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刚川》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金刚川战斗的胜利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座60米的桥梁为最后的金城战役保驾护航,从而彻底地使敌人再无还手之力,促成了停战协定的签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金刚川》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希望大家喜欢!
《金刚川》观后感1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记得我们当年上初中的时候,语文教材有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以前,我们对抗美援朝的印象,除了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有《再见了,亲人》等节选片段,叙述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其它的知之甚少。后来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所谓的联合国军由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组成约152万人,战事持续了两年九个月之久,最终联合国军亡约120万,韩国军亡约26万,朝鲜军亡约21万,中国志愿军亡约20万。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由彭德怀带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刚刚上映的电影《金刚川》就是在讲述了这样的背景下的故事。
《金刚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该片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电影之名致敬历史与英烈。
这是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题材的首批影视作品之一,《金刚川》是一部展现了我国志愿军多兵种的协同作战的影片。很少有一部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观众还岿然不动不肯离去的。当影片完结时,剧场的灯光已经亮起,专机接送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真实场景播出,伴随着《英雄赞歌》的旋律响起,所有字幕全部放完,影厅内还有一些观众沉浸在震撼和动容之中,没有离开,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
《金刚川》,是一部硬核战争片。金刚川,是个地名,那一年在金刚川浴血奋战的,都是虽死犹生的金刚之身。《金刚川》聚焦的是一座桥。一座人工木桥,成了战场的生命线和战役的胜负手。
那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攻坚的关键时刻。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一条占据着重要地理位置的河流,水流湍急,最宽处达60米,兵力与物资,必须靠桥渡河。金城战役开始前,敌军为了完成封锁,昼夜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河上的大桥很快被炸断。当时志愿军工兵团接到任务:必须在最短时间,在金刚川的渡口建出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当时的战争背景是这样的:1953年6月,时值援朝战争第三阶段签订停战协议前夕。彭德怀元帅在和金日成同志分别磋商后决定:应抓紧时间攻讦伪军,并向金城发起全面进攻。史称“金城战役”。金城战役的爆发时间,是1953年7月13日。而电影《金刚川》的时间轴,正是金城战役爆发的前一天。
1953年7月12日,一支代号为“燕山”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正全速向目的地金城开拔。他们的作战计划,就是在明日向金城发起总攻。然而此时,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江却拦住了燕山部的去路。想要如约赴战,燕山部就必须在13日5时前渡江。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志愿军本不是难事。可问题在于敌军也洞察了燕山部的战略意图,他们不间断的派出轰炸机和侦察机对工兵连进行袭扰,志愿军搭建的渡江大桥被一次又一次炸毁。
一座桥,修好被炸毁,再修好又被炸……因为要前进,“华山只有一条路”,要冲锋就必须要通过这座桥。为此,为了修桥、保桥,工兵、步兵、炮兵,身负不同的职责,在一座断桥交汇成一点。守桥、修桥、过桥……哪怕未曾相识,彼此不知啥名字,这一刻,都叫一声战友,勠力同心,协力前进。炮弹不断在头上飞,头上是丧门星(侦察机和轰炸机)的定点轰炸,水下是延时炸弹的不断引爆,火光冲天中,战士们随时都可能血肉模糊……
在这场战争中,可能没什么人这辈子还会再见面了。也可能自己将要亲手把战友埋在路边,紧接着,自己的战友又将自己掩埋,又或者根本来不及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看到这些片段,忍不住让人泪目。听听电影里的旁白吧。“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事实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比对面的美军要小了整整一代。年龄大意味着作战经验丰富,美军本想凭借年龄优势做到“老子打儿子”,却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同寻常的年轻人。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华少年,许多都稚气未脱,他们还未从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就奔赴朝鲜作战,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爆发了虎狼之气,最终击退美军强敌,壮我中华国威。
旁白说道:“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就是那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桥,志愿军匍匐在桥周围的土丘上,紧张地看着那座桥。这座桥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它是金刚川的岩里桥,被志愿军称为“生命之桥”。金刚川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最宽可达60米,在此之前志愿军在战役准备阶段架桥72座,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渡河工具,补给全部需要通过这些桥运送过去。
美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不停地派飞机轰炸桥梁,72座桥几乎全部被毁,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花了7天7夜架起了一座载重桥。桥梁修好后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美军派出24架“黑寡妇”轰炸机前来,2个小时投放了700多枚炸弹,70%的桥梁被毁。张振智带着兄弟们连续7次成功抢修这座桥,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依旧没有摧毁这座生命之桥,这座桥的存在是金城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
有旁白说:“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充满着死亡的气息,也是萦绕在志愿军心中久久不散的梦魇。美军当时在各个方面碾压我军,他们每个步兵都配有前线航空控制员,随时可以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救援,他们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有近70辆坦克。而志愿军在这方面的配备几乎为零。更不要说防寒衣物、防弹背心与衣衫单薄的差距了。当时志愿军被活活冻死的人就有不少。
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军力悬殊之下,被敌军称为“一座永远炸不坏的桥”,足见这是一支多么了不起的队伍。两门高炮,炮弹不足百发,就是掩护大部队渡江的全部战力。高炮班誓死护桥让观众见证了战争最真实的面目——惨烈、残酷、悲壮、恐怖、血腥。看到战士们顶着炮火护桥,为掩护大部队过桥甘当活靶子的情节,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是满满的震撼和感动。
即便空中火力悬殊,但所有工兵团战士仍没有一人退缩,甚至他们修桥速度之快让敌人都感叹。金刚川这条河流水深四米,暗流汹涌,桥修好被炸,再修再炸,伤亡不尽其数,最终我军使用叠罗汉的形式,用人搭建了一座桥,成功过桥!当木桥变为人桥时,英勇悲壮的画面直接让人泪目,它所承载的是志愿军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那一段沉重的历史,不该被尘封,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牢记前人牺牲,珍惜如今国泰民安。
抗美援朝,33个月奋战,134起战役,197653人牺牲,青山埋忠骨,长风颂英魂。在这场爆发在异国的惨烈战争中,年轻的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在此,我建议各位教育工作者、各位家长,别老提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了,有空尽快带学生到电影院看看《金刚川》吧,好好感受中国军人跨越时代、永不磨灭的精神风骨,这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金刚川》观后感2
国庆档余温尚存,院线却又被一部巨制引燃。今天要说的是哪部电影筒子们一定猜得到——正是《金刚川》。说《金刚川》是“大制作、重头戏”,一点不为过。说它是大制作,因为阵容够“大”。
总导演管虎携《八佰》刚在票房大战中打完硬仗,便带着原班将士从上海“四行仓库”转战朝鲜“金刚川”;导演郭帆、路阳则是新晋导演之翘楚,《流浪地球》和《绣春刀》分别稳坐华语科幻、古装的头把交椅。导演阵容大,男主阵容更是大写的大!
张译、吴京、邓超,三位百亿影帝强势领衔;魏晨、欧豪、李九霄,都是飙演技的年轻后生。有这样班底撑腰,《金刚川》恐怕想不横扫院线都难。说它是重头戏,因为题材够“重”。今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列强、援朝鲜、卫边疆。
33个月奋战,134起战役,197653人牺牲,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见证了这场爆发在异国的惨烈战役,年轻的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选这样的题材做剧本,《金刚川》的故事称得上是万众瞩目。而在正式介绍《金刚川》的故事之前,番茄有必要给各位捋一捋当时的战争背景。
1953年6月,时值援朝战争第三阶段签订停战协议前夕。彭德怀元帅在和金日成同志分别磋商后决定:应抓紧时间攻讦伪军,并向金城发起全面进攻。史称“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的爆发时间,是1953年7月13日。而电影《金刚川》的时间轴,正是金城战役爆发的前一天。
1953年7月12日,一支代号为“燕山”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正全速向目的地金城开拔。他们的作战计划,就是在明日向金城发起总攻。然而此时,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江却拦住了燕山部的去路。想要如约赴战,燕山部就必须在13日5时前渡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志愿军本不是难事。
可问题在于敌军也洞察了燕山部的战略意图,他们不间断的派出轰炸机和侦察机对工兵连进行袭扰,志愿军搭建的渡江大桥被一次又一次炸毁。张飞(张译 饰)是高炮连的一名排长,此时他正站在江对岸,焦灼的观望着工兵连的施工进度。高炮班接到的任务,是掩护燕山部渡江。
可是因为战力不足,如此重要的战略任务,连里只给张飞安排了两门高炮,炮弹更是不足百发。老关(吴京 饰)是张飞的老领导,可这会儿他却和张飞对火力部署产生了分歧。掩护渡江需要布置两个火力点:一号炮位和隐藏炮位。按照上级指示:一号炮位应由张飞负责,负责主要的火力掩护以及对空反制;隐藏炮位则由老关负责,主要用来隐藏实力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强势的老关却把张飞撵到了隐藏炮位。而守着一号炮位的他一出马,就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打下了一架美军战机。老关守一号炮位是为了抢功?并不是。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号炮位是“前线”,率先暴露火力的直接后果就是沦为美军的活靶子。老关虽然笑骂张飞没骨气,可实际上却是把赴死的重任自己扛了下来。因为他和张飞都知道,美军的飞机还会回来。傍晚,战机回来了,老关牺牲了。
美军飞行员不仅引导敌方高炮炸毁了大桥,还用机枪收割着志愿军将士们的生命。在战机完成一轮俯冲之后,暴露在密集火力之下的老关甚至连一具全尸都没有留下。看着亦师亦友的老关战死沙场,看着天堑金刚川陷入一片火海。张飞杀红了眼。
他命令战士发射五枚曳光弹,在燕山部和敌人眼中,这种行为无异于送死。而张飞之所以主动暴露自己的位置,也正是为了吸引敌军空中火力,为燕山主力部队渡江争取宝贵的时间。不出所料,战机折返了回来,向着张飞驻守的隐藏炮位发起了俯冲。
美军飞行员用机枪疯狂的射击,而老关同样火力全开予以回应。对垒双方这种置之死地的搏命拼杀仿佛把战争拉回到了残酷的冷兵器时代。张飞的身边血气弥漫,炸开的一团团血雾都是张飞的战友中弹以后身体里迸发出来的。
遭到炮击的美军战机受损严重,勉强再度爬升了起来;隐藏炮位上的高炮班除了张飞以外,则全员阵亡,而作为炮手的张飞同样也身受重伤,被炸断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张飞还要继续战斗!他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用一根树枝支撑着身体,踉跄的跳到了一号炮位。张飞笑了,嘴里还哼唱着京腔贯口:长坂坡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留芳莽撞人。美军的战机再次盘旋而来,而张飞则做好了最后的迎敌准备。
张飞能否击退美军战机?燕山部能否顺利渡江?
《金刚川》的故事未完,筒子们如果感兴趣,还是自己走进影院揭晓谜底吧。《金刚川》,豆瓣评分6.5。番茄仔细看了一遍豆瓣评论,中肯的讲,评价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赞扬者大多把好评给了抗美援朝的热血题材,以及演员张译的精湛演技。吐槽者则是把差评给了管虎,深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金刚川》的剧情并不复杂。燕山部渡江,工兵连修桥,美战机空袭,高炮班掩护。剧情甚至简单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其二,管虎导演虽然将电影分成了四个章节,可前三个章节却是时间轴完全相同的故事。仅仅是从士兵、敌军和高炮班三个不同的视角去叙述的。其实在番茄看来,故事简单和多角度叙述都不是问题。各位想想,同样是今年大热的战争电影《1917》也讲了一个简单到不能更简单的故事——士兵送信;而战争题材作品拍成多视角的大群戏更是无可厚非,《黑鹰坠落》在番茄看来就是最好的战争群戏。不过管虎导演却忘了拍摄“简单故事“和”多角群戏“最重要的一个法则:就是简单的故事需要多角度去拼凑全貌,而非刻板的重复多遍。
在《金刚川》的前三个故事中,有大量的交叉和重复镜头,故事情节观众更是一遍吃透,后面再反复就有点味同嚼蜡了。
也不怪有豆友吐槽: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三遍,但是电影不能重复三遍。群戏无碍,只是管虎导演选了一个省时省力的三段式让影迷们觉得太过敷衍。有消息称,整部《金刚川》拍摄和制作时长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制作周期紧张情有可原,但对抱有超高期待的影迷们来说,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金刚川》这部作品及格了。张译和吴京领衔的“第三章-高炮班“是番茄最青睐的段落,如果没有前两章的剧透,这个桥段单拿出来绝对堪称国产战争电影之典范。
张飞在战前甚至有些怯懦的理性,到战中独臂开炮的血性。到了最后,驻守金刚川的张飞终于变成了当阳桥前的张翼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观影到这个桥段时,番茄听到很多观众不由自主的哭了。在张译的精湛演绎下,你能见证战争最真实的N面——惨烈、残酷、悲壮、恐怖、血腥。番茄之前在影评中就说过一句话:好的战争电影,一定是写实战争,而非意淫战争。其主旨,必是止战。至少在这一点上,《金刚川》上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影片结尾,燕山部如期渡江,在和主力兵团会师以后,在金山战役实现了全面大捷。
吾辈后人,需谨记前人牺牲,珍惜如今家国昌盛。
《金刚川》观后感3
这是一座承载着希望的桥,这是一座炸不断的桥,这是一座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搭成的桥,这是一座先辈们用牺牲、用鲜血换来的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志愿军要进入金城准备最后一役,一场“桥梁保卫战”就此展开。要进金城,必过金刚川。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金刚川上有一座大桥和一座人行桥,河对岸正在进行最后一役“金城战役”,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通过金刚川。这座连接金城的长桥既是战士们通往金城的希望所在,也是金城战役乃至整个战争胜利的关键。
影片开头,从班长刘浩视角看整个战役。随着时间推移,过桥任务愈加艰巨,美军派出战机几乎是昼夜不歇地轰炸金刚川上志愿军架起的桥梁,甚至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那一句“俺能闻见那股焦糊味儿”,从侧面说明那段时间美军的轰炸有多么频繁和丧心病狂。在资源火力有限的情况下,因为修桥过桥死伤的人数陡增,但为了给大部队及时输送物资,为了战争最后胜利,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将生死置之度外,持续战斗着。正如剧中人物所说:“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一个是怕死的。”“唯一想的是,就是怎么通过那座桥。”
也正因为有这样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战斗装备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我军才能打赢了这场“桥梁保卫战”。细剖整部剧情,除了从班长刘浩视角叙述外,还从美方空军飞行员和高射炮兵的视角来叙述这场战役。
这几个视角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张译和吴京饰演的负责追逐美军轰炸机的高射炮兵的视角的故事。他们在保卫战役中,起着关键作用,在面对美军的轰炸,他们及时反击,为造桥、修桥提供安全环境。那个原本有些憨憨的张译饰演的高射炮兵,在看到自己的师傅——吴京饰演的高射炮兵,以及身边的战友在战争中一个个牺牲后,毅然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点亮了火焰,拼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最后几发高射炮,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掩护了自己的战友。
原本鄙视这个高射炮兵的美国空军,在看到他倒下后,刚说出他出局的话,就看到河流里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砌成的人桥,他忍不住说出一句:“原来你并不孤单,你还有他们。”连他也被这种坚韧不拔、甘为他人牺牲的精神打动。
中华民族,一个屹立于世界五千多年而不倒的民族,这个民族能够走到今天,正是那些敢于为国为民牺牲的先辈们用汗水血水乃至生命换来的。有国才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平日里,大家都是各司其职,做着自己的本分工作,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但是,大难当头,国难当前,不同的人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统一战线,共同战斗。就像面对这次疫情,我们也是空前团结一样。
事实上,这座人桥并不是一座普通的桥,他是希望之桥。就像剧中外国人惊讶说道:“这座桥为什么怎么炸也不会断?”他的疑惑在看到战士们搭的人桥时得到了解答,他也被这种甘为他人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所打动,这是自私的他们所没有的。
事实上,希望之桥亦是信念之桥,它代表了中华人民族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甘于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小人物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而这些小人物,因为他所拥有的不平凡的精神,终将不普通。也许,你也是这个国家最渺小最普通的一个人,像是一粒尘埃,不被他人看到,但是,你要相信,正是因为这些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兢兢业业,为国家不同行业持续做着贡献,我们这座希望之桥才会至今依旧如此牢固。
如果有空,去看看《金刚川》吧!相信你会明白我给你说这番话。
《金刚川》观后感4
国产战争片向来是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类型构成之一,从2017年创下将近57亿元票房的《战狼2》开始,一系列新时代语境下的战争叙事作品,无论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段下的战争内容,所致力的,都是以对战争关系新的思考和对中国军人形象的银幕再塑造,参与到对时代主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构建中。无论艺术上成败得失,中国电影人的艺术努力和拳拳之心首先值得肯定。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热映的国产片《金刚川》,就是新时代语境下战争叙事作品的最新大制作。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最后阶段的金城战役为背景,通过志愿军在一条名叫金刚川的河流上架桥保障大部队通过的故事,力图重现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影片中,担任架桥保护任务的志愿军高炮班,在武器装备落后且有限的劣势下,发扬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与空中敌机展开生死对决,经过一次次严酷的战斗,最后以全班壮烈牺牲为代价,完成了使命,掩护了大部队顺利过桥。银幕上的炮火硝烟,震撼着银幕下无数观众的视听;志愿军顽强战斗的形象,期以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祈愿山河无恙、祖国富强,是观众观影的共同心声;铭记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是银幕上下共同的情感旋律!
作为一部热议度极高的国产战争大片,《金刚川》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亿元大关,10天票房过7亿元,充分说明了作品选题之正确,回应时代主题之及时,社会观影期待之热烈。
但毋庸讳言,一些战争片,包括一些票房上获得成功的战争片,在思想性、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上未必都能获高分。《金刚川》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物塑造上的同时,其故事情节的编排和细节设计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可商榷性,例如把战争的宏大集体行为缩减到敌我双方个别战斗人员的对决斗勇甚至发展到个人意气之争,这固然方便人物性格的塑造、形象的刻画,但如果弱化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判断和表达,过分强调双方战斗人员之为“人”的个性——在美军飞行员身上,放弃了传统影视形象基于对侵略方非正义判断和表达的集体化、概念化“审丑”标识,代之以更趋中性的对个体飞行员专业性表现和基于优越感的傲慢性格表达;在我方人员身上,连作为正义身份标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也抽离不见了,为了所谓“接地气”,人物甚而惯性地延续了导演以往作品中角色的类似“痞”性——在此基础上“平等”地进行性格塑造和形象刻画,很可能造成貌似“客观”的战争表现,实则强化了艺术创造中与敌方的共情,这势必干扰观众观影的价值判断,削弱甚至造成电影思想的错误表达。
在《金刚川》中,还有许多从军事角度看难以自洽、为人诟病的细节,例如为躲避美军机的轰炸,邓超饰演的志愿军指挥员命令战士卧倒隐蔽,而他却骑着亮眼的大白马在现场指挥——顺便说一下,作为影片的首席导演,管虎执导的影片《八佰》,里面同样有一匹莫名其妙的大白马半实半虚地反复出现,导演镜头里的这个晦涩意象究竟要表达什么暂且不论,仅就艺术上的再次因袭而言,若非偏执,也是一种基于轻车熟路的讨巧;又如,两门高射炮被放置在玉米地里本为隐蔽炮位,战斗中却要在周围点上篝火,如果说是为吸引美军机而掩护架桥,但又不断交叉出现美军机连炮位带桥面一起炸毁的场面,其惨烈状让人产生的不仅是一种浓浓的战术上的失败感,更有对志愿军作战血性满满而智慧不足的压抑感;再如,战前对话中交代夜间作战对我方有利,而影片中美军机轰炸场面又很多是在夜间,且飞行员能打开护窗戴着纹丝不动的牛仔帽完成飞行战斗动作;前面的台词中为强调架桥的必要性,交代金刚川水深流急,无法涉水渡过,但影片镜头中的江面温和平静,毫无危险的感觉,结尾处志愿军还能在江中站稳,充满舞台造型感地用人体扛起一座浮桥,如此抵牾,也就造成很多细节意义的彼此消解。
应当承认,依托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金刚川》中一次次从不同角度反复叙述的战争场面,真实表现出了敌机的狂轰滥炸和我方的惨重伤亡,观之的确有视觉震撼力,所表达的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的顽强战斗精神粗看的确能感动很多观众的心。但经不住推敲的细节编排,却未必能有效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真实历史逻辑,观众口碑的分化既反映着影片存在的情节问题,也削弱着影片的社会观影效果。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关于我军胜利原因的哲学表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钢少气多”,以美军为代表的敌方则是“钢多气少”。《金刚川》的编导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并着力予以表现,但进入电影叙事艺术范畴,在如何以“气”胜“钢”上,无疑还有一个重要历史因素值得发掘和表现,即我军将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智”,如何表现这一点,也是影响影片艺术质量的关键。遗憾的是,影片恰恰在表现志愿军的战争智慧上,没有做足文章,缺乏妙笔亮点,遂使影片多少沦为“钢”“气”之争的简单机械演绎。不由回望《上甘岭》《奇袭》等一批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国产老片,那里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怎样一支叫人扬眉吐气的“智慧之师”!
在结构艺术上,《金刚川》显然杂糅了国产电影《上甘岭》的日记体和西方一些追求形式的电影人爱用的多角度空间交叉的叙事手法,有着新颖的形式感,但综观整部电影,其艺术得失也提示中国电影人,更应做好的,是剧情和细节的严谨科学编排,而要做到这一点,尤须把精力放在对历史和生活的忠实上,放在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扎实地挖掘和艺术化地有效利用上。
当然,对于一部从开拍到上映历时仅三个月的“急就章”而言,《金刚川》囿于种.种匆促,例如选景、情节打磨等等,存在上述粗疏也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它回应了重大时代主题,再次唤起社会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忆,唤起人们对保家卫国英雄们的敬仰与怀念,它是中国电影人在时代命题面前可贵责任担当的又一次体现。
《金刚川》观后感5
今天去看了《金刚川》,《金刚川》的口碑也是两极分化。总的来说,满怀期望而去,满载收获而归。《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
《金刚川》改编自真实事件,据一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用血肉之躯筑起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线的物资输送。
电影《金刚川》用过桥、修桥、护桥三个视角,叙述同一个故事:美军炸桥,志愿军修桥。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敢勇张铎在《金刚川》中,饰演的是炮兵排长张飞,张飞可以说是《金刚川》的核心人物。一开始时,张飞向吴京饰演的关班长汇报时,那诚惶诚恐的表情,欲言又止的样子、微微颤抖的肩膀,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张飞对关磊又惊又怕的心理。
这也导致,张飞给我的第一印象,让我误以为,张飞这个人物与张铎在《八佰》中的人物形象是一样的怂。“你莫跑!做个了断吧!”,当关班长牺牲之后,对着在空中叫嚣着飞过的美军飞机,孤注一掷的张飞的这声呼喊何等决绝。这时,张飞这个人物眼神里的坚毅已然和片头出场时的“唯唯诺诺”迥异。在一片血肉模糊的废墟中,看着已经牺牲的战友的尸体,张飞咬牙用破布条包扎残肢伤口,点燃了营地。
最后,张飞一人靠着一根树枝,登上了高射炮,满眼怒火,打落了美军的战机,为关班长和那些战友报了仇。
而张飞,在燃烧弹下,已经成了一座雕像。愿护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吴京饰演的关磊,也是《金刚川》的核心人物之一。因为关磊在战地抽烟被处罚,从高炮连长降为班长。关磊虽然是一身玩世不恭的痞气,但他有着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尤其是面对敌机轰炸时,毫无畏惧、视死如归。
因为是张飞的师傅,也为了保护张飞,所以强势的与张飞换了阵地,最终因为没有了炮弹,英勇牺牲。勿忘炮火回响,且将慷慨前行邓超饰演的步兵连长高福来,说着一口地道的山西话,也是电影的前半部分的亮点之一。一度给神情凝重的绝大多数观众带来了短暂的轻松氛围,忘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高福来的结局却尤为悲壮。被炸断腿后仍心系过桥的战士,靠在桥墩旁机械般地重复着一句:“不用管我。”
我的祖国
以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开端,以钢琴曲《我的祖国》结束。在最后,数万志愿军度过金刚桥的时候,放的这首柔和的《我的祖国》并不突兀。预示着,正是因为有哪些誓死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英勇战士,才有我们如今美丽、强大的祖国,和我们幸福的美好生活。
真正的英雄
《金刚川》不是纪实电影,所以和真正的战争会有些许的出入。可这并不影响这部电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战争很残酷,并不是我们记住的几个名场面,一组冰冷的死亡数字,以及那些都知道的人名。战争的胜利,是由无数不知名的先辈的鲜血换来的。那些死在异国他乡的,甚至连名字、连骸骨都没有留下的,十七八岁的少年,那些才是我们要铭记于心的真正英雄。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感人至深,一位志愿军战士的画外音问到:“你说,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以后会有人记得吗?”我想说:会的,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记得,永远不能遗忘。《金刚川》让我们知道了金刚桥,知道了金城战役,知道了那些普普通通的,十七八岁的少年义无反顾的上战场杀敌。
从这一方面来说,《金刚川》就已经成功了。
2020《金刚川》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