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关于黄山毛峰文化

美怡分享

  黄山毛峰被人们以名山产名茶,并作推断为“黄山云雾茶”的后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黄山毛峰文化,欢迎借鉴参考。

  冷韵悠然---黄山毛峰

  天下名山,必产名草!安徽黄山,举世无双,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系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景区一带林木茂盛,云缥缈、温暖湿润,以其独特的气候环境,为黄山毛峰的生长提供了优异的自然条件。

  黄山毛峰来历

  黄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

  弘治十五年(1502)的《徽州府志·土产》记载,“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名号殊而一。”这种由“雀舌”而知形状、由“金芽”而知色泽,与“形如雀舌之状、色如象牙而黄”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 ,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

  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1875年试创黄山毛峰,始入上海,英商品尝称好,当即名扬上海,后来“谢裕大茶号”上批量加工洋庄及少量黄山毛峰出口,享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雀,当黄山毛峰运往关东(东北营口),时称奉庄“谢裕大茶行”销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然后销向华北,遂名扬天下。

  解放以后,黄山毛峰被人们以名山产名茶,并作推断为“黄山云雾茶”的后身。

  1937年《歙县志》云:“毛峰,芽茶也,南则陔源,东则跳岭,北则黄山,皆地产,以黄山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后因战乱,民不聊生,黄山小源茶民过着“斤茶兑斤盐”、“斤茶换升米”的贫苦生活,黄山大源每年也只有少量黄山毛峰生产。

  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官员,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

  特级黄山毛峰标志

  “鱼叶金黄”与“色似象牙”

  黄山出产的最好的毛峰从外形上说应该是‘金片、象牙白’:所谓金片,是说芽边上的鱼叶是金黄色的,而芽尖油绿,微黄,俗称象牙白。

  有人说这些是别处的毛峰不具备的,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噱头。同一批茶叶采下来,嫩度总有点区别。烘的时候嫩一点脱水快,就有点黄。出现金鱼片只能说明这个茶采摘的时间比较早,倒是可以作为区分是否明前茶的一个依据。味道是否好,那就有很多别的因素会产生影响了。

  真伪黄山毛峰之辨

  正宗的黄山毛峰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

  仿品黄山毛峰多是其它产地的绿茶冒充,其一般呈现土黄色,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叶底不成朵。

  黄山毛峰如何冲泡?

  特级毛峰冲泡时雾气绕顶,香气馥郁,芽叶坚直悬浮汤中,徐徐下沉,芽挺叶嫩,多次冲泡仍有余香。冲泡时水温控制在80~90度为宜

    1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