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这本书以"双百"人物的英雄事迹、感人细节为教育元素,以学生学习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教育主题,两者有机结合。读了这本书我感受至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精选篇1)
看完《感动中国》我有许多感触。我赞颂黄旭华的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对刘盛兰17年没吃肉,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大方的捐款助学感到震撼;对陈俊贵一生守望战友情而感动;还对段爱平贴工、贴钱、贴命、贴近老百姓而肃然起敬一个个人无一不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感动。
我被黄旭华淡泊名利、隐姓埋名感动。1959年毕业于上海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科研。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父亲临终前他也不知道,母亲从63岁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他和同事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成千上万的数据。1988年,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的第一人。是啊,他虽然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但是他却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我想到了水,他就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是人们却不能离开水。他虽不争,但这不争胜过争,他的不争使他变得伟大。我也要向黄旭华学习,学习他的无私、淡泊和他水一般的品质。
我还被刘盛兰感动。他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在73岁时成了孤寡老人。他为了让自己老到无力行动时有人陪他,他开始助学,这是他的初衷。可后来,他每天捐款,慢慢的,他对这些学生十分同情,他便省吃俭用,真正无私地帮助这些学生。正如颁奖辞写道: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是啊,他以无声诠释着大爱。此处无声胜有声,他的爱是无声的,执着是无声的。正是他这样默默地坚持,爱也积少成多,最后感动身边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无私付出,学习他的那份爱心,那份执着。
这些人,虽然平凡,但也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感动,他们甘愿做一滴水、一朵花,在无声处默默地付出,但带给我们的是最夺目的光彩。
《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精选篇2)
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我认识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这些人物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榜样。
张海迪吗,她虽然瘫痪,可她并没有埋怨老天爷对她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她让我明白: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王顺友,一位普普通通的马班邮递员,可他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却不普通。王顺友在高山峡谷间送邮行程达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四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百分之百。为了保护邮包,他曾纵身跳入齐腰深的江水,也曾与歹徒搏斗。为了这个简单又崇高的使命,王顺友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年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顺友用他的马背上的邮局传递着万金家书,他的执着让我感受到了这位绿衣天使的忠诚。平凡不等于平庸,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为王顺友写的吧!
虽然书中人物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有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是当代儿童和青少年一生的道德榜样。指引学生自我规划,让我们健康成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教育着我们。
"双百"人物的人生轨迹和高尚行为,启发、引领、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我们要以"双百"人物的典型来点燃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我们的终身发展之路。
《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精选篇3)
前不久我在我订阅的《感动中国》这本书上读到一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我是导游,先救游客》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文花枝的年轻导游发生的感人故事文章是这样写的:刚刚做了三年导游的文花枝,带领旅游团队行至陕西省洛川境内。由于下雨路滑,突然,一辆载重40顿的加长大卡车载着一车煤炭猛撞过来。一瞬间,一场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惨剧发生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当即晕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文花枝醒来了,眼前的一切似乎是一场噩梦:旅游车变了形,游客们血肉模糊,哭喊声、呻吟声、血腥味包围着自己。她被这一切惊呆了,自己被撞烂的车头牢牢卡在座位上,危急关头文花枝忍住剧痛,艰难的打出了报警电话,又立即向旅行社报告了事故消息。听到游客们的呻吟,她用尽全力大喊:“大家一定要坚持,救援人员马上就来了……”她的声音稳住了大家的情绪,激起了游客们求生的欲望。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看见血流不止文花枝准备先救她,但文花枝却吃力的说:“我是导游,我没事,先救游客!”但救援人员看文花枝伤重便不顾他的请求先救文花枝。文花枝再次喊道:“拜托你们先救游客,我年轻,我挺得住!”救援人员这才放下她去救游客。在救援人员救游客时她还用尽力气喊:“加油,加油!”知道在确认车上没人才叫救援人员把自己抬下车。
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我们这个和谐文明的社会里,就需要像文花枝这样的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在生命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开始就应该学习文花枝的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时时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精选篇4)
共建美丽地球家园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中国故事》版记录下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2000年—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植树造林,为世界增绿降碳》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中国的“绿色传奇”。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天然的风口地带。绿色,曾是右玉最稀缺的颜色,如今成为这里最厚重的底色。
“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这曾是右玉人种树时面临的困境。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第一年栽好的树,可能立马会被狂风黄沙吹走。但右玉人不服输,咬定目标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种树的时节,干部群众、男女老少一起上,大家抢着干、比着干,终于将不毛之地变成满目葱茏的塞上绿洲。
500公里外,另一个“绿色传奇”引发全球关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先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塞罕坝的年轻人》讲述了“林三代”们紧跟前辈脚步、续写塞罕坝传奇的故事。
2007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范冬冬选择来到塞罕坝。15年间,他在这里安了家,一步步从最初的技术员,成长为主管造林与育苗的中坚力量。
到2011年的时候,树苗容易活的坝上地块,造林任务已经顺利完工,剩下的全都是山高坡陡、立地条件极差的“硬骨头”地块。坡面直栽难度过大,范冬冬与同事们反复讨论后决定,先在平地育苗,成功后再将树苗移植上山。运苗绝非易事。一株苗浇透水后足有七八斤重,一个骡子要驮两筐苗,踉踉跄跄爬一段,就累得呼哧带喘,甚至还有滑坡的危险。骡子上不去的地方,就只能靠人工背运。一人背上十几棵,筐上的麻绳在大家后背上留下了一道道勒痕。
“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这是塞罕坝攻坚造林秉持的理念。近60年间,三代塞罕坝人成功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坡变为万亩林海。
一片片林海在中华大地上铺展,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让动物有了更多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让通州的兔子能一路跑到延庆去”》介绍了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变化。
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示范区东园望山阁附近,种着一大片混交林,这是为方便野生动物活动而设置的缓冲区。此处没有人造景观,尽力减少游客的干扰,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人类活动区与自然留野区隔离开,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处静谧的栖息地。
细心的人走到温榆河公园西园码头附近的保育区,会发现一些看似随意堆放的枯枝杂草。实际上,这些是人造灌木丛,相当于为野生动物们搭建的“安置房”,可供刺猬、野兔等小动物遮风挡雨。像这样的人造灌木丛,在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共营建了2200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山峦披上了绿装,越来越多的河湖也荡漾起了碧波。《清澈的湖水回来了》记录下水之变。
位于河北省安新县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20世纪80年代初,淀里水质清澈,水舀上来就能喝。之后,水质变差了,一些河段一度呈现“酱油色”,气味刺鼻难闻。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5年来,河北全省上下合力打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103个淀中村、淀边村,因地制宜配建起115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全部导排到淀外综合利用。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儿时记忆中的白洋淀慢慢回来了。”安新县安新镇王家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说。如今的白洋淀,初春,芦芽竞出,满淀碧翠;盛夏,荷花绽放,岸柳如烟;金秋,芦花纷飞,稻谷飘香;隆冬,白雪皑皑,坚冰似玉。
绿水青山来之不易,背后是系统治理、制度护航。近年来,河长、林长、田长等专属守护者在各地上岗,《“有问题,找林长”》讲述了林长制带来林“长治”的故事。
“老高,快来看看!有十几棵毛竹被破坏了!”2020年8月的一天中午,一通来电让高昭梁心头一紧,他跨上摩托车就往现场赶。
高昭梁是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梅岭镇立新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级林长。老高赶到毛竹林后发现,十多棵约9米长的毛竹齐刷刷倒在半山腰,他用手摸了摸竹子横切面,湿乎乎的,他判断,毛竹被锯断没多久。经过向附近村民打探,他很快锁定了盗伐人。“对方一开始说自己是清白的,后来看躲不掉了,就威胁我少管闲事。”
“这哪是闲事!我是林长,你们盗伐,我就要管!”高昭梁毫不退让,自知理亏的盗伐人最终承认了错误,并向森林公安缴纳了罚款。
《2022中国故事》观后感范文(精选篇5)
我爱美丽的祖国,她有壮丽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智慧勇敢的人民在中国这片丰富多资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生生不息,她环绕着青山绿水,拥抱着江河湖海,她是一个美丽的国度,一个令人向往的殿堂。
1949年10月1日,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冉冉升起,谁不为之动容,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这只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站起来了,中国这只翱翔九霄的雄鹰飞起来了,中国,这只受尽折磨巨龙腾飞而起!这一刻,我们自豪地高呼“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圆满成功,嫦娥飞天,天宫对接,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跨越,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竟技能力和顽强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展开的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从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世博会成功举办,充分反映了祖国的实力,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国体为世界上地理形态和人文资源最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集纳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地带,生态类型和地貌景观,还包括各地气候的巨大差异和丰富的自然物种。中国自然景观可谓是移步换景,而且绝不重复,神奇的大自然也偏爱中国这块宝地,造就了数不尽的名山胜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沙滩,森林草原,而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更是碾作成泥融进祖国的山山水水里,融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肉里。
作为中国的少年,作为跨世纪的新主人,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一定要不负重任,报效祖国,让伟大的祖国---东方巨龙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让我们再一次由衷的呼喊“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腾飞吧,中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