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吃什么养生保健

倩愉分享

民间端午活动样式很多,古人会在这一天集体进行聚午宴、佩戴长命缕、画额、洗草药水等等活动,以便能够祈福家人和自身平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吃什么养生保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吃什么养生保健

端午吃什么养生保健

1、苋菜

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生于田间或路旁,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止痢等作用。营养学认为,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它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2、茄子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因此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茄子性味甘寒,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因此,身体体弱,有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脾胃虚寒、哮喘、便溏症状的孕妇朋友不宜多吃。

3、黄花鱼

黄花鱼不仅肉质肥厚、脆嫩、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黄花鱼的鳔、肉、胆均可治疗疾病。《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黄鱼味甘、性平,有明目、安神、益气、健脾开胃等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也发现,黄花鱼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并富含脂肪、钙、磷、铁、碘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黄花鱼特别适用于体质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目昏神倦、食欲下降等症状的人食用,对有睡眠障碍、容易失眠的人有一定的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而在唐代《开宝本草》中介绍的“莼菜黄鱼羹”食疗方,即用莼菜15克,黄花鱼250克,共煮煎浓汁服用,有益气开胃的功效,胃口不好的人可以多吃。

4、胡萝卜

胡萝卜营养丰富,经常吃胡萝卜有易身体健康,是夏季养生的首选食物,不仅能够预防癌症,抵抗氧化,还有美容、养颜、排毒、防晒的功效,是夏日必备的“防晒霜”。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能够协助肝脏排除体内毒素,减少肝脏中的脂肪。纤维素还能帮助清理结肠中的垃圾,并加速将其排出体外。

5、西红柿

西红柿中富含番茄红素,它的抗酸化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活性氧的活动,抗癌能力很高呢!另外,维生素K能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能力,可以说,是女性骨骼的救星!而维生素E则是维持肝脏机能,改善宿醉的好帮手。

水煮西红柿是女性瘦身减肥的好食材,作为早餐或者饭前的小吃,所含的有机酸能令代谢加快,让脂肪充分燃烧起来,解决便秘问题,易胖的体质也慢慢改善为易瘦。西红柿中的维生素大部分都是水溶性的,所以我们在食用水煮西红柿的时候,记得把汤汁也一并喝完吧!

6、黄瓜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常见的烦躁、喉痛等症状,都有帮助。现代医学认为,黄瓜中含有纤维素,对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泄有一定作用。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黄瓜的利尿作用能清洁尿道,有助于肾脏排出泌尿系统的毒素。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端午节除了人们熟知的吃粽子,还有吃黄鳝、茶蛋、大蒜、年糕等。1、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2、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3、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吃粽子有什么作用

粽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1、忌吃娘家粽子

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端午节的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188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