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立冬养生的禁忌
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养藏”阳气为重点,人们要适当的早睡,早上也不宜起得太早,以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2021年立冬养生的禁忌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年立冬养生的禁忌,欢迎查阅!
立冬养生的禁忌
1、立冬饮食要增苦少咸
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2、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1、戒乱进补
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
2、戒唯补药而补
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3、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
4、戒过于滋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 消化 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5、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立冬各地习俗介绍
北京立冬吃饺子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按规矩,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
南京立冬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台湾立冬吃羊肉
在宝岛台湾,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福建潮汕立冬吃甘蔗、炒香饭
在福建、潮汕,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的注意事项
1.饮食:俗话有“立冬补冬”的说法,因此立冬季节,在饮食上应该以食补为主。进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气候都会变得干燥,大风降温天气也逐渐增多,因此,滋阴养精是这个季节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此时人们尽量多食用一些白菜、银耳、枸杞、梨和狝猴桃等阴液补益的食物。避免过量的食用辛辣、烧烤、油炸等食物,多喝白开水。冬季的饮食尽量以温热为主,比如适量吃一些羊肉、大枣、狗肉、糯米、桂圆、芝麻和韭菜等食物;少吃生冷寒凉等食物,比如冷饮、海鲜等。尽量多食用坚果类食物,比如核桃、榛子、松子和栗子。煮粥时适量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另外,还可以经常吃热乎乎的水饺。蔬菜,可以选择萝卜、香菇之类的。当然中国地域广阔,南北饮食有很大区别,也要感觉地域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饮食。
2.穿衣: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早晚特别要注意。所以对于小孩老年来说,一定要防寒保暖。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一味的追求风度而忽略了温度。
3.生活习惯:立冬时节正处在秋冬交替时期,此时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公众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调整,应当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早睡晚起 另外,在冷高压影响下,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活动停止,地面上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带,过早起床外出,会使身体受害。
4.预防:入冬了,最应该注意的是预防感冒,因此在保证衣服的同时,尽量避免到人流多的地方去,还要多喝开水。
总之,希望大家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一下,相信这个冬天都会很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