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元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中元节就要到来,但是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元节是干什么的,很多人说这个节日是鬼节,那么中元节是不是鬼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元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中元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1、放河灯,在江苏一带中元节的传统习俗是非常隆重的,朱元璋时期每到中元节时,沿着秦淮河两岸,都有放河灯的习俗,意为,放万盏灯,为先人引路。一般是纸糊的荷花形状的灯饰,为故人照亮回家的路。
2、做茄饼。古代江南一带也有旧俗,就是做茄饼,而茄饼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上供”的,然后人们怕浪费,之后就会把茄饼分给大家吃,形似半月外酥里嫩,非常诱人。
3、祈丰收。8月临近秋收,除了祭祀外,人们同样期望庄家的丰收,而在古代,江南一带的人们,会在自家门口祷祝,五谷丰登,把香插入到田地中,象征着秋天的收获。
4、燃天灯。还有些地方则会选择放天灯,关于放天灯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在这一天放天灯会把霉运带走,还有人说,在这一天放天灯,则会把先人带入极乐世界。同时也为先人照亮去极乐世界的路。
5、吃鸭肉。南京一带的习俗,则是在中元节这一天,吃鸭子,因为谐音“压”有人认为,可以压住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有很多人在这一天都会选择,斩只鸭子辟邪。
6、祭祖先。这应该是出以上习俗之外,每家每户都在延续的传统习俗了吧。
中元节是干什么的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之时。
七月十四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之后道教的说法。
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人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二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家的宗家信仰,还有着我国道家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家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家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022中元节传统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