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判断
健康状况的意思是在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基础上,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实践而达到的情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判断,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判断
1、看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该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的一般的、典型的行为特征。
一般来说,在某一年龄阶段常见的、而且属于正常的行为,如果到了另一年龄阶段依旧存在,孩子的心理可能就有问题了。例如,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如果到了6、7岁,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经常发脾气,那就是问题行为了,反映出心理健康欠佳。又如,大部分学前儿童都比较怕动物和陌生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还害怕动物(包括一些惹人喜爱的小白兔、小猫等)和陌生人,则是情绪障碍的表现。
2、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孩子偶尔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不能算是心理有问题。如果孩子的某种问题行为经常出现,家长就要重视,并考虑孩子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例如,大部分儿童都有一两种害怕的东西,如黑暗、巨大声响等,这种惧怕不需要特殊帮助,随着孩子的长大就会自行消失。但是,一个儿童若是有多种惧怕,十分胆怯,甚至不能独自接触社会,这种表现就不正常了。又如,小学阶段的儿童每月可能发一次或几次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孩子每天都发脾气,那就应该查查原因,并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3、问题行为表现的严重性。每个孩子几乎都有一些偏离正常行为的现象,问题轻微的,不能说明孩子的心理有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很可能心理健康状况有问题。比如,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受到家长的百般爱护,对于上幼儿园,一般的孩子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困难。多数孩子经过父母或老师的诱导和帮助,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但是,也有少数儿童害怕上幼儿园达到了恐怖的程度,一说起上幼儿园,他们的脸部表情呆板或惊恐,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等各种躯体症状。这种行为就属于异常,达到了心理障碍的程度,即患有“恐怖症”。
4、问题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儿童的行为看上去是异常的,但仔细观察分析,它却是对不正常环境的正常行为反应。例如,儿童的对抗行为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唠叨不休,处处限制孩子行动的缘故。儿童的攻击行为,如喜欢打架,可能是模仿家长经常与人吵架或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也有青少年有偷窃和逃学的不端行为,这与家庭不和、父母对孩子的冷淡或教师的歧视态度有一定关系,因为这些孩子可以从“伙伴”那里得到家庭或老师不能给予的感情与温暖。孩子的这类行为不说明孩子的心理发育有什么障碍,而反映了畸形环境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改变这类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主要是改变环境和教育方式。
二级防护措施有哪些
1、定期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确认引起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指导居民按社区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评定,提高居民早期识别心理障碍的能力,尽早发现心理异常者。
2、对可能患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人,指导其及时就诊,接受咨询和治疗。心理卫生人员要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必要的干预,消除不良的家庭因素,教会家庭成员观察病情,防止暴力行为和意外事件发生。
3、给予精神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及护理,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尽早地返回家庭和社会。
大学心理健康内容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如何培养自己的挫折应对能力
1、正视挫折。不要害怕挫折,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你要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进程如此,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并多参加长跑、义务劳动等,逐渐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平时也多做一些难题,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敢于竞争与善于竞争的精神,使自己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然后,刻苦攻关,勇攀高峰。2、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生命的灵魂,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则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信和勤奋是一个人取得好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学生长大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具备这两个重要因素;同样个人的成长也需要这种自信。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这种自信尤为重要。
3、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平时多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知识,掌握人际关系的准则,并和同学相互勾通、多交流,让自己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4、培养自己的耐受力,提高生命的韧性。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所谓耐受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源于个体的心理韧性。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向这一目标努力,在此过程中,做事不虎头蛇尾,不半途而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你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你的抗挫折能力自然就强,对挫折适应能力也强。像张海迪、桑兰这些身残志坚的人,她们无不是具有超过常人的意志力。所以,有时候培养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
心理健康的宣传标语
1、一切从心开始!
2、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3、你笑,世界都在对你笑
4、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5、为心护航,让快乐不打烊
6、为心灵打扮,为健康美容
7、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8、学会笑,是一种心灵的坦然
9、心灵没有完美,只有更美。
10、给心灵沐浴,美丽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