粮技术,充分利用机械通风,电子测温和“三低”技术,确保了国库储粮安全无事故。
三、积极落实稳粮保供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2023年是“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项目建设收官之年,今年投资任务大、启动的子项目繁多。投资133.8万元开发“临川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监控系统;投资168万元对城郊粮管所1#、3#仓总仓容5000吨的储粮仓进行低温储藏技术改造;投资170万元建设临川区“才乡好粮”公共品牌线上线下营销网络进行渠道建设;投资505万元在全区改造五个“才乡好粮”优质稻分品种、分仓储藏粮的公共库;投资49万元用于示范加工企业科研开发;投资250万元改造示范加工企业加工工艺设备,提升大米品质,投资400万元用于示范加工企业优质稻基地和优质优价收购。
临川区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楼建设项目已立项,规划在上顿渡城区选址建设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集物理、化学和实验一体的综合性粮油质量检验检测大楼。
省财政投资386万元的“江西智慧粮库”项目建设正在使用,“互联网+”项目提升了全区20个基层粮库收储保粮管理智能化,大大提高了保防人员工作效益和网络化科技管粮水平。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6)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问题关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山区的“三农”发展,特别是粮食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大局。根据武义县委、县政府与新宅镇党委、镇政府签订的《武义县粮食安全责任书》具体内容,现将新宅镇2023年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的主要工作(经验和成效)、自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有关整改措施、意见及建议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的主要工作(经验与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班子分工明确
镇党委书记朱方炜全面加强对全镇24个村的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领导责任。镇长阮青山是新宅镇粮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镇班子成员按照所属的片块,分别对全镇四个工作片9个党建网格单元具体落实此项工作。
2、工作自我加压,任务压紧压实
根据武义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2月19日“关于下达2023年粮食生产目任务的通知”,原本任务数是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量0.32万吨。新宅镇党委、镇政府负重拼搏自我加压,于2023年4月23日下达给各行政村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粮食总产量0.41万吨。为帮助山区农民提高粮食产量,镇农办农技员经过有效的田间调查,撰写了学术论文《高山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在省级农业刊物《农家科技》上予以公开发表。
3、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机械化插秧
新宅镇虽然地处山区,但海拔相对较低的如李村、后林畈村、新宅村等地也可实施机械化插秧作业。为鼓励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镇里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对于超级稻高产示范方农户给予80元/亩的秧苗补贴;对于购买插秧机的机手,除享受上级的农机购置补贴外,新购手扶插秧机给予补助6000元/台,老插秧机补助维护费每年1000元/台。手工插秧亩成本为350元,而机插只需168元,单这一项就可节省亩成本182元,节省比率高达52%,成功实现水稻节本增收,做到了农艺与农机的充分融合。
4、如火如荼,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工作
新宅镇自从县政府5月14日召开全县耕地“非粮化”整治动员大会以来,在5月17日晚上召开全体镇干部、各村三名主职干部参加的耕地“非农化”整治行动工作布置会,副镇长、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建军作具体布置,副书记、镇长阮青山作动员讲话。在5月18日上午又召集有关粮食功能区的6个村的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文书及镇整治行动专班全体人员参加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行动任务交办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柳承恩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副镇长王建军作详细部署。会议之后,王副镇长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利用无人机拍摄耕地“非粮化”现状分布图,各村主职干部闻令而动,在村内张贴标语口号,镇农办还利用大庙集市日向广大村民发放新宅镇人民政府的“关于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的通告”。在镇主要领导朱方炜书记、阮青山镇长及村主职干部多次整治推进后,8月23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召集6个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召开“非粮化”整治预验收工作布置会,并在会后发放整治点牌,更简单直观的让村主职干部了解到自己村所需整治区域和整治面积,提高整治效率。通过镇领导和村主职干部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新宅镇已完成超额完成2023年粮食安全责任书里的粮功区“非粮化”整治目标任务。
这次“非粮化”整治工作,新宅镇共发放通告2023份、张贴标语口号240条、和美乡村百姓微信群转发30条,镇广电站连续半个月早晚各播放一次通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还成立了新宅镇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新政〔2023〕12号),制定整治行动方案、现场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预验收方案、精准整治“奋战十天行动”工作方案,收集资料做实台账,对相关村的整治进度在浙政钉镇村干部铁军群里做到每周一通报,从高到底进行排名,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截止到8月25日,新宅镇在县“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群里共发送图片198张,文字信息62条,及时报送亮点特色工作及每周进度。
二、2023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自查情况
新宅镇2023年粮食安全责任制下达的指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量0.32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0.2536万亩。经过一年来的奋力实施,新宅镇2023年实际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319万亩,粮食总产量0.4106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0.253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0.0211万亩(其中:苗木0.0028万亩、多年生经济作物0.0074万亩、抛荒0.0109万亩)。
三、2023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山区劳务外出,致使劳动力紧缺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宅镇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青壮年已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及儿童。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不能适时播种收割,严重影响山区农村粮食安全。
2、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山区农村耕地面积不大,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农业机械化很难推广,整个生产过程全靠人工劳动,再加上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粮食价格幅度较小,粮食生产与其他产业相比,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
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难以推广
山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素质较差,年轻的农民已基本外出务工,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落后。新的农业科技农民无法接受,农技推广难以到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四、有关整改措施
1、继续加大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力度
大力实施好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3]41号)、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义县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武政办[2023]60号),加大耕地种植树苗、花卉、草皮,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殖水产的整治力度。
2、重视有限土地利用,加大惠农资金的有效监督
由于野猪危害及路途遥远,山区耕地长着野草撂荒的还真不少,土地处于浪费闲置状态实在可惜,尤其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短缺,更需要珍视土地利用。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施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加强惠农资金审计力度和有效监督,真正发挥资金的扶持效能。
3、提高村民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加大种粮的奖扶力度
提高农户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各级干部为村民做好宣传,他们才能接受相关的实施条件和用制度来管理。还要在年初对种粮农户进行统计,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格种粮补助发放,提高种粮补助发放标准,把应该种粮而没有种粮农户的补助,加补给种粮农户,并形成相应制度,这样就能加大粮食的种植,保障山区地方的粮食自给自足。
五、意见及建议
1、区别对待,提高山区乡镇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补助标准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山区与平原情况完全不同,新宅镇不能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不能搞百亩方建设,对于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工作,新宅镇目前只能享到受县里的2000元 /亩补助,并且抛荒整治分文补助都没有,也不能享受平原镇街联盟的永农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1000元/亩的高额补助,工作开展难度大,苗木老板劝其退出或毁掉很难做通思想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一方面加强山区水利设施建设,要加固维修,消除病情隐患,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小型水库;还要加强村级公路和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娱乐场所等条件的改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发展农业特别是种粮后继有人,也让人们有浓浓的故乡情结。
3、积极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大力扶持种粮大户
借鉴一些国家搞的“庄主”模式,使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让有条件的农民种地可按承包荒山、荒坡或租赁等经营模式,形成稳定的租约关系,承包者敢于在稳定的租约期内,与责任部门签订发展协议,从而得到相应的国家政策和大规模资金投入,让农民搞规模种粮或发展特色农业,使一批新型“庄主”脱颖而出,即职业农民产生,并能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益。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7)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全省粮食安全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三农”工作,3月8日,六盘水市召开粮食安全和春季农业生产推进总结会。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作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定超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黄家忠、臧侃出席会议。
李刚在批示中指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和建设幸福六盘水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聚焦“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三件大事,围绕“解三难、促三融、建三园”年度工作目标,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常态化返贫监测帮扶、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培训指导、乡村环境整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三农”的“稳”非常重要。今年六盘水市一产增加值要实现7%的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实现12%的增速,实现这些目标都不容易,要从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发力,做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环节工作,以“三农”领域的“稳”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稳”。
会议要求,要把粮食生产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压紧压实责任,牢牢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推行党政领导领办粮食高产示范田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技术服务到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市抓好粮食生产,全面完成2022 年度粮食播种面积27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9万亩的目标任务。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脱贫群众生活质量。要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切实扛起坚守保护耕地红线的政治责任。要围绕全市十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着力打造公共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要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持续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大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争取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春季田管和春耕生产。要抓好春季田管,全力实施“奋战100天保夏粮攻势”行动,强化物资储备、技术培训、指导服务、防灾减灾、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疫等工作落实。要抓好春耕春播积极动员农民抢抓农时,全面落实粮食、大豆播种面积,抓好春季采收,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抓好农资保障,抓好农机化工作。要抓好“三农”领域项目的组织实施、农业现代化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一季度“开门稳”各项任务目标。
会前,与会人员还实地观摩了水城区发耳镇新联村稻菜轮作种植基地、杨梅乡姬官营茶场“万元田”建设、钟山区大河镇渔塘村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点、大河镇大桥村保供蔬菜基地。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8)
按照《宝兴县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兴县2023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各项指标细化方案》的通知(宝粮安办发〔2023〕4号 )要求,穆坪镇高度重视,把粮食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依靠科技,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力度,落实了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903亩,粮食总产量1895吨,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分析了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式,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抓紧抓好。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确保总量供还应平衡,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立足抗旱狠抓早,面向市场调结构,推广先进适用避灾增产技术,扩大复种面积,严格控制非农占地。
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我镇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分解到了各村,并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
二、落实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我镇把恢复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生产的重点,通过增加间套、轮作、扩大复种等途径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并大力宣传复耕优惠政策,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全年以来,小春粮食播种2984亩,亩产114.9公斤,总产量343吨;大春粮食播种4976亩,亩产311.9公斤,总产量1553吨。
同时,按照《宝兴县2023年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各项指标细化方案》中涉及我镇工作的进行了自评打分,评分结果为满分。
论中国粮食安全的论文(精选篇9)
粮食质量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贯穿着“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餐桌子工程”全程,稻谷(大米)质量安全是我市粮油质量监管的重点,按照国家局要求,我局今年坚决守住三个重点环节(收购、储存、出库环节),全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依法治粮、质量安全追溯、检验监测体系),着力提升了三个能力(监管治理、综合施策、科技创新能力)。一年来,我局粮食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食药局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粮食工作的实际,加强领导,周密筹划、精心部署,以思想解放促进粮食安全监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推进了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一年来,全市粮食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总结,确保食品安全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根据2023年度,我局曹立局长与沅江市人民政府签定《2023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围绕《2023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的内容、量化指标、评分标准等,进一步加强了对粮食安全监管工作,认真履行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的职责。一是加强粮食流通领域、储藏环节安全监管工作,从源头重视粮食质量安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责任制落实;三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监管体系,规范粮存粮食管理责任制。
为认真落实《2023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制定的制度和措施落实到实处,我局进一步加强我市储备粮库存管理工作,确保我市储备粮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结合我市粮食行业的特点,2023年5月市粮食局与各粮食企业签订了库存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内容和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各粮食企业必须把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粮食仓储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明确各级仓储管理机构和人员对储粮安全的责任,切实加强储粮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把储粮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仓到人,坚决杜绝库存粮食结露、发热、霉变、虫害和其他可能导致粮食数量减少、品质劣变等储粮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结合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1、2023年度,进一步加强了粮食质量检查工作。按照工作职责和《2023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规定,把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粮食质量监督检查的同时,深入到集市、超市履行粮食质量监管职责,并充分利用假日,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到街头、集市宣传粮食政策法规和进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以次充好,出售质量不合格粮食的行为。
2、加大了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力度,粮食入库期间,我局粮食执法大队和粮食质检人员一道,基本上天天深入各收粮网点,码头进行检查监督,全年共检查粮食69批次,检查粮食大样13万多吨,检查出并退回高水份粮食9000多吨,对已经进仓的200多吨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的粮食,责令转出储备仓,同时还加强了对各企业粮食污染监管力度,严禁有污染的物品与粮食互存、互放,把有可能出问题地方处理在萌芽状态。
3、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粮油检测任务,完成了全年早、中晚稻、油菜籽的质量检测、抽样工作。
4、圆满的完成了出省粮食的质量检测工作,我市出省的粮食,每一批次全部抽样送到湖南省粮油检测站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测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才同意出省外销,这样保证了我市销售的粮食质量安全,为消除湖南粮食重金属超标的影响有重大作用。
5、认真开展粮食收购许可资格的检审工作,从源头上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今年3月,我市对全市持有《粮食收购许可证》的72户国有、集体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年检。通过年检,对其中的达不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的粮食收购资格的个体工商户2户,取消了粮食收购资格,保证了我市《粮食收购许可证》的严肃性,督促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严格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和粮食质量标准,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6、认真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为全面、及时、准确掌握我市粮食库存真实情况,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准确、可靠依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我市对粮食企业库存粮食进行了大检查,检查的内容:一是库存粮食账账、账实是否相符;二是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检查;三是粮食质量安全制度、措施检查;做到“有仓必查,查必彻底”。经过认真检查,我市所有库存粮食做到了:一是账实相符;二是粮食库存质量,完全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三、加大了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
1、积极参加市组织的《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粮食局充分利用安全周宣传粮食安全,活动期间现场设置展板5块,相关科普图片30多张,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通过积极引导社会参与的手段,进一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放心粮油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社会效果明显。
2、粮食入库期间,每个收购点库,都要求张贴粮食收购质量标准宣传栏,现场对送粮农民宣传粮食质量标准,鼓励农民出售符合粮食质量标准粮食。
粮食质量安全,责任重大,我局将更进一步努力贯彻好《食品安全法》,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把粮食质量安全工作常态化,做得更扎实,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