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禁忌有哪些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的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也被称为鬼头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禁忌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衣节禁忌有哪些
1、寒衣节忌中午之后去扫墓
寒衣节扫墓,一定要选择上午太阳升起的时候,9-12点之间为佳,过了中午就不适合再去上坟扫墓了,除了阳气减弱,对先人也不尊重。
2、寒衣节忌结婚嫁娶
寒衣节是鬼节,是缅怀亲人的日子,悲伤沉痛,不适合结婚嫁娶。
3、寒衣节忌乔迁
民俗认为,寒衣节在道路两边收寒衣的亡人,会跟随乔迁的路人一路到家,对新宅不利。
4、寒衣节忌逗留野外
民俗认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忌讳身体羸弱者长时间在野外逗留。
5、寒衣节忌晾晒衣服
寒衣节不要晾晒衣物,民俗认为,寒衣节晾晒衣物、被褥会被邪气附着,给人带来不好的运势。
6、寒衣节忌深夜归
过鬼节鬼门大开,这一天的晚上,老辈人都会叮嘱后辈不要出门的,尤其是更不要深夜出行。
7、寒衣节忌衣着艳丽
寒衣节气氛沉痛,穿衣要尽量朴素,穿着艳丽无论去扫墓、祭祀都是不合适的,有对先人不敬的嫌疑。
8、寒衣节忌回头看
民俗认为,寒衣节无论是祭祀还是扫墓过后,都不要回头看,做出不舍的样子,以免亡魂跟随。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寒衣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都有着祭祀祖先等一些习俗。
寒衣节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着朱元璋“授衣”传说,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帮助人们更好的度过冬天。
寒衣节的传说来源
根据《礼记》记载,农历10月份是立冬的一个月份,在这一天之中。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的仪式,在仪式举行完毕之后,要奖赏已经为国牺牲的人,并且给予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抚恤金。对于已经去世的人,为他们送寒衣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根据宋代文人《风土记》载,寒衣节是于先秦时期形成。此外,还存在另外一种说法,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江南松江府孟家之女,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为丈夫送去寒衣,当他到达长城脚下之时,丈夫已经去世,孟姜女铺天盖地的哭声,将长城哭倒,丈夫的尸骨露出来。此外,孟姜女与秦始皇奋力抗争,最后抱着丈夫的遗骨跳入了海中。因此长城内外将农历10月初一这一天,称为寒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