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思维的必要培养
职责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办公室的生存定律是,职责就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之外的所有工作。那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办公思维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办公思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转变办公室思维 树立新服务理念 提升工作水平
新时代做好办公室工作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服务理念,统筹全局,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工作。
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琐碎可谓千头万绪,作为单位的中枢部门,不仅要为领导服务、为部门、员工服务、更要为基层服务,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服务决策的理念,不断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一是转变工作思维。办公室主要做好政务、事务工作,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科室的职能作用,提高各科室做好软件档案的工作意识,加强服务全局的工作责任。二是树立新服务理念。善于想大事、善于谋全局、让领导满意、让职工满意是新形势下办公室的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综合文稿起草、公文办理、上传下达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保证机关行政管理工作合理化、精细化,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习近平对办公室工作地位最为精要的概括。充分发挥好办公室扮演的各种角色,注重工作总结,不断沉淀,构建规范、完备、稳定的工作规范体系,在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同时要做好传达、服务工作,确保工作准确落实到位,保证全局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工作生活中的5个顶级思维
01
鸟笼效应
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物理学家卡尔森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卡尔森听了,当时不以为意。
没过几天,詹姆斯就把一个漂亮精致的鸟笼,当做礼物送给卡尔森。
不久,卡尔森就发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只要有朋友到他家里来做客,看见了鸟笼,几乎都会问他鸟到哪去了。
刚开始,卡尔森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朋友解释,自己从来不养鸟,这个鸟笼只是别人送来的礼物。
但是,效果并不大,依然有朋友不断的问相同的问题,这让他不胜其烦。
终于有一天,卡尔森到商店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就是指,人们在偶然获得的一件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物品,为了避免浪费或者其他原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鸟笼效应的特点就是,它所产生的心理暗示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
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来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
例如:看书,打开的书比闭合的书,更有让你看的欲望,因为你可能会有种想法,书已经打开了,不如看看吧。
02
吉德林法则
查尔斯·吉德林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已经解决一半。”
在美国有个著名的“一条线一万美元”的故事:
有一天,斯坦门茨被福特公司请去维修一台电机。因为电机损坏,整条汽车生产线停止,公司派了很多工程师都无能为力。
斯坦门茨不紧不慢的观察电机,上上下下摸索了许久。然后在一个位置上画了一条线说:“这里少了一圈线圈。”重新更换好线圈后,电机果然恢复运转。
经理很高兴问他需要多少维修费,斯坦门茨回答:1万美元。一百多年前,福特顶尖的工程师每个月工资才5美元。
见经理面露难色,他转身写下一张账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画线,9999元。
后来,总裁福特先生不仅同意支付费用,还高薪聘请了斯坦门茨。
其实,每个工程师都知道电机需要20圈线圈,但只有斯坦门茨知道那里少了一圈。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你说其实我也可以。可是为什么那个风光无限的人不是你呢?
爱因斯坦给出了答案:“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发现问题才更具有实质意义。”
我们常常一遇到问题忙得团团转,却舍不得拿出一刻钟静静的思考。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最先行动的人,而是最快发现问题的人。
03
福克兰定律
法国管理学家福克兰说:“当你不知道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按兵不动,最好的决策就是不要决策。”
因为你不清楚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1973年,一场经济风暴席卷全球,消费低迷。当时很多领带品牌减少生产,降低售价。
很多人猜测金利来也会加入当中,然而却迟迟不见动静正当大家躁动不安的时候,金利来创始人曾宪梓宣布不做任何改变。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静静的观察。
他发现市场上的领带,为了控制成本质量缩水,花色减少后柜台展位也缩减。
于是,他就趁机低价租用柜台,同时储备更加齐全的花色设计。等到经济回升,金利来迅速在市场占领了优势。
斯克利维斯说:“耐心等待,风车从不跑去找风。”
人生就如同风车,风便是运势。聪明人的思维,运势不如运时。
运势有顺有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逆风来临时,稳住阵脚,等风来。
0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如果一个人在最初的交际中,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触。
这种第一印象留下的好感,也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虽然这个效应人人皆知,甚至到了老生常谈的地步,但这其中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规律。
因为我们都习惯,对看见的人与事进行归类和整理,简单来说,就是“贴标签”。
当我们接受到来自外部的信息,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认知的框架,后来接受的信息就被整合到框架上,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
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05
费斯诺定理
费斯诺说,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曾经有个小国进贡唐玄宗三个金人,外表和重量均是一样,但是有一座最珍贵。
那么到底哪个金人最珍贵呢?
很多大臣都束手无策,有一个老臣站了出来,他将一根丝线分别从三个金人耳朵放入。
第一座金人从另一只耳朵出来;第二座金人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座金人,丝线掉进了肚子里。
老臣说,最珍贵的是这第三座。其实,这三座金人对应世间的三种人。
第一种人,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倾听;
第二种人,听到的不经思考就说出了,多说无益;
第三种,既懂得倾听,又懂得慎言,做到心知肚明。
俗话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让人受益终生的三种工作思维方式
一、从预设结果推出工作方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为助理,老板让你做个PPT,要求是这份PPT要体现你们部门本月的工作成果。由于时间紧急,你快马加鞭。先去网上下载了一个你认为很漂亮的PPT模板,又像一个花栗鼠一样从各小组那里收集了很多很多的素材,将这些素材罗列、调整、加工,一一粘贴在PPT上。哇哦,经过你马不停蹄的工作,一份PPT终于完成了。做完了以后,你还挺得意。但,老板把你叫到了办公室。他问你:“你提供的这个数据要说明什么问题?它是怎么体现我们部门的工作成果的?”你张口结舌,唯唯诺诺地说:“这些都是各小组的头儿发给我的,我就拿来用了。”老板听了很郁闷,你也不开心,一个下午的辛苦工作也付之东流了。这种在职场中热衷于做搬运工的员工实在不少见,一份工作拿来就做,缺乏思考的过程以及框架。自己的价值没有任何提升,辛苦搬运了半天也没有落下好儿。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职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本领就是-----从预设结果倒推出工作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着手工作时已经有了最终结果或产品的框架结构。这时候,你就不再是搬运工,而是一个创造产品的人,这份产品凝结了你的思考。具体要怎么做?首先,预想出最终结果的轮廓,从结果倒推,找出必要的工作。这一步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你之后的工作能否不偏离原本的目标。其次,将所有必要的工作罗列出来。最后,设定一个时间表,一项项的完成。
二、抓重点
看到这点,我知道一定有小伙伴说这谁不知道,傻子都知道。但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多关注下自己或者某些人的做事方式,你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是一家知名公司的销售区总。上次和他聊天,他给我讲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在他所负责的区域,有个省的省总,也就是他的下属之一,很长时间都完不成公司的绩效指标。他有点摸不着头脑,就出差去看看他一天在忙些什么。他去观察了一天,终于发现了端倪。这个省总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维护老客户上,公司老客户对他都赞不绝口,但是新客户开发却寥寥无几。同学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开发新客户,每天在老客户的屁股后头转?他说:我每天追踪这些老客户就忙的要死了,根本空不出时间来开发新客户。关键公司的重点考核指标就是新客户的开发,他偏偏把精力都放在了维护老客户上,自然是达不到绩效的。这种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是经常出现的。很多职场人一直都很忙,但是忙的没有目的,像只无头苍蝇。你让他停下来想一想,到底要怎样做才能真正的推动效益的产生,他会说:停不下来,我都要忙死了。在这里真诚提醒看到文章的小伙伴们,高效工作的秘诀只有一条:彻底甩掉不必要的工作。一定要学会关注最核心的问题,这利用的其实就是80/20法则。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抓重点,就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什么是问题意识,给大家举个例。在《HRD的一天》中,作者赵颖讲到了她作为新人工作的一段经历。当时公司总部让她做一份员工满意度调查,赵颖接到这个任务时并没有马上着手,而是思考:总部让我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借此了解什么呢?最近公司出了什么大事吗?她仔细想了想,公司最近确实有件大事:前段时间,她所在的分公司新招了一个总经理,难道这份满意度调查是专门针对总经理的?所以,她将这份满意度调查设计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把重点放在调查员工对总经理的满意度,一份是重点调查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她将这两种方案一起提交上去,给总部判断,用哪一份调查报表。果然,总部选的是第一种。你看,这才是有效的工作。领到一份任务,先要了解这份任务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工作的重点一步步走下去。否则,你会把精力浪费在太多的无效工作里,吃力不讨好。
三、产品思维
如果你在工作中真正的学会了抓重点,接下来就要注意形成产品思维。什么是产品思维?产品思维就是你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生产者,而非消费者。刚进职场的小伙伴常喜欢这样想:“靠,就这点破工资,还指望我拼死拼活,搞没搞错?”还有人会想:“努力有什么用?再努力我也跨越不了阶级,永远都得给富人打工。”看过一篇鼓励年轻人努力工作的文章,下面有个评论,我印象非常深刻:“哼,我越努力老板挣得越多。”妈呀,这句话竟让我无力反驳。这位朋友很乐意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自我陶醉,老板是剥削的代名词,他就是受害者的化身。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小伙伴让我想起刘震云说的一句: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见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亏了。这是典型的双输思维,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害己。但如果你是产品思维,你会这样思考:在公司里,谁是我的客户?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必须要生产出怎样的产品?我的产品要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并吸引顾客的注意?我该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作为一个生产者,你的产品深受客户喜爱,甚至形成了具有你独特风格的品牌,一定会有更多的客户来找你。具备这样思维的职场人,一定是职场里成长最快的那批人。他不会轻慢自己的产品,更不会轻慢自己的客户,更更不会轻慢自己的口碑。自我品牌的建立,才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开始。
办公思维相关文章:
8.办公室秘书的概念
10.逻辑思维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