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最新4篇
积极解决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一起来看看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最新,欢迎查阅!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1
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文明乡风建设更是离不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为此,要求群众不说的话身为党员干部首先不说,要求群众不做的事党员干部先要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让“孝道传承、家风正气、诚实守信、节俭婚礼、厚养薄葬、节俭治丧”等新风尚典范得到发扬传承。同时,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严把入口关,真正让“德商”成为选拔农村干部、发展党员的决定性因素。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乡风文明建设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农村群众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要加大对一批优秀典型的表彰力度,从正面引导群众,也要抓一批落后典型,从反面对群众起警示作用。发挥农村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新风尚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来引导村民学、比、超。可以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最美家庭、好人好事、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来弘扬正气,严禁“指标式”评选,评选结果要张榜公示,强化宣传,表彰颁奖要“郑重其事”,过程要有庄重的仪式感,要让获评的群众有强烈的荣誉感,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对“反面典型”起到了有效治理作用。比如安徽某村将“不孝家庭”纳入了“不孝黑名单”并在新安晚报宣传,在全省属于首创,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增加投入建好阵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是交流、宣传文化的阵地。只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能“抓住”农民的思想。一方面要尽量争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让活动更加贴近农民朋友,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已有的健身设施、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文化活动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防止形成摆设。
强化宣教净化心灵。要在广大农村掀起除陋习、树新风的风暴,就要植根于广大农村群众内心,唤醒他们原有的淳朴思维,清新净化群众的心灵。让乡风文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头”。通过文艺下乡演出、送电影下乡、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典型宣传栏、公开表彰先进典型、普法宣传栏等方式开展正能量、主旋律、法制思维宣传,传播正确婚恋观、弘扬孝悌文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运用微信等现代传播平台讲文明话、传文明事。村居可以建立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微信群,群内人员随时转发具有正能量的信息、视频,形成相互正面牵引的作用。
完善制度指引道路。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指引村民走向乡风文明的道路。同时可以沿用传统的优秀“家规、族规”,做为法治、德治、自治的必要补充。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2
惊蛰节刚过,阻击战犹酣。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完全能够如期实现。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新冠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如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将对减贫进程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巩固脱贫成果,防范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难度也不容低估。对此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是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前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凝心聚力。此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一直开到县级。这是党的___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取得最后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充分信任依靠经过战斗洗礼的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要保持脱贫攻坚地区稳定性政策,各支力量拧成一股绳,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3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坚持目标任务不变、安排部署不变、完成时间不变的总要求,积极主动应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针对疫情影响,各级地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要求,着力解决难题,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地方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增设农业农村和脱贫攻坚、复工复产两个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两个工作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推进的作用,把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措施一项项落实到位,千方百计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级扶贫部门和村社区充分发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轻车熟路的优势,掌握防控动态,加强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群策群力动脑筋,指导开展疫情摸底、排查与防控工作。按要求对全部贫困户、基层干部和扶贫系统干部进行疫情监测,每日向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进行报告。
制定针对贫困群众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增强贫困群众应对疫情和脱贫致富的信心。统筹公益性岗位。鼓励增设临时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开展线上专项就业服务行动,应用现代化远程等手段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
促进稳定增收,提升脱贫质量。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有劳动能力产业扶贫全覆盖。强化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措施,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能力。壮大各地方集体经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开展扶贫资金、资产清产核资,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允许资产收益用于救助基金,动员组织开展防止返贫致贫自愿服务。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挑战,但无论如何,这场硬仗必须要打、必须全胜。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4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有些地区种养殖产品滞销、有些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减少...面对重重困难,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向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剑”,积极解决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