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养生食疗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节气的养生食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秋分节气的养生食疗,欢迎查阅!
秋分节气的养生食疗
1、芝麻
黑芝麻药食两用,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保健功效,被视为滋补圣品,黑芝麻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及黑色素,这些珍贵的营养素不但能促进毛囊黑色素的合成量,促进养发乌发,同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E等更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润肤、护肤的功效。可以说,黑芝麻是男女老幼皆可食用的好食材。
若将胡桃肉和黑芝麻研碎合用,真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称得上事半功倍。用脑过度、神经衰弱、体虚疲乏、皮肤干燥者饮用尤好。
2、 糯米
糯米为温食,健脾胃、补中气。若身体虚,不能急补,需用糯米和粳米熬成浓米汤服用。这糯米汤,也叫“人参汤”,非常适合秋季滋补之用。
3、 黑米
米粒细长有光泽,外表呈黑色或黑褐色,但胚乳仍为白色,购买时刮除外层之后看里面的颜色即可区别。
黑米的营养主要在皮层,所以,我们食用的是未经精加工的“糙米”,外部有比较坚韧的种皮,不易煮烂,应提前浸泡,或者用高压锅煮食。
营养价值:黑色入肾经,因此,黑米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此外,还可以补益脾胃,益气活血。黑米外皮中的花青素更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4、小米
小米又称粱米、粟米、粟谷。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由于小米非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被营养专家称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治烦渴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体虚、精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谷万里指出,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气滞者和体质偏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过多食用。
5、薏米
即中药中的薏苡仁。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述其可利湿气,消水肿,消食合胃。《随息居饮食谱》中论述薏米可健脾和胃,补肺柔肝。症见咳嗽痰多,腹泻,小便黄赤或淋漓涩痛,肌肉酸痛,面部易起黄斑,扁平疣者(太阴体质者)适宜食用。现代研究糖尿病人,高血脂患者,肿瘤患者适宜食用。但是薏米因为可以利湿,因此阴虚体质者,症见大便干,口燥渴者不宜过多食用。
秋分时节主要农事
一是制订秋播规划,做好秋播种子余缺调剂和串换工作。三麦、蚕豆播前做好种子精选和处理,并做好发芽试验。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抢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强苗床管理。
二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马铃薯、洋葱、青菜、蒲芹、黄芽菜等播种定植。在田蔬菜加强田间管理,以延长采收供应期。采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三是家畜秋季配种,继续加工贮藏青粗饲料。家禽秋孵。开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强成鱼饲养管理,防治鱼病,增投精料,促进成鱼快长,分期捕捞上市。
四是中稻要加强后期水浆管理,采用干湿相间的灌溉技术,收获前断水不宜过早,以收获前5-6天断水为宜。这样能提高根系活力,养根保叶,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瘪谷。
五是适时分期采摘新棉,坚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拣、快售,以提高品质。
秋分进补需注意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秋分节气的养生食疗相关文章:
★ 秋分养生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