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春林分享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设立公祭日是为了让人们勿忘国耻,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

12月13日上午十时整,很多人聚集在南京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学生骨干主题教育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大学的学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四个月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民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民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

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

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

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而是作为一段永不被尘封的历史让后人永记于心!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4

1937年12月13日,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入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开始了长达6周的惨无人道的烧杀_掠,致使多达30万以上无辜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日本右翼分子选择背叛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肆意篡改教科书,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着实让世界人民都为之感到震惊。

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右翼分子就能全盘抹杀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受害者名单可以作证,当时任留在南京的外国记者们的口述笔录可以作证,战后审判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上的供词可以作证。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死于南京大屠杀的同胞亡灵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爱好和平的世界各族人民也不会答应。

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开展,也意味着中华儿女开始向日本右翼分子做出反击,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说明的国家对“国耻日”的重视,也说明中国不忘国耻的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老去和逝去,国家公祭日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国家公祭日的举办除了证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更具有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的胸怀如海似天,只要日本勇于承认历史,中国人民就会对其抱有真挚的感情。希望日本方面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严肃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问题,认真吸取历史教训,方能保证中日关系的和谐友善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牢记历史并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让我们从苦难中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让我们拥有建设祖国的动力。只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方能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方能让全天下的中华儿女实现伟大中国梦!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

今天是2020年12月13日,也是第_个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远去的硝烟重新浮现,让人民遭受的苦难再度重温,举国公祭,为的是在不断坚守和平发展、向往和平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对和平的祈愿,许愿墙上的种.种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过去我们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历史的惨痛经历中不断珍惜现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对过往的屈辱和苦难时刻警惕,不断砥砺人性道义,审时度势,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用浓浓的爱国情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入侵南京,进行了40多天毫无人性的大屠杀,共残害了30多万生灵,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无法将这一天这一天承从记忆中抹去,这一天满是屈辱和苦难,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的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当历史翻过这一页,留给中华儿女的是远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来,如今的中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国人都应该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中华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保证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们无怨无悔,甘心奉献个人的青春铸就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这种精神,是爱国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我们要把这种爱国精神落到行动上,时刻牢记时代使命,在奋斗前进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国家、民族放在人个的前面,努力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最新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00字

关于2020年国家公祭日活动的心得体会感悟五篇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篇2020

2020国家公祭日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心得体会5篇2020

2020最新第六个国家公祭日感想心得800字大全5篇

2020国家公祭日活动大学生有感心得600字3篇

2020关于国家公祭日活动的心得体会

2020年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的心得体会五篇

2020国家公祭日教育活动总结心得体会600字5篇

    7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