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2020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_《危机与世界秩序》学习心得5篇

燕玲分享

  认真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了解这场疫情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观后感3.png

  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一)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基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亚历山大·李普曼表示,当前我们仍无法判断此次疫情危机对世界政治和欧洲社会带来何种长期影响,新冠疫情是欧盟自成立以来面临的重大考验,应通过多边主义解决目前的新冠危机。当前欧盟仍面临着三重挑战:第一,疫情导致欧盟共同经济空间的碎片化;第二,欧洲目前缺乏统一的防疫政策,各国都对自己邻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第三,封城的经济成本高昂。另外,关于“新冠联盟”的争论正撕裂整个欧盟,彼此之间进行尖锐的指责,未来即使疫情得到缓和,经济矛盾依旧会上升,从而威胁整个欧盟的经济发展。当前疫情没有将欧洲国家团结在一起,反而让彼此的矛盾更加突出,欧盟在未来是否能充分发挥维系欧洲统一的作用仍待观察。

  中国驻吉尔吉斯、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原大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姚培生认为,尽管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不会冲毁整个世界的“堤坝”。疫情在全球所造成的有形或无形损失目前难以估量,显现的破坏性还在加剧。可以看到,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被注入对抗性因素,出现了有意将中国抗疫行动政治化的声音。同时,经济全球化面临了新挑战,国际社会出现一系列“去全球化”的声音以及“全球化终结”的论调。至于全球经济,虽然阶段性衰退已成定局,何时止衰转兴也较难预测,但疫情不可能根本摧毁已形成的全球经济共生体系。

  中联部原副部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力表示,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一、要做好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加剧、斗争全面升级的准备;二、要做好应对外部需求萎缩、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应加快国内发展布局,建设区域产业链,推动更多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内开工落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重任;三、要做好全球性粮食危机爆发的准备。统筹抓好春耕春种,保持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加大对粮食生产政策的支持和补贴力度,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大力推动农业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农业与粮食供应链有效运转;四、要做好国际暴恐势力回潮的准备,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二)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军提出,民族国家作用的增强并不必然削弱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的缺位明显,全球抗疫主要还是依靠民族国家发挥主导作用,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民族国家作用的增强必然削弱全球化发展的结论,当下民族国家在抗疫战场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非孤军奋战,同样离不开全球化的影响与作用。在全球抗疫呼唤国际合作这一背景下,迫切需要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没有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就难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难以持续性地推进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国际社会应努力化“危”为“机”,将全球抗疫阻击战作为实现全球化从低潮走向复兴的重要契机。

  重建政治信任才能推动全球化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曲文轶表示,疫情之下出现了逆全球化动向,其根源在于对原有基于经济逻辑的国际分工体系丧失了政治信任。鉴于当下国际形势,重建信任刻不容缓。疫情过后,北美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很大可能得以重新巩固,而亚洲经济圈由于价值观差异大、政治信任度低,全面整合的难度较大。价值链重构与国际分工格局调整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在达至新均衡之前必将经历一段时间的动荡。在此期间,各方仍有机会采取行动对调整过程施加影响,因此世界经济格局演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蔓延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海燕认为,由于疫情蔓延的范围和防控难度以及时间长度的不确定性,对各国经济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和拟一体化势力会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会更有市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可能会向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国内收缩,影响我国的全球产业投资布局和物流格局,尤其是影响我国全产业链体系的升级与完善。随着各国封闭国门,中国需要改变外贸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转而构建内贸与外贸并重的全球贸易体系,让跨境电子商务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阎德学表示,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此次疫情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的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如何成功应对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检验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和政府、社会基层及民众素质等综合能力的一场大考,其结果将对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个人素质作出评价,国际权力结构和全球秩序也将顺势发生变化。虽然国家中心主义成为防疫阻击战的最后堡垒,但无论是乘上诺亚方舟去躲避“大洪水”,还是心系苍生、义无反顾、群策群力的“大禹治水”,历史终将证明,只有国际合作才是战胜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出路。

  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三)

  2020年4月11日下午4时,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期“疫情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研讨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当前国内政治、经济领域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及海外华侨企业家,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解读疫情对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各位发言嘉宾针对疫情持续时间、世界经济走势、全球化趋势以及中美关系走向等重点关切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提出的“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一重要论述。

  担任此次会议主持人的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晓通教授针对疫情是否会引发经济萧条、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会不会受疫情影响,以及中国能否克服疫情、经济衰退与地缘政治“三环套”,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四位嘉宾依次进行发言。曾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工作的林大建女士率先对中国战疫中的群众动员能力优势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林大建认为此次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中国要在把自己事情做好的基础上发挥全球影响力;中国在西班牙侨民黄志坚以西班牙侨民当前面临的经济冲击为视角提出欧洲存在的经济窒息现象及可能出现的经济萧条;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探讨了全球经济冲击在金融、政治等方面的表现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巍重点阐述了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下一阶段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接下来,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作了精彩总结,列举三种可能的疫情发展情况,并提出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四大问题,提醒广大学者应深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对国际关系进行深入反思与研究。最后,发言嘉宾为热心听众答疑解惑,会议最终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下帷幕。

  两个小时的议程干货满满。会议结束后,听众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并翘首期盼下一次相会。

  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四)

  在疫情面前,我们都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赤裸裸地反思,在过去二十年里,我们几乎猜错了所有事件: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我们也几乎猜漏了所有事件:9.11、08年金融危机、“阿拉伯之春”、中美贸易战以及这次疫情。这么多的灰犀牛,我们哪怕猜中一次,猜对一次呢?没有,完美错过!但尽管如此,作为国际关系这门学科,我们还是要痴痴地分析、执着地预测、认真地建议。

  我们探讨疫情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这里就包括了疫情影响是什么,影响哪些方面、哪些地区、影响的持续时间有多长(会不会有第三波?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会不会陷落?)、疫情影响的传导途径是什么,中国怎么办(能不能趁势有所作为?)。

  100年前的今天,正好是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结束的时候。这场西班牙大流感从1918年的年头开始到1920年的年头结束,造成5千万-1亿人的死亡,全球几乎没有国家幸免,一战也因此而戛然而止。大流感结束后10年就爆发了金融危机,随后是大萧条,再接下来就是纳粹主义、军国主义的兴起,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最终导致二战爆发。由此可见,疫情、经济萧条和地缘政治冲突(包括文明、宗教、文化方面的地缘冲突)是造成我们20世纪大灾难的根本原因。

  而100年后,我们又非常清晰的看到了这三个元素同时出现。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百年未遇的大疫情、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最近因为疫情而引发的全球性恐慌导致的全球股市、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所引发的巨大动荡,人们普遍预测新的一轮经济衰退已经到了,接下来会不会出现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有就是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冲突和竞争,几乎在世界各个角落,尤以中美之间为甚。疫情、萧条、战争,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我感觉这三个因素相互勾连,相互影响,相互加强。疫情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萧条导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这三者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不能孤立的看。但它们之间到底是如何传导的?

  如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两方面:必然性的因素,也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我所谓必然性的因素,指的就是世界经济周期性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有起有落,还有一点因素就是大国兴衰的周期率。美国到底有没有完全衰落?什么时候完全衰落?欧洲的前途如何?这次疫情对欧盟而言可谓是“火烧连营”,欧盟会不会就此解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后应该也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说像疫情。但是这个疫情爆发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我想,偶然因素当中也蕴含着必然性,为什么会首先在中国大规模爆发?为什么中国又能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战胜疫情?这里的必然因素也许就是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说,历史这只“看不见的手”,先是把中国逼到墙角,让中国背水一战、然后否极泰来,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下子把中国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一个世界格局和秩序加速度变化的时代。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世界出现大的变化的时候,开始是很缓慢的渐进,后来就是暴风骤雨般的突飞猛进,而我们现在正在目睹历史上这暴风雨的迅速袭来,越往后加速度越快,对此我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在世界经济周期和霸权兴衰的过程当中,必然有些国家衰落,一些国家和地区崛起,而中国现在外交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如何在疫情、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能够妥善应对。

  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五)

  疫情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反思

  如果把国际关系理论当作一种高度抽象的模型,理论研究就是要找到模型的确定性因素,进而发现其发挥机制和最终影响。现有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一般围绕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两种方法论探讨一个确定性的国际政治世界。西方主要基于个体主义理解国家行为,整体主义主要从整体的结构和角度上来看国家行为。

  (一)世界风险社会

  邢瑞磊指出,对疫情的正确认识应建立在世界风险社会的前提至上。德国的社会学家贝克在1986年提出“现全球化时代这样的后工业化时代本身是风险社会”。国际关系理论从本质上说来是一种确定性之力,但是,这次疫情提出的不确定性治理,无法从传统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角度找到实质的意义。因为这个理论的模型是问题导向,不是理论导向。风险性社会最主要的特点即为不确定性指标,但人类希望建立一个确定性的社会。因此,人们应针对主要问题领域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进一步思考来转换成确定性的治理方式以此维持整个世界的稳定。近期澳大利亚发生的山火和多国遭遇的沙漠蝗虫灾害对自然环境及全球粮食安全造成冲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能源市场及金融市场形成一定程度地波动,构成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国际治理机制协同性

  针对当前国际社会的多重不确定性风险,邢瑞磊从国际安全、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三种理想的国际治理模式即市场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治理。将其落实的关键则是如何把多元行为体有效结合起来,即一种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往往体现在实现合力,而不是彼此竞争、互相拆台。这次疫情对全球治理的理论模式提供启发,即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元治理模式。防控疫情需考虑不同国家领导人采取的方针政策及东西方国家体制等一系列不同因素的影响。

  (三)国际组织

  关于国际组织的功能,中国学界对国际组织的理解跟自身的国际身份相关,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参与者,然后是模仿者,当前进入到倡议者阶段。受历史影响,中国更多关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领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但是,国际组织的类型是非常多元的,全世界共有7万多个大大小小的国际组织。他们对主权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涉及国家权力发展方向。国际组织的作用是大国之间实现和平冲突的平台。同时,有其自身最基本的运行逻辑,参与塑造国际规范以及发挥行政功能。在全球化的时代共识下,国际组织在治理的不同领域发挥的功能包括国家在里面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在国家直接相关的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一些技术性问题也会转向一种政治化问题。


2020观看《危机与世界秩序》有感_《危机与世界秩序》学习心得5篇相关文章

1.2020观看《英雄之城》有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2.观看2020致敬向疫而行的你学习心得体会5篇

3.2020看《国家监察》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最新精选(2)

4.2020观看绽放战疫青春有感

5.2020《国家荣光》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最新精选

6.2020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心得范文5篇

7.2020《雄关》第五集《青春战歌》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8.2020《见证》观后感5篇

9.2020《英雄之城》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上一篇:2020返校复学第一课观后感5篇_观看返校复学第一课有感心得

    下一篇:观看返校复学第一课有感作文5篇_学生观看返校复学第一课观后感

    4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