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防火灾消防安全常识
小学生预防火灾消防安全常识都有哪些?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小学生预防火灾消防安全常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预防火灾消防安全常识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4、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5、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6、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2023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点
1、报警常识。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 向消防队报警,并立即组织人员扑救。扑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断电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特别是野外火场。灭火时一般就地取材,如用水、砂、土等灭火器材,特别要设法控制火势蔓延。严禁动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山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同时要加强不准中小学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教育管理,遇有自发 扑救森林火灾的`情况,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加以劝阻,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2、报警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说明失火单位或住户所在的区(县)、街道或乡、村。有重名时,要区别开来,以免找错。地名或单位名称有相似或易混的字,要加以强调,说得清楚明白。
要报清报全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用简称。
要说明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这样便于消防队根据燃烧对象和火势大小来决定其出动的车辆和警力。
要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的号码,因报警人所用电话往往离火场较近,消防队在出动力量到达之前,可以用此电话向报警询问火势发展情况,便于指挥调动。
报警后,应由熟悉情况的人到离火场最近的路口迎候消防车或指引通道,提供水源位置等情况,以便迅速灭火。
小学生防火常识
1、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2、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3、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4、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带火种。
小学生预防火灾小知识有哪些
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带火种:
(1)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
(2)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
(3)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2、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离:
(1)如果有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
(2)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
(3)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4)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5)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
(6)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7)要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老人、小孩、病人优先疏散。对行动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
3、及时灭火: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4、及时报警: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防火防灾的内容
1、外出前要检查电气设备和燃气灶具是否关好。
2、不可将烟蒂、火柴杆等火种随意丢弃,不可躺在沙发和床上吸烟。
3、家长需教育儿童不要玩火、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
4、在禁止火区严禁吸烟或野炊,不得把明火带入林区、农区,相关单位、个人切实做好防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