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民俗百科>

中元节民俗活动会有哪些

曾晓分享

9月5号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又俗称鬼节、七月半,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有放河灯、祭祀土地的习俗,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中元节民俗祈福活动”的相关内容,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中元节民俗活动会有哪些

中元节主要活动是什么

放河灯:到了节日当天晚上会看到很多人们聚集在河边,在水面放下纸船和纸灯,场面十分壮观,不仅是为了祈福,寄托对已故之人的思念之情,也是为了让孤魂们不迷路。

烧纸钱:在很多地方有烧包袱的习惯,其实是一种在纸钱上书写收件人的名讳,为了能够顺利到达祖先的手里,让他们在地府有饭吃有衣服御寒。

烧街衣:需要在入夜时分,在路上摆上供桌,然后焚烧街衣,希望路过的野鬼能够有东西拿,不忍饥挨饿。

布田:指的是在家门口插上细香,条数越多说明越吉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有很不错的收成。

饮食习惯有哪些

濑粉:在广东与广西一带,中元节常见的是吃濑粉,同时也是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吃饺饼:其实是很像春卷的。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他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后来这种吃法流传到了民间。

食鸭肉:因鸭与“压”同音,所以人们会煲鸭子汤,希望吃了能够带来运势,驱赶走孤魂。

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习俗活动

荐新祭祖

荐新祭祖是这个日子的核心价值。道教说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说是佛欢喜日。民间则视为是祭祖悼亡的日子。

《东京梦华录》记载,过去每年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营销活动就开始了,出售各种祭奠物品、服装衣帽等。明清资料显示,西南很多地方从七月初七开始打扫家里,把祖宗牌位请出来,老人生前爱玩的字画之类挂出来。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坟的。

焚楮送亡

楮是祭祀时焚烧的纸币,今人有诗:“又到中元送袱钱,晚风无语送青烟。时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意思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对祖先的思念始终不变。一些地区在这时候给先人化袱钱,要写包袱单子,就像填快递单一样,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话可以填七代。单子必须小孩子来填,这其实是个家族教育,一面让孩子记住祖先名字,一面练习书法。

中元节的特色活动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节节日风俗活动

1、焚纸锭

中元节最为突出的习俗是烧纸,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在中元节这一天,要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各地的习俗也有所差异,比如说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郏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2、祭祀土地

中元节时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古时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有的是将供品撒进田地,有的地方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207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