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端午节习俗活动
端午节从叫法就知道其丰富多彩,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也小有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沙的端午节习俗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沙的端午节习俗活动
包粽子、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来2至3斤糯米,在里面放入碱、红枣或绿豆,扯上几根麻绳,拿上几张小椅子,大家一起坐在家门口包粽子。这个时候,那些手艺好,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的姑娘、大婶总会得到街坊邻居的一番夸讲,而不会包粽子的就会躲在一旁观看、学习,准备等到来年的端午节来一显身手。粽子包好煮熟后,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粽子送给街坊邻居们品尝,自家包的粽子一般自家都吃不到,吃的都是别人家送来的粽子,而且吃起来也显得格外香。现在的粽子品种多起来,购买起来也方便,包粽子习俗也在慢慢失传,大家都更加怀念儿时的香粽。
赛龙舟
赛龙舟,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已不见踪迹。在这之后,人们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作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大活动,用意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现在的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的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都会举行“屈原杯”龙舟赛,湖南每年也会在端午节前后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让赛龙舟盛传于世。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做咸鸭蛋
自己动手做咸鸭蛋也是在端午节前经常看到的。大人把买回来的新鲜鸭蛋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敷上黄泥巴,等到端午节这天拿出来食用时,那种蛋黄被腌得金黄金黄、往外流油的咸鸭蛋最受欢迎。不过蛋黄好的咸鸭蛋一般蛋白比较咸,我们经常是将蛋黄一个个悄悄吃掉,剩下的蛋白部分就成为了生性节俭的父母们的专利了。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现在的长沙市民至今还保留着用艾叶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赶邪佞,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带五彩绳的习俗!端午节人们佩香囊和戴五彩绳,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五彩绳则是用各种色彩的绳子编成手链!
端午节的由来简介
今天的端午节在6月3日。端午节的由来.,值得我们研究。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很多人觉得端午节都很重要。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赶邪佞。--许文通《端阳采撷》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
4、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朱翌《朝中措》
5、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苏轼《六幺令》
6、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7、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
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3.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4.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5.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6.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8.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