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励志日志:惨淡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直面痛苦,并从自己所受的每一份痛苦中获得学习、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与完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日志,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日志篇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男友和我出门跑步时,聊起自己在大学和大学刚毕业那会跑步很容易放弃的原因。他说每一次去跑步,没跑多远就累得跟大夏天的狗喘气似的,因为感觉痛苦,跑步热情遭受了打击,然后放弃继续跑下去。隔一段时间再次起跑,没跑多远,再次感到痛苦,于是又放弃。因为没有坚持,跑步没有连续性,他跑步的能力也没有机会获得提升,于是每一次跑步都累得跟狗喘一样。
他的话让我想起自己最初跑步时的感受。一开始我跑到2公里处就感觉嘴唇发干,喉咙发紧,原本轻盈的步伐也变得笨重和艰难起来,很想停下来,但是我跟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坚持几分钟后,神奇的事情出现了,那些原本让你痛苦的感觉消失了,力量感、控制感和节奏感又重回到你身上,你开始进入一个轻松稳步向前跑的阶段,你甚至会猜想自己可以一直这样轻松地跑下去。当我越来越容易穿越2公里的痛苦时,我便能跑得更远一些,接着痛苦出现在跑了五六公里时,再往后痛苦出现在跑了七八公里时... ...正因为一次又一次面对并且穿越了痛苦,我才能够跑得比之前更远一些,更久一些。
如果要问我从跑步中收获了什么?我想其中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学会直面痛苦,学会跟痛苦呆在一起。
上瑜伽课时,老师带着我做出一个要拉伸身体韧带和筋骨的体式时,我常感到身体有撕裂感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在这时她常说一句话:请带着呼吸跟这个疼痛呆在一起,去感受这份疼痛,这份不舒服的感觉。每次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不放弃,不逃避,坚持在这个体式中呆着,很快就能穿越这份疼痛,之前不舒服的感觉也很快消失得无影踪。
小的时候我住在乡下,很怕黑。院子的一个角落因为灯光照不到而比其他地方更暗,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总是忍不住想象,想象那团黑暗中有各种可怕的怪兽、女鬼、吃小孩的妖精... ...发达的想象力让小小的我越想越害怕,更加恐惧靠近那里。忽然某一天,我觉得与其每个晚上都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大胆去看看那个“黑暗的角落”有什么。于是,我先拿个手电筒照向那个黑暗的角落——什么也没有,接着我站在那个离“黑暗的角落”很近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再接着我站在那个地方,关了手电筒,让自己置身在黑暗中,就这样静静地呆上几分钟——什么也没有发生。从此以后,那个黑暗的角落再也无法令我感到恐惧了。
后来学习了心理咨询,我才知道自己其实无意中采用了“系统脱敏法”一步一步地帮自己摆脱了那对黑暗角落的恐惧(建议有焦虑症或者恐惧症的人在专业心理从业者的指导下进行脱敏训练)。通常来讲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1)找出所有使来访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来访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
3、系统脱敏练习。
(1)进入放松状态。
(2)想象脱敏训练
(3)现实训练。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进行现实的系统脱敏训练,仅仅应用想象脱敏就能帮助一个人摆脱恐惧和焦虑的痛苦。有个老师跟我讲过她是如何应用想象脱敏帮助自己的一个同学摆脱对蛇的恐怖。这是一位年轻女性,因为上小学的时候,有个男同学恶作剧,将一条假蛇挂在门把手上,她没有看见,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去开门,然后手指触碰到假蛇,从此她对蛇便充满了恐惧。单单听到别人讲“蛇”这个字就痛苦不安,别提看到蛇的视频画面,或者真的见到蛇了。老师让她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眼前出现一条蛇,这条蛇装在密闭的玻璃缸里,对她不会造成一点伤害,然后让她观察这条蛇的一举一动,问她很多问题:这条蛇有多粗,是什么颜色的,身上的花纹是怎样的,它的眼睛是怎样,它吐出的蛇信子是什么颜色... ...
经过这样一番想象脱敏之后,这位女同学一睁开眼睛就感觉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害怕蛇了。
以前上课时,老师讲了一个案例,让我感触颇深。来访者是一位35岁左右的女士,患有特定场所恐惧症,她恐惧的地方不是广场或者电梯这类其他人比较容易恐惧的场所,而是自家地下室。既然到了病症的程度肯定不是一般的恐惧,她从来不敢踏足自家地下室,如果迫不得已要去地下室她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陪同,即便如此,她还会因恐惧而心跳剧烈,汗流浃背,四肢颤抖。被问到为什么会恐惧地下室时,她答,感觉地下室的地底下埋了一个死人。一个人患上心理疾病常常跟内心的压力或者冲突有紧密关系。从外表看,这位女士自己的事业发展顺利,丈夫也对她温柔体贴,两个孩子也聪明乖巧,谈得上家庭和谐,事业成功,似乎看不出她患心理疾病的原因。后来,在谈话过程中才得知,她现在的丈夫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忽然遭遇车祸去世的。车祸发生后,她请了几天假,一个人默默地负责全部的丧葬事宜。后来,她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努力发展事业,恋爱,再婚,生孩子... ...她单位里的同事和身边的许多朋友甚至不知道她曾经遭遇丈夫忽然去世的人生重创,因为她没有向其他人说起,也没有将哀痛表现出来,一个人处理和应对了许多艰难的时刻,甚至她没有为此哭过。
后来搬过几次家,亡夫的照片,学位证,获奖的证书,他们恋爱时写的书信,她都舍不得丢掉而是放在地下室。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恐惧症跟亡夫有关时,她问咨询师要不要扔掉这些东西。咨询师说,只有先处理了内心感受再去处理这些物品,这样对她才更有帮助。她开始直面自己内心因失去丈夫而产生的痛苦,重新哀悼死去的丈夫,释放自己的悲伤,让自己尽情去感受悲伤,体验痛苦,然后跟亡夫好好告别,处理他的遗物。结果可想而知,直面了内心的痛苦,经过哀痛和悲伤的洗礼,这位女士摆脱了对地下室的恐惧。
这些故事中的人们最终摆脱了内心的痛苦,过上更快乐生活的真正秘诀并不是因为采用了系统脱敏疗法,或者去看了心理咨询师,而是他们直面了自己的痛苦,跟自己的痛苦扎扎实实地呆在一起,让痛苦如一场瓢泼大雨般倾打着自己,不逃避,不否认,从而才能真正穿越或者告别痛苦,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人生或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可是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第一个想法就是逃避而非解决。但是,逃避痛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麻烦和痛苦之中。有一部分人很不幸,遭遇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伤,比如在年幼时遭遇身体虐待,性侵害,父母遗弃等重大伤害,因为真相和事实太痛苦了,为了能够逃避痛苦,继续生活下去,他们甚至会患上精神分裂症,让自己活在虚幻的世界里。
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心理趋向。大多数人虽然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那般如此严重地逃避现实,但也一样常常逃避现实和生命的真相,活在修饰和虚假的世界里。因此,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真正心理健康者寥寥无几。
比如,有的人因为觉得自己面对的任务完成起来会很困难,很辛苦,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承受很多的焦虑和痛苦,他因害怕困难采用逃避的方式,于是他不断拖延时间,等待事情自行完成,或者期望问题自行消失。可是结果是越拖延他面对的任务和困难越巨大,他越难以承受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痛苦,最后他变得更加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是现在很多拖延症患者的现实写照。
有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与家人、同事常常发生矛盾冲突,无法和谐相处,或者他的工作出现问题,面临一个很大的危机,他不去直面和解决这些问题,反而选择与酒精和麻醉药为伴,希望以此麻醉自己,忘记痛苦,换得片刻的解脱。最后,他不仅没获得解脱,还成为了一名瘾君子,丢掉了工作,失去了家人。
还有的人发现另一半出轨的事实,但是因为害怕婚姻破裂,害怕外界对自己的议论等带来的痛苦,假装一切都没有问题,假装自己的婚姻很幸福伴侣很爱自己,对婚姻问题视而不见,既不找另一半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也不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婚姻出了状况,内心的恐惧、不满、愤怒、怨恨、悲伤压抑和交织在一起,长此以往就会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甚至身体健康也会出现问题。
遭遇不幸或者创伤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们之所以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或压抑自己人生的不幸与痛苦。逃避痛苦、否认现实或者自我欺骗的方式会暂时令自己好受一些,但是它将我们的心与自己的人生真相隔绝开来,而虚假是不具有任何力量的,这样长期逃避下去,活在虚幻中,只会让你不敢碰触的人生真相越来越多,心理疾病就由此而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一心想逃避和否认痛苦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心理学大师荣格明确地指出:“神经官能症,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不少人为逃避新的问题和痛苦,不断以神经症为替代品,导致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神经症,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而那些直面痛苦,积极面对自己的心理疾病,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不否认,不逃避问题的患者,能够借此契机获得心灵的成长与成熟。
直面痛苦并不容易,需要无比的勇气,所以我们常说那些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去做心理咨询的人是非常有勇气的人,从某一层面来讲,他们比不看心理医生的人更健康。很多人以为看心理医生会让你感觉如沐春风,显然错了,看心理医生或者去做心理咨询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找舒服,它其实是一个直面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自己生命事实和真相的过程。正是因为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更健康。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一位朋友和我讲了一个她直面自己惨淡人生的经历。某一年春节,她在父母家里过年。大年初一,她早早醒来就再睡不着了,不是因为外面热闹的鞭炮声,而是因为想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她越想内心越焦虑,然后,她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一条条地罗列出自己的生命真相:37岁还是单身;辞掉了工作;现在没有工作,没有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路怎么走... ...面对白纸黑字上自己惨淡的人生现实,她再也无法否定和逃避了,她一边写一边哭,委屈啊、痛苦啊、悲伤啊化成大颗大颗的眼泪,就这样她一个人坐着哭了很久。
这样哭过之后,再次面对自己悲惨的生命真相时,她变得接受和坦然了。心理能量获得了解放和激活,内在的生命力量又回到了她自己的身上。很快她就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没多久她就交了一个男朋友,然后也确立了自己新的职业发展之路,人生从此开始顺遂起来。
当我们的心灵天空布满阴云时,只有经过一场暴雨的洗礼才能重现阳光,见到灿烂的彩虹。
人生苦难重重,唯有直面痛苦才能克服痛苦,正是在穿越一个又一个痛苦中,我们才获得心灵的进步与成长。越来越觉得对一个人来说,相比去寻找和体验快乐,能够直面痛苦,与问题进行正面搏击显得更为重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能让我们得到最好的学习。我相信,当我们愿意直面痛苦,不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而是迎上前去时,就一定会有穿越,就像一个u形,当你愿意呆在谷底时,瞬间就会上升。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直面痛苦,并从自己所受的每一份痛苦中获得学习、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与完善。
励志日志篇二:在人生方向感没那么强的时候,怎么更好地生活下去
我一直觉得,本科四年里有两个节点最难熬。一个是每学期第三个月,因为我们总在临近期末时才发现,学期初立下的各种豪言壮语都没有达成,少花钱,多吃菜,每天自习六小时,一周去三次健身房,期末成绩进前10%... ...这些在期末通通成了笑谈。
另一个节点是入学后第三年,当你发现身边同学拿到了你没拿到的实习、奖学金和出国机会后,你忍不住问自己:“入学时我们成绩和能力都差不多,为什么三年之后差距这么远”,这个问题也让你寝食难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于这些焦虑,选择了读硕、读博,选择给自己再争取两到五年的时间,去弥补之前没完成的愿望,去追赶那些超越了自己的同学。
但我很确信的一点是,当你还处于悔恨和焦虑中时,和你谈人生理想、谈通识教育、谈社会贡献,你都不太可能听的进去。因为那些像是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而你担心的,是自己错过一班车后,会不会再错过下一班车。甚至你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能不能在北上广落户、该不该找个家在北京的女朋友、要有多少年薪才够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
不过,请别急于断定我们是群被功利主义捆绑的、目光短浅的年青人。因为我所熟知的许多同龄人,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我们也渴望改变些什么,也渴望在学界商界政府机关做出有益社会的革新,也渴望make a difference,但很少有人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很少有人帮我们调和认知上的矛盾。
我们出发的时候都在朝理想走,但这一路有阻力有诱惑有焦虑更有歧路,我们走着走着,走散了。明明不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走出现实约束的怪圈。
这说明了一件事:理想很重要;但仅凭对理想的憧憬,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我们还得有照路的火把,得有挡风的墨镜,得有遮雨的斗笠,得有赶路的毛驴。我们得找一些理想之外的伙伴陪同自己,才能在没有方向的时候找到方向,才能在理想还未落地的时候把理想坚持下去。
于我而言第一个伙伴是勇气。我们常把勇气当作“敢于质疑”“勇于担当”的修饰语,但事实上勇气比质疑和担当更难培养。当我的意见和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当我选择的职业目标是个冷门是条险路时,当实现理想的机会尚不完美却又稍纵即逝时,我们都得靠点勇气,靠点理性之外的东西,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才敢做自己认为对但别人不认可的事,才敢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把事情做成。有时人会用“我很勇敢,只是不想表现出来”这句话欺骗自己。但勇气这东西和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得在每一个需要表现出勇气的场合反复练习才能强壮起来。
第二个伙伴是爱好。有段日子我的闲暇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点开人人网看一遍今天的新鲜事,然后打开微信朋友圈从顶端刷到底端,直到浏览完每一条值得评论和点赞的内容后,再杀回人人网,看刷微信的这段时间有没有新内容出现...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这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习惯靠社交网络推送过来的稀薄快感解渴,但却越喝越累,越喝越渴,很少得到过全然的满足。这种日子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出一周就会让人烦躁,我们得培养一项社交网络之外的爱好才能获得足够强度的满足,它可以是打球游泳唱歌做饭任何形式,也可以是陪男女朋友,只要它让你尽兴却又不会沉溺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奖励机制并不比找到理想容易,可一旦你找到了,它将成为你一生抵抗无聊和空虚的利器。
第三个伙伴是习惯。12年清华精仪系的马冬晗,在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时展示了一份她的日程表,从早上6点到晚上1点,每个小时都安排得密不透风。有人担心规划太多的生活会不会失去自由,但事实上缺少规划的生活更不自由——因为你总在花时间考虑下个小时该做什么,是该读paper还是逛淘宝刷人人,你得打败头脑里n多偷懒念头,才能下决心去做那1件重要的事。这个抗争过程非常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种稀缺资源。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养成一些好习惯,这都有助于节省意志力,把意志力用在更艰难的任务上。
在我们90后这一代出生以前,中国诞生过一部集奇幻、动作、诙谐与特效于一身的影视大片,它的名字叫《西游记》。这是唯一一部我看过三遍以上的电视剧。然而此时此刻,我发现小时候对奇遇的渴望,和长大后对人生的认识,竟如此相似——想收获最棒的旅程,你要有唐僧那样坚定的志向,要像悟空那样勇敢无畏,要靠八戒带来一路的欢笑,也要像沙僧一样,日复一日地把工作做实。
我很喜欢知乎上的一个问答。
提问者说:“你是怎样走出人生低谷的?”得票最多的答案是“多走几步”。
我想,培养勇气、培养爱好、培养习惯,这三者正是我们能在人生低谷中、能在方向感还不那么强烈时,向前迈出的一些步伐吧。
后记:
在接到学院开学典礼致辞的邀请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回响的是那句话——“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习惯在开学开工开幕这样的起始时刻,说些振奋人心的话,说些美好却不容易企及的愿景,但事实上陪伴我们大多数时间的,都是一些再微小不过的喜乐悲欢。当然,这很可能是因为我的眼界还不够开阔,但我确实和很多人一样,感受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琐碎焦虑。
但反过来我也意识到,改变生活中任何一处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其实生活就会快乐起来。就好比无所事事了一阵子后,突然接到一个不太重要的任务,你也能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自我感觉。而这个演讲想说的,正是如何对抗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负面情绪:因胆怯犹疑而错失机会的悔恨,因过度依赖单维度的快乐而引发的空虚,因生活缺少计划而状况频出的烦乱。五分钟的时间不指望能说出多么深刻的道理,只求有过相似感受的人,能因此找到一些改善生活的建议。
励志日志篇三:什么样的人有未来
两年前,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一个省级电台的主持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们经常在网上一起玩配音和朗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小圈子。他有一把特别醇厚温暖的男中音,听起来很舒服。
虽然省级电台的名声和待遇都相对不错,但是,他一直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这些。经过一番准备以后,他很坚决地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决定去北京发展。
我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已经辞掉了工作,在家短暂休息、学车并整理自己。当时大家都非常惊讶,因为在我们很多人的眼中,一名有编制的省级电台播音员真的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所以我们经常问他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可惜吗?他的回答总是很坚定:没有什么可惜的,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必须勇敢去追求。
不久之后,他就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人民日报的编辑。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确信,写八股文章这样的文字工作更加不是他想要,刚好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央视的导演,经引荐,他最终考上了央视,现在已经是央视的一名制片。
他说,他现在每周要写十几万字的文章,要配音,要出差,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注册了一个公司,每天睡的很少,但是很充实。他自己的设想是,等他的人生经历和金钱都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平台,完全做自己的事业,在北京,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以他的能力和毅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功的。
也同样是两年前,在认识这个朋友的时候,和他一样,说要辞职,说要去追求梦想的还有一批人,两年下来,真正行动的,只有他一个人。那些人,包括我自己,都还在继续说着自己的梦想,都还在憧憬着所谓的美好未来。马云都成为世界首富了,而这,对我们的财富排名没有任何影响。
回想两年前,那时候的自己,也确实是动了要辞职的念头。自己在一个不好不坏的单位里,做着没有创造力的工作,拿着稳定的工资,饿不了也不富裕,未来一片茫然。可是,这样的工作,父母喜欢,亲戚们都喜欢,他们不仅喜欢并且以此为傲,仿佛我是一个多么值得夸耀的招牌。而我自己,向往大城市的快节奏,希望自己能够真正为了理想而奋斗。于是,我假装不经意地和家里提出辞职的事,没有想到,家里人的反应出乎我意料的激烈。父母、奶奶、大姑妈、二姑妈等亲戚轮番打电话轰炸我,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不能辞职!你现在的工作这么稳定,什么不都不用愁,家里也不稀罕你挣很多钱,你过的四平八稳就好了。至于我说什么,没人听,没人在乎我的理想是什么,没人理解我所谓的苦闷压抑来自何方。
经过打击之后,我自己也开始不由自主地退缩了。我自己也开始为自己找借口。我想,我已经过了25岁,又在体制内待了好几年,很多技能已经退化,如果此时出去,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我可以进入我梦寐以求的行业吗?而在这个看颜的世界中,我的颜又能打几分,我能否让外界跨过界限让他们去发现我的内在美?一个一个的问题不断地在脑海中出现。
我前怕狼后怕虎,我瞻前顾后,我辗转反侧,慢慢地,勇气就像一只被扎洞的气球,开始逐渐干瘪,一晃,两年光阴似箭飞。
而我,理30岁的年纪越来越近,却离梦想越来越远。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最后实现梦想呢?一定是那些有出色行动力的人,有勇气,敢打拼,有魄力,未来必定是属于他们的。
而那些对现状不满,但是只是空埋怨却没有任何行动的,就好像深陷泥潭的青蛙,只能越陷越深,最终没淹没。希望你我都不是被泥潭埋没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