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釜山行》1000字观后感范文
《釜山行》曾曾揭露了人性的美与丑,电影最后父亲坠落轨道,把人性的高光体现出来。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釜山行》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釜山行》观后感一
两天内看了两遍《釜山行》,看得我心里有点难受,再一次被韩国电影引发了我对人性的反思。
孔侑扮演的证券基金管理人,一开始是个自私,只在乎自我利益的人,甚至在教育女儿的时候都是灌输得”自我才是最重要的”观念。女儿秀安说的一句话:”爸爸你一直都只会想到你自己,你的眼里都看不到别人,所以妈妈才会离开你的。”把他人性里的缺点放大。而他在随后的与被病毒感染的丧尸斗争的过程中被别人帮助然后学会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救援,人性里的那点温暖被渐渐地唤醒了。
看剧的时候,无限心疼马东锡演的胖大叔。他是这部电影里我觉得最有担当的男人,他是丈夫,也是爸爸。在关键的时刻,第一个站出来保护家人,保护身后那些脆弱的人,直至最后牺牲一个小我,力求保全其他人的生存,他的正义是存在于骨子里的。
在胖大叔被丧尸们攻陷后,我的心情是灰的,他本可以活下来的,如果15号车厢里的人能够及早开门的话。包括15号车厢里那几十号人,本来大家都是可以活下来的,然而他们最后都沦为了丧尸们的饕餮。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居然是无感的,甚至觉得是合理的。不是说他们就该被丧尸们攻击,其实让他们最后被毁灭的是他们人性里的自私和冷漠。爱会传染,恨也会传染,善良会传染,丑恶也会传染。那个西装革履的中年大叔,把人性里的自私冷漠等丑恶肮脏的一面展现无遗,甚至像病毒一样迅速地感染了许多人。在对抗丧尸的过程里,他们把别人当作盾牌来换取自己的生存,甚至冷眼旁观别人的生死而无动于衷,就像那个因为对人性绝望的婆婆说的那句”这群人渣”。最后15号车厢里的人的下场,让我想到了那句”善恶皆有因果”。
看到最后,列车长本可以幸免,高中生荣国和珍熙本可以生存下来,但都是为了帮助那个西装革履的大叔而反被推向了丧尸们,成为掩护他逃生的盾牌。不禁心灰意冷,人的善良在自私自利的人眼里只是可利用来成就自己的工具而已。而这样的人,在再无可利用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结果呢?电影里的结果是毁灭。
在对人性难过的同时,也被电影里的几个情节感动和温暖到。郑有美饰演的尚庆是个大腹便便的孕妇,然而在列车上,她宽容大度,心怀他人,虽然是个孕妇,但也没有成为任何人的负担,甚至还帮助着身边的人。透过她,看到了一份简单纯粹的善良和自强。还有那个流浪汉,被别人帮助,同时也懂得反过来帮助别人,看起来像是最不懂人情世故的他,最后为了救尚庆和秀安而挺身而出的那个画面让我有点想哭。一个流浪汉做出了一个常人做不到的事,心里有温暖有感动也有一点点感慨人情凉薄。
《釜山行》观后感二
自从1968年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上映伊始,「僵尸(丧尸)片」作为一种亚类型的电影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迅速受到观众青睐的同时,也在僵尸片鼻祖罗梅罗后续几部作品(《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丧尸出笼》合成「僵尸三部曲」)中确立了本类型影片的一些固定套路:诸如僵尸没有思想、通过噬咬传播感染病毒、杀死僵尸的唯一方式是摧毁大脑、幸存者总是在狭小或密闭空间内勾心斗角、政府总是扮演无能的角色等等。
这一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便成为了电影素材库里最受欢迎的素材之一,各种有僵尸元素的恐怖电影层出不穷,还发展出了与悬疑、爱情、动作等其他元素混搭的作品。甚至在游戏领域,「僵尸」也是被折腾得最多的怪物之一,各大游戏厂商花样百出,留下了许多金字招牌,而其中像《生化危机》这样的大IP还能反哺电影。但相比在西方的繁荣昌盛,僵尸片在东亚文化圈里始终没激起多少浪花(香港的僵尸电影非同一范畴),特别是在类型片体系最为成熟的韩国,也未有导演对其进行本土化完善,直到2016年《釜山行》的异军突起。
很难想象这么一部千万观影人次级别的现象级电影居然出自一个从无真人影片执导经验的菜鸟导演。随着《釜山行》在短短数月内的传播、发酵和好评,延相昊这个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非之前动画电影的小众圈。他特别有创意的一手是将两部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作品以背靠背的形式推出,如此一来无论是前传性质的动画电影《首尔站》,抑或后篇性质的真人电影《釜山行》都得到了翻倍的宣传效应,不得不说是相当聪明的商业安排。
我们常说如今过分工业化的电影环境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亦连带着使得某些类型片走向了衰落。别看僵尸片时至今日依旧不乏人气,但不能否认大多数僵尸片在满屏的血浆和暴力背后,很少会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其实已然背离了罗梅罗运用僵尸这一题材来隐射社会事件的初衷。《活死人之夜》反战、批评政府无能、挞伐资本主义、为少数群体呐喊。而在《活死人之地》中,罗梅罗的讽喻更进一步:僵尸和人的界限模糊了,产生了思考能力的僵尸似乎比三观陷入崩坏、终日缩在高墙后狂欢的人类更值得生存。
而从前人那里汲取灵感似乎正是延相昊和《釜山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在以末世的人性博弈与社会构建为内核的美剧《行尸走肉》上也得到了印证。事实上,对《釜山行》的评价,更应同其姐妹篇《首尔站》放在一起来看。作为前传的《首尔站》反而是在《釜山行》之后上映的,对后者中没有交代的「僵尸是如何出现的」等问题作了解释,但更重要的是对韩国政府、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辛辣嘲讽。现实生活中常年在首尔市中心区域露宿街头的流浪者人群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焦点,病毒正是从这群人中间开始蔓延的。社会不同阶层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执法者的无所作为被生动地一一还原。穷人生不如死,唯一的反抗途径就是变成僵尸,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相对于《首尔站》的黑暗走向和无所顾忌,更商业、更面向大众趣味的《釜山行》显然做了些收敛,同时也稍微削减了延相昊一贯偏爱的坎普风格。不过,批判政府向来是忠武路的「政治正确」,尤其近年来接连发生了「世越号事件」以及「MERS病毒事件」后,韩国电影人对政府的指控愈加激烈。在《釜山行》中,政府的狡猾无能依然存在,比如对于僵尸蔓延的处置严重滞后不力,为了维稳而谎称是群众游行而造成的混乱,既欺瞒了大众,又将正当的游行污名化。
然而,相比「抨击政府」和将「列车」符号化的隐喻,《釜山行》的重点还是在对人性的开掘上。本片没有树立绝对的英雄,从主角石宇、到所谓的反派金常务、再到几个主要配角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特别是在列车这样的封闭环境中,人与人的信任和友善势必变得异常脆弱,人性中最丑恶的部分亦势必暴露无遗。僵尸为何令人恐惧?它不是毒虫猛兽,也不是外星异种,恰恰因为它本就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变异,看似普通的常人也许在顷刻间就会异化为择人而噬的怪物。僵尸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表征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这与以金常务为代表的极端利己者实无本质区别。
但延相昊在影片中仍然给人性留下了一点希望。虽然石宇在有限的电影时长里的转变未免突兀,可是作为一种象征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为了保护女儿,在感染病毒后的温情闪回和跃轨自尽的慢镜头剪影,既符合韩国电影惯用的煽情手法,也预示着一种人性的「新生」。这种「新生」不仅体现在石宇身上,导演将幸存者设定为一名孕妇和一个小女孩明显同样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更何况影片结尾,狙击手在听到小女孩的歌声后出现了迟疑和放弃,而非《首尔站》里的无差别射击。
总体而言,也许《釜山行》因为B级感不够而没能让血腥恐怖粉过足瘾,但作为一部好莱坞风格的类型片,它的制作水准绝对是合格以上的,套路以内的东西该有的都有,且没有什么很大的硬伤。包括《首尔站》在内,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延相昊赋予了这种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一些鲜明的韩式烙印,比如承担起作为一种媒介的社会责任,反映韩国的现实状况,并用电影为某些群体进行话语抗争,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正如乔治·罗梅罗在接受《时代》采访时总结过的理念:「我希望能给僵尸们一点点身份认同,我只是觉得我们得时刻记住,它们就是我们。它们从一种生命形态中走出,进入了现在的生活。」
《釜山行》观后感三
《釜山行》准确的说是灾难片而非丧尸片,丧尸只是其中的灾难元素。真正的丧尸片是十分稀少的,一般不干别的事儿,就是很单纯的打丧尸或者被丧尸吃掉。而灾难片作为类型片本身则相对复杂,经常会和其他类型诸如科幻、惊悚、战争还有怪物片等相互杂糅。 影片中孔侑饰演的男主角的公司一味逐利导致污染泄露,从而引发了一场丧尸暴动的“生化危机”。人类自作自受的故事设定固然套路式地反思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但延尚昊“导演”的这场灾难显然更侧重于表达人和人以及人和自我的关系。 比起潜在的生态危机,更可怕的是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与妻子两地分居不说,竟然能给女儿买两次相同的礼物,这哥们忽略家庭的程度可见一斑。女儿要坐火车去釜山找妈妈,恰逢污染泄露丧尸暴动,“釜山”成了唯一安全的地方。父女俩一路逃亡,釜山之行成了一段人性复苏和情感回归之旅。 灾难片中,最外化的冲突就是人与非人的冲突。“非人”透过海难、火灾、地震、怪物和丧尸等灾难元素将剧中人置于险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震撼。像《釜山行》的第一个特写镜头,就充分地展现了这种“非人”的特质,给人以一种诡异的恐惧感。 然而,外在的灾难危险系数其实很小,尤其是当有主角光环加持的剧中人逐渐适应了外界生存之后。你看美剧《行尸走肉》到了后面,主角们砍丧尸就跟切瓜一样。本片中的丧尸设定虽然行动极快,但也不是没有弱点。他们在黑暗中就安静地让人不忍当然也不敢打扰。 灾难片里真正危险的从来都是人类本身,人的勾心斗角和政治斗争才是最可怕的。莫·亚克沃的警语“通常怪物的威胁是使人失去人性,而不是死亡”说得再透彻但是了。大灾大难面前,是最能考验人性的时刻。鬼神集于一身的人类会走向两个极端,有的人走向天使有的人则走向恶魔。 开往釜山的列车上有一众群像人物。在好莱坞常规灾难片所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基础上,《釜山行》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更多了一丝暗黑气质。如果说最开始被咬的列车员和最后殒命的火车司机都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职业道德和人性之善。 那么看到自己的姐姐死掉厌倦了求生,和其他人同归于尽的老太太就有那么一点“政治不正确”了。因为她带着观众去体会了一把复仇和杀戮的快感。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人性最吸引人的灰色地带。 灾难进行时,所有的社会系统都失效了:政府隐瞒灾情,军队救援无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各自逃生,影片中编导透过巴士公司的常务和乞丐大叔的鲜明比较完成了常规的社会批判。但因为手法陈旧,常务的人设过于黑化,使得所呈现的批判力度较弱。 群像人物的设定是影片社会表达和人性批判层面的需要,而贯穿的情感线索也需要足够的篇幅去铺垫和描述。这两者导演都顾及到了,但很难同时做到极致。这是类型本身的束缚和局限:比如男主在完成爱的复苏的同时,也就是最接近天使的时刻,必然得牺牲。
《釜山行》观后感四
前段时间《釜山行》出了资源,很快就开启了霸屏模式,刷爆了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有人说恐怖刺激,有人说催泪感人,有人说反思人性...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基本上都是好评。刚查了下,豆瓣上已经有8.3分,时光网也有7.7分,从普通观众的反馈来看,能够说是很成功的。事实上,本片透过今年戛纳午夜展映单元,不仅仅远销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还被多家公司买下了翻拍权。尽管《釜山行》并不是丧尸电影第一次A级制作尝试(《末日之战》不太行),但的确是目前为止,效果最为令人满意的一部。然而这种满意,更多是从B级题材A级制作的角度来考量的。 关于本片的优缺点,网上已经谈到很多了:正面来看,叙事节奏出色,视觉效果惊人,思考恰到好处,情感内核充沛;反过来说,煽情缺乏节制(韩国片子老毛病),存在叙事Bug(丧尸片都跑不了),主角形象平面化....其实作为一部商业片而言,本片已经足够保质保量。但换个角度来看,本片最大的成功,是在于可量化、可复制——它具备了一部优质的A级商业片所需要的一切素质,使得本片得以成为一个范本,不用在世界观设定层面绞尽脑汁,而是透过制造一个活动的封闭空间,从容调节叙述节奏和调动观众情绪。即使是被吐槽的情节Bug,也变相成为了一种改编缓存空间,得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本土化版本制作的需求。当然,同样的道理,也能够继续拍续集(如《生化危机》系列)。这个层面上的成功,也将本片和近些年其他一些不错的丧尸片划分开来——《末日之战》落脚在布拉德皮特的参演保障,《僵尸肖恩》落脚在埃德加赖特的导演风格,《温暖的尸体》落脚在对类型混搭的恶搞尝试...概括来说,缺乏延续性和复制性。 但是就个人观点而言,《釜山行》最成功的点,作为一部丧尸片,也是最失败的地方。 如果说瓦尔鲁东和雅克特纳在雷电华开创了B级片的新风尚,那也是从电影本质的镜头语言出发,利用环境氛围替代传统化妆来制造恐怖效果。那么作为B级片的一支分类,丧尸片从诞生伊始,其魅力都是和亚片种类型以及导演本身的美学风格是分不开的。相较于A级制作,B级片背景的丧尸片,往往投资要低得多,而导演发挥自由度也更大。很多视觉系导演要想买入大制作的行列,丧尸片就成为了一个绝好的敲门砖,强化出他们的优势(另类的视觉风格),弱化他们的弱势(薄弱的叙事潜力)。扎克施耐德(《活死人黎明》)、丹尼鲍尔(《惊变28天》《惊变28周》)、彼得杰克逊(《群尸玩过界》)、埃德加赖特(《僵尸肖恩》)...都是个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导演。 正是这个原因,《釜山行》失去了丧尸片本身的最大魅力。延尚昊作为本片导演,不见《猪猡之王》那种更加出格大胆而具有争议的生猛,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留意翼翼的妥协和过于刻板的设计。什么时候该紧张,什么时候该放松,如同一个时钟,精确到我们几乎能够预见到下一幕会发生什么,反而丧失了电影节奏本身的功用,即持续地带给观众惊喜感和代入感。而模式化的人设,则让这种呆板变本加厉——除了男主角,其他主角要么伟光正,要么穷凶恶极,缺乏打动人性的主角弧光。无论是其中穿插着黑ZF,还是主角立体尝试,都缺乏足够的情绪和情节铺垫,名为谈人性善恶,实则写实感不足。即使是网络上流传的未过审黑暗版本,也但是是在这种极端观念上,再进一步罢了。剥夺了cult风的视觉风格和个性化的叙事风格,丧尸片也很难再称之为丧尸片了。 就我个人而言,丧尸孕妇生鬼子、和丧尸基友打电玩的桥段设计,要比阴谋论搞笑多了。毕竟这但是丧尸片,三观那么正能叫Cult?
《釜山行》观后感五
电影《釜山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列列车从首尔开向釜山,但在发车的最后一刻,一名被丧尸咬过的少女登上了列车,于是,在这列快速行驶的列车上,活人和活死人展开了一场封闭空间的大逃杀,在经过一番搏斗后,活人控制住了局势,列车停靠在大田站,期望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然而丧尸的爆发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意料,列车继续开往釜山,而列车上的活人,也越来越少,,,,,,, 在以往的丧尸电影中,丧尸往往都是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的个体,其之所以能造成危害是因为丧尸聚集成群体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但从《惊变28天》开始,丧尸的个体速度变的极快,以至于少数丧尸便能对电影主角构成巨大杀伤,这一点在《丧尸世界大战》中尤为明显,《釜山行》无疑是借鉴了这种丧尸设定,而在大田站和釜山站两个场景中的“丧尸山”更是对《丧尸世界大战》这部电影的一种致敬。丧尸行动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电影主角存活难度的增加,因而也使得本片节奏紧凑,基本没有什么冗余镜头,牢牢的把观众固定在荧幕前直到影片结束。 丧尸电影之所以吸引人,原因并不在于丧尸本身,而是在于丧尸病毒爆发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能让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陷入一种末世的极端状态,少数存活下来的人迅速从礼貌社会被丢进极端环境中,他们既要在到处都是捕食者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又要应付在现代礼貌突然失效后,人性中爆发出来的罪恶。《釜山行》在这两点上拍出了水平 先来说生存。由于丧尸行动速度飞快,其在开阔地带对活人的威胁就已经很大了,在封闭的列车中,这种恐怖的威胁更是无限扩大,在片中,狭窄的列车空间使活人行动速度受限,但却丝毫不影响丧尸的行动,因此一开始的爆发就让列车上一半的人被感染,但此时活人和丧尸的数量比较基本是持平的。而到了大田站时,由军队组成的丧尸群在开阔的候车大厅对人群进行了狙杀,人们又逃回车上,此时活下来的人已经极少数了,但在这其中,主角和几个主要配角们所要应对的问题更棘手,那就是他们要穿过充满丧尸的车厢与其他幸存者会合。全片的高潮也在于此,三个男人在狭小车厢内与丧尸的搏斗已经让人神经紧绷,而之后四男三女潜行穿越车厢的场面更是让人紧张的喘气都不敢大声,此时以不再是人和“人”之间的故事,而更像是非洲草原上,几只羚羊在留意翼翼的从狮群旁边走过,让观众不由自主的身临其境,为主角们捏一把汗。 再来说人性。本片的主角石宇是名基金管理人,工作的特性使他对身边的一切都不那么在乎,包括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而在上车后,石宇也是一副对周围人漠不关心的样貌,比如差点将孕妇关在门外、告诉女儿不用给老人让座等等,一个十足的冷漠混蛋。但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劣,个性是在接到母亲变成丧尸前的最后一通电话后,石宇转变了,他开始向身边的人伸出援手,努力照顾大家活下来。最让我感动的一个镜头就是众人在穿越丧尸车厢时,石宇对那个流浪汉伸出的援手,其实他完全能够丢下这个人减轻负担,但他仍冒着巨大的危险救出了流浪汉,人性的光辉在这一刻闪耀。而且在影片中,石宇在直到丧尸爆发前期,都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死人脸,在他性格转变后,脸上的表情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 与石宇正好相反,中年胖男人的那个主角则是表现了人性的另一种发展。这个主角在一开始时还对小女孩秀安一副和蔼慈善的面孔,然而随着丧尸的爆发,他人性中恶的一面也开始表现出来,比如逼迫列车长抛下其他乘客继续前往釜山,诬陷死里逃生的石宇等人被丧尸感染等,而当列车到达釜山站后,他人性中恶的一面彻底爆发,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先后将乘务长、棒球情侣少年和列车长等人推向丧尸的深渊,彻底沦为一个冷血的野兽。说实话,在极端环境中,这种人极有可能是唯一生存下来的,但天到轮回,报应不爽,这个人还是没有活到最后一刻,为自己的不择手段付出了代价。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拍的相当不错,虽然也有些瑕疵,比如直升飞机上掉下来的丧尸还能急速运动、棒球少年那耐久度惊人的木质球棒等等,但仍不妨碍它成为比较优秀的丧尸电影之一,我相信在这部影片大获成功之后,亚洲的丧尸电影也会迎来一次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