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芒种>

芒种节气养生保健三要素

倩愉分享

芒种要预防雨水,也要抵御炎热,芒种后多阴雨,空气湿度较大,不要吃过甜、过咸食物,人们可适当喝一些绿豆粥,有降火除暑的功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养生保健三要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节气养生保健三要素

芒种节气养生保健三要素

饮食宜清淡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多补水,要午休

我国有些地方的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勤换衣,勤洗澡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芒种饮食宜益气养脾

清代注明医家叶天士指出,长夏对应的五脏是脾胃,在芒种夏至的节气中,气温高而雨量大,土地中湿气弥漫于大气中,湿盛则容易形成五泄之病(五泄:胃泄、脾泄、小肠泄、大肠泄、大瘕泄,出自《难经·五十七难》,类似今之急性肠胃炎),从而损伤脾胃;热盛则容易耗损身体精气。因此为了顺应芒种的气候特点,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芒种饮食宜以清淡食物为主,多补充水分,并适当补充益气、养脾类食品。

益气养脾类如小米、山药、太子参等均为药食双宜之品,久病、慢性病、老人家等脾胃虚弱者,宜“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渴宜饮粟米温饮……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须要食瓜果之类,量虚实少为进之”(《养老奉亲书·下籍·夏时摄养第十》),意即脾胃虚弱的人在饮食方面宜微温、质软,易于消化,不能过饱,口渴宜饮微温的米汤,尽量少吃生冷肥腻之物,确实想吃瓜果等生冷之品,可少少食用,浅尝辄止。

体质平和的人群,可食用时令蔬菜,如枸杞叶等以调养身心,舒缓压力,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其着作《饮膳正要·卷第二·神仙服食》中说,“枸杞叶能令人筋骨壮,除风补益,去虚劳,益阳事。春夏秋采叶,冬采子,可久食之”。可见春夏之时,以新鲜枸杞叶和枸杞一同食用,具有壮筋骨,祛风湿等补益的功效。

此外,忽思慧还主张“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菽即为今之豆类,中医认为大豆、绿豆等大部分豆类食物性平微寒,适当食用有祛暑的功效,或以腐竹、豆芽等豆制品代替,以缓和其寒性更佳。

芒种的气候特征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

芒种的节气气候

芒种属于夏季,所以也有夏天的气候特点。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着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芒种节气,我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芒种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总的来说,就是高温加降雨。

芒种时节的气温

芒种时节的气温会明显升高,各地都会迎来高温天气。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夏季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补充流失的水分。

    190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