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杀人回忆》影评观后感_真实事件改编原型杀人犯被抓

若滢2分享

  这部电影不是一部传统的刑侦片或悬疑片。整个故事就形式而言,是一部叙事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杀人回忆》影评观后感_真实事件改编原型杀人犯被抓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韩国电影观后感一

  看完第一感觉是怎么就没了,凶手到底是谁呢,虽然故事的一开始有说明这是根据韩国一起真实案例改编的,真实案件中至今仍未破案。看完之后个人思考了凶手的可能性:

  1、光昊的爸爸,因为光昊在临死之前说到凶手时,有说到他见到三次凶手,而且一直提到火烧他的人,一开始光昊被逼造假时他父亲的行为,可能是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可能是他知道儿子根本不是凶手,他才是。

  2、朴兴奎。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因为杀人时歌曲都是他点的,而且汉城警官问他的问题他答不上,至于精液的问题,可能是那个手淫的人事后去手淫了,最后汉城警官跟丢了他,结果就死了一个女孩。不过也可能是导演刻意去营造的一个陷阱。

  3、手淫男。变态凶手,杀完人之后喜欢重新返回现场看看自己的作品

  4、学校短发女。首先该女子短发,像个男人,手很纤细,山上被害的女人一开始见到生人的反应,可能是怕被短发女发现,她提供了凶手的手像女人,但其实可能就是女人呢,因为所有的女人其实被强奸了,但是不是人为,而是道具施行,而且传言有时候并非空穴来风、

  5、其他的陌生人。光昊开始说看到的人很英俊,最后小女孩看到的人很普通,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方面导演刻意这样安排,暗讽那个时代的人才是凶杀者,另一方面,可能凶手就是其他的人

  故事整个都是围绕相同手法的女人的奸杀案展开叙述,一开始是胖子警察没有大地方的经验,各种打人逼供造假,到后来的变化。汉城警察一开始表现的很不屑胖子警察的那一套,到后来却变成了他,甚至差点杀了嫌疑犯。故事主要是说了奸杀案的调查过程中两个不同背景的警察的心路变化,其实这个就说明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去改变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最后才发现,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导演的心是很大的,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很多。电影还是很好看的。

  韩国电影观后感二

  看完《杀人回忆》以后才发现两个小时的电影原来可以包含这么多内容,上个星期看过的《暴雪将至》就像是餐前点心,一点点的热量来垫一下肚子,《杀人回忆》才是正餐,能吃到饱腹那种。

  电影内容多却并不庞杂臃肿,反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叙事的手法。

  影片开头金黄的稻谷田地里阳光明媚,一个小男孩在田间抓蚱蜢,逮了一玻璃瓶。让人看得完全云里雾里。或许在影射寻找罪犯的过程就像是在茫茫稻田里寻找充分隐蔽的黄绿色蚱蜢的过程。特别是之后朴警官在驱赶稻田间破坏证据的小孩们时,那个小男孩完全模仿朴警官说话,甚至连喃喃自语都模仿下来,更像是导演给我们的一个小小暗示,抓犯人就像稻田抓虫,虫是有很多但哪个才是自己要抓的那个呢?三个嫌疑犯,第一个是目击者,第二个暗地里拿女人内衣自渎,第三个更是与案情有密切关系,每一起案件案发时都会给电台写明信片点歌。三个都是蚱蜢,但哪个才是真正的变态强奸杀人犯?电影告诉我们,三个人都不是,最后最相像的第三位嫌疑人反而被现代科技给否定了,不过现代科技也有差错的时候,毕竟那个时候DNA比对技术还不成熟,时间、采证方式、其他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错误结果。

  影片最后也没有告诉观众究竟谁才是最后的凶手,可能这就是电影受限于现实的地方,因为现实中凶手并没有被绳之于法,不过导演也给出了一张意味深远的答卷,朴警官的表情似是震惊又像是陷入另一个陷阱圈套的困苦。小女孩说:“就是一般的长相。”告诉我们1、凶手还活着 2、凶手长相普通。到底是哪只普通的蚱蜢呢?朴警官大可以将当年的嫌疑犯都找到让小女孩认人,但是他已经不再是警察,他没有权利没有义务继续查案,甚至有可能案件也已经超过了申诉日期,老朴当时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还是说他回忆起了过去的那段时光,还是震惊在这个案件终于还是搁置还是让那只蚱蜢逃之夭夭了?

  电影叫做《杀人回忆》,但是电影却是用警察探案的角度描写,当然这是肯定的,因为以现实为根据的这起强奸案并没有抓到真凶,无法得知作案人的心理和行为故事很难构思一部电影,即使是强行编造出来也失了原味。用探案角度明显容易一点,也更容易让普通大众接受,甚至电影的含义也从区区悬疑转向更深的社会意义。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解释,这部电影其实是导演的一部钓鱼片,钓的就是真凶,电影就是放给现实中逃之夭夭的强奸犯看,你看你做的这些事,我就是放给所有人都看看你的这件事,让大家永远都记住要抓住你。你别以为你不再作案后就可以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不,你的过去我给你用电影永远记住,你要一直活在愧疚之中。

  韩国电影观后感三

  接触电影少的人可能不太会有这样的感觉,商业片充斥着各大影院的荧幕,粗制滥造的很多,每逢发现或者遇见一部好电影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心灵一次次触荡了平静,不惊人的波澜在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昨天晚上看了《杀人回忆》,看完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部用心来拍的电影,不一样的电影。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看了《追击者》,有人推荐了《杀人回忆》,昨天专门看了下。从名字来看本以为是一个杀人变态狂之类的讲述犯案回忆或者侦探片子之类的东西,看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想错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改编,开篇就告诉了观众,至今凶手仍然没有抓到,暗示着有那么一个观众可能就是影片里的主角……

  朴警官是韩国京畿道华城郡的本地警察,办案秉承东方传统司法“预设有罪”的逻辑,他跟徐警官的第一次互动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色彩,没定案就先飞脚踹人。凡事凭借他“巫师”般的眼睛作第六感判断,诱导嫌疑犯承认犯罪。就像局长问他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强奸犯一样,在执着而自信的双眼之前,真相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真凶和受害者变得如此相仿。这个镜头使得审判者显得如此迷惘,如此虚弱,是正义和邪恶如此接近,也间接否定了这种执法方法。

  朴警官以一个被动接受案件进行调查的人,到自觉自醒进行自主选择生活的人,他用什么疑惑目光看待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又以怎样的热泪遗憾放弃了这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曾经付出过的青春,贡献过的热情,合作过的伙伴,最后的无果而终,在这之中,风色迷离的广阔天地,沉默起伏的麦浪,百味杂陈的人生体验,无法释怀的内心伤撼,远去的时代卷起答案,卷起真凶,卷起每个人的经历,卷起属于它的牺牲品和得逞者,静静逝去,成为每个经历者心头一副隽永静止的油画,明媚阳光下一段挥之不去的苍茫岁月,共同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奋斗,挣扎,失去和获得。

  整个影片节奏把握很好,缓缓的叙事,影片开头小孩子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嬉戏玩耍,其色彩和镜头都是那么的舒缓,可是突然尸体的出现立马把人心抓住,很快切入主题。我感觉影片的大部分时间的节奏都是舒缓的,更像是一部生活化的影片而不像是警匪或是刑侦的那么让人提心吊胆!但舒缓中也有紧张的时刻,有一段给我映像深刻,徐警官和朴警官两队人都在暗处发现那个猥亵者,这时的气氛还是静谧的,当那个猥亵者突然把手电筒一扔,掉头就跑,三个人也同时开始追逐,此时的背景音乐陡然响起,而且节奏十分强烈,以至于吓人一跳!这样的节奏转换影片中还有很多,我感觉处理的相当好,让整个影片松弛有度,扣人心弦。

  影片中,从汉城过来协助办案的警察,本是一个沉着,冷静,有个良好素质的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硬生生的要去枪毙他认定的却因为DNA验证无辜的疑犯。社会惯性的力量,让每个人不自觉的成为社会的刽子手。可怕的是,警察们最终没有找到犯人。尽管在他们查案的过程中,已经查到了很多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傻子,他看到了凶犯作案的过程,他后来又说出了凶犯在小时候曾经把他丢进火里,说明凶手肯定是个长期在本地居住的人,但是他们却一心一意的让新抓的疑犯招供。尽管一个幸存的受害人说出了凶手的手很温柔,像个女人。但是他们却把一个刚过来三个月的人死死的抓住不放,就是因为他点了歌曲,他像个白面书生,手很温柔。

  当然,在一个乡下小镇,很难让那些警察象无间道里的神探一样。还有那个年代,韩国军人统治时期,示威抗议的,镇压反抗的。哪里还有人去管一个小小的案件呢,所以本知道雨夜凶手要行凶,却抽不去人力去预防,因为都被抽调去镇压抗议的人去了。

  影片在播放到结尾的时候,我同时又萌发了另一个假想:因为电影故事是取自1980年代中期的真实事件,罪犯一直没有落网,所以在这部电影上映时,如果罪犯还在世,当他看到这部电影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突然有这种奇异的想法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许他会产生一些后悔之意,也许他会再想去犯一次罪,也或许电影更多的只是勾起他那“杀人的回忆”。

  韩国电影观后感四

  很难讲我看完奉俊昊《杀人回忆》之后的震撼之感。它看似是一个有好莱坞悬疑外壳一般的商业电影,但反类型的是,奉俊昊最终让真相逃之夭夭,却比讲出真相的效果好千万分。电影在讲的不仅仅是一桩悬疑杀人案,讲的也是80年代韩国军队政府独裁的社会语境,不是因为电影讲述杀人才压抑,是那个年代一切都如此压抑。

  最让我赞叹的是,电影对演员情绪和拍摄细节的拿捏,演员的脸不再那么抽象,比如极其打动人的表情或动作是“微微痉挛”,被奸杀的少女如是,被严刑拷打逼供的嫌疑犯如是,走向内心真相绝境的警官在雨中举起枪,那柄枪亦如是。且,电影从情绪到内容和演员表情全部呼应,均在“微微痉挛”。结尾,警官再次回到最初的案发现场,一片暖意的金黄之中,他的眼看向镜头,几乎和得不到真相的观众一同抽搐。

  色调是暗的,因为奉俊昊是黑色幽默的。色调也是冷的,因而只要有些许暖色就会让人印象深刻。除却每每拍摄第一次发现少女尸体的现场,总要用近乎梵高一般的黄而暖以外,残忍的还有法医从第三具少女尸体下夹出的桃,算上桃核,一共九块,啪嗒啪嗒放进铁盘,几乎是粉嫩滴水,让人依旧有食欲的桃,想了想,大概是导演不屑用少女肉体博眼球,而以桃代喻躯体。无论是白色的蕾丝内衣、金色稻田还是下体中夹出的粉色嫩桃,均是经过导演镜头调控,用情节将幻梦温暖加以精心摧残,绝非cult之作,它那么真,因而近,因而震撼。

  韩国电影观后感五

  这部电影不是一部传统的刑侦片或悬疑片。整个故事就形式而言,是一部叙事片。导演借由一个没有结案的连环杀人案,逐步展开叙述,并最终展现出它内在的观念:“每个人都是罪恶的,罪恶隐藏在普通人,平凡人之中”。

  讲电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矛盾,矛盾让整部电影有血有肉。

  矛盾其一:

  电影中的两个探员的性格迥异。朴探员属于本地探员,做事鲁莽,喜欢和自己的小弟严刑逼供犯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高等的教育,知识水平有限,相信自己的直觉。例如他破案的方式,他对于美国和韩国的区别的论述,甚至为了得到犯人的容貌,他还求助于巫婆。邹警官来自汉城,受过高等教育,行事较为理智,喜欢调查各种线索,通过科学和推理来破案。他英俊潇洒,帅气有型,但是为人有一些孤僻,颇看不起本地探员。

  朴探员和邹警官

  矛盾其二:

  电影中主要嫌疑人,有傻子,性心理变态的工人,阴郁难懂的退伍军人。他们每一个都是弱者,是社会的底层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傻子对那些侮辱自己的人,心中隐藏着仇恨和罪恶的种子,但其本身的弱小,让这些幻想并没有实现。他是罪犯强奸过程的目击者,他能够回忆起一些细节,却最后被火车撞死。他曾经看到过罪犯的脸,警察试图让他指证最有嫌疑的退伍军人,但是当他看照片的时候,他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认同。他疯跑之时说的话语,也是导演的一种暗示。

  傻子其实也挺吓人的

  性心理变态的工人似乎也是一个悲剧,全家靠他一个人来养活,他要负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照顾病卧在床的妻子(似乎因为身体的问题,不能够与其进行性生活),和两个岁数较小的孩子。他在人前似乎是一个虔诚的__徒、好丈夫和父亲,但人后其存在变态的性幻想。

  阴郁难懂的退伍军人背后有着许多故事,内向倔强,从其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出,他也属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谁比他更像杀人凶手,但结果却让两位探员很失望。

  退伍军人这小眼神,多像杀人凶手啊

  矛盾其三:

  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军政府时期不间断的示威游行,居民习以为常的防空演习,媒体的过分报道。这些都穿插在整部电影之中,并在极大的影响了案件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证据都是因此而被毁,导致了最终案件难以结案。

  这些矛盾导引着整部片子的发展。观众跟随探员破案的节奏,以为自己逐步的接近真相。当调查找到疯女人的时候,案件有了新的进展,也带了一波高潮。“手”似乎是重要的破案要点,沿着这一蛛丝马迹,以及片子中的《伤心情人》歌曲的播放日期,最终找到了退伍军人。他似乎符合了杀人凶手的所有要素。一切似乎都尘埃落定,但是仍旧缺少可以起诉他的证据。两位警员一方面依赖着唯一的目击者——傻子,另一方面,又紧紧的抓住救命稻草——DNA的检查报告。然而最终结果让观众大失所望,目击者傻子被火车撞死,DNA检查报告却显示了相反的结果。警员认为这一切都是假的,一贯理智的邹警官也变得情绪化,想要杀死退伍军人(最终没有得手)。观众似乎以为这就是最终的结局。

  然而这部片子并没有真正的以此为结尾。镜头一转,时间定格在2003年,昔日的朴警官已经转行,孩子有了两个,虽然已经转行,但是有些习惯仍旧难以改掉。他一直没有忘记十几年前的那场案件。偶然一次机会,他又来到了电影开头的事发现场,稻田依旧,排水沟依旧。一个小女孩质问主角,你为什么要看这个?他回答到,没什么。小女孩无意中说:“几天前,也有一个人来到这里,看同样的事物,但是他似乎感慨许多年前的事情”。

  再回第一次现场

  这一刻,小女孩的话语如闪电般击中了朴警官。朴警官意识到,这个人就是那个凶手。

  于是他问那个人的长相,小女孩回答到:“很普通啊,很平凡的那种”。定格的最终画面里,朴警官含泪,睁着双眼,面向观众,仿佛看向凶手。

  凶手,就是你吧

  最后

  凶手到底是谁,并不是这部片子的重点。这部片子优秀的地方在于他通过几个嫌疑人以及受害者的语言和回忆来构架出一个迷局,而迷局的最终也没有答案。因为这个罪犯就是普通人,可能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或农民,谁又能发现他呢?

  也许罪恶是我们每个人潜在的本性。

  罪犯就隐藏在普通人之中。

    14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