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

新华分享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书心得微课制作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书心得微课制作(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1

大概是在今年的11月份,我们语文组开教研活动,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上,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而且对它既好奇又冷淡,它就是“微课”。丁艳萍老师受邀为我们讲解了微课的含义及制作方法。乍一听,“微课”,我想当然地理解为是一堂微型的课,我们现在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还微型,那多少时间算是微型呢?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后,我才明白,原来“微课”,不是指老师在讲台上与学生面对面地教学,而是通过网络来学习,即ppt加头像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当时我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很难制作。这次教研活动,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听到了一个新知识,所以好奇;又因为我现在抽身乏术,听了之后也没放在心上,更没有想去制作,所以很冷淡。

过了一个月以后,我接到了丁老师的电话,她居然要我制作微课,我真是大吃了一惊。在电话里,我简单询问了一下具体如何制作课件,丁老师给了我回复,之后丁老师说给我发一些制作微课的软件,我按照她说的话,接收了丁老师发来的软件,存好。自从这次电话后,我完全把丁老师要我制作微课的事抛在脑后了,管都没管过。大概过了半个月,这时丁老师打电话来了,我一看,心想,怎么办好呢,自从那次电话后,这半个月我没着手准备微课的事,心理这时候是说不出的感觉啊,后悔当初怎么就没了解下微课呢,顾不了这么多了,先接了电话再说。果然不出所料,丁老师打电话来就是询问我微课制作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就敷衍说,我正在准备当中。当时说话的时候心里十分没底,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啊。丁老师十分热心地说,如果我在录制的时候有困难的话,她可以帮我录,而且我们约定好了一个时间,由她来帮我录。

这下,我知道已经不能再拖了。离我们约定的时间只有6天,对一个对微课完全没接触过的人来讲,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把微课录好,但我下定决心我要认真地去准备,绝不辜负丁老师对我的一番关心与期待。

首先,准备录制微课的素材。微课的基本要求是要在5分钟之内就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重点来讲解,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基于这样的一个要求,我就留意我上课的时候所讲的一些知识点。每次上完课后,我总会把之前选好的素材推翻,真是苦恼啊!最后我确定了一个主题,就是探究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经过,因为我觉得这个主题基本符合要求。

其次,准备录制的课件。在准备课件之前,我先把丁老师的生命工作阅览室里的所有成员录制的微课看了一遍。接着又看完了所有的关于微课制作的视频讲座。最后,我还看完了丁老师发给我的关于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等等。在做好一切之后,我对如何制作课件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课件页数大概五六页,以美观、大方、简洁为主,按照这些想法,我开始制作了我的第一个微课的课件。

最后,准备开始录制微课。准备好素材和课件后,我选定了晚上来录制我的微课,因为在晚上会比较安静,没有什么杂音。一开始,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背素材的坏境中,读了五六遍之后,我就尝试着背诵了,背了几遍之后,我觉得应该可以了,就准备要录了。但是我不知道准备的素材大概几分钟能完成,所以我没点课件。我先对着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6试录了一遍我准备好的素材。这不录不要紧,一录吓一跳啊,我发现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时间稍微长了一点,5分多钟;二是录屏中的我时不时地眨眼睛。看完之后,不行,我觉得我还要多试几遍。经过之前的录制,我简化了一点素材,录制的时候尽量不眨眼睛了。录制第二遍之后,时间上是差不多的,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眨眼睛的次数比第一遍的时候少了一些,但是由于过于专注于不眨眼睛,导致的结果是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声音也没有一点变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接着又开始录第三遍了,我结合之前两遍的优点,改正之前的缺点,又录制了一遍,这次我是边点课件,边讲来着,讲完之后,哈哈,原来,我就只顾着讲课来着,忘了点课件了。哎,再来一遍,在录制第四遍的时候,我心情放松了许多,素材也很熟了,录完之后,我初步满意了。我自我安慰来着,心想,这是我第一个微课,肯定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以后会越来越好的。看来,要录好一堂微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以为讲个5分钟,小菜一碟,可真正上“战场”了,才发现问题重重啊。

经过这一次录制微课的经过,我感受颇多啊!心里想当然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只有亲身去实践了,才知道其中的难处与艰辛,这就应了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这对我以后的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能过高地抬高自己,也不能过低地小瞧别人,一切应当谦虚而行,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进。

最后,我真心感谢丁老师,因为有她,我知道了微课;因为有她,我制作了微课;因为有她,我挑战了自我。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2

8月上旬,我有幸去襄阳电教馆参加了微课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胡铁生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当天下午我们还去了天容中学听了一节微课讲授课,课后,我市教师和做课老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天荣中学听完方莹老师的课后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王莹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3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4

20__年的金秋,迎着铺面而来的“微之风”,我们一行十四人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参加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组织的微课程专题培训。尽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培训的费用却很高,有失望有印证更有启示,总之,短暂的培训为我们揭开了微课程的神秘面纱。

微课其实很简单

微课就像这次的培训,很简单。一天半的培训,其实内容很少,老师讲讲、学员尝试、专家点评,像平常我们上课。本次的主讲是李玉平老师,一位来自美丽大草原的汉子,微课程的创始人,亲切随和,会场上常常会响起他爽朗的笑声。简单的开场白,他就结合着板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做微课程,目前常用的微课程类别以及做微课程的内容,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简洁的话语,清晰的思维导图,最后定格在一句话:微课程是个思想活。是的,微课程其实需要的技术含量真得不高,但创意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讲话就像课堂的导语。接下来的微课开发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来自遥远的深圳的两位教师:舒翠萍和程俊英分别就微课制作的两种常用方式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培训,有PPT的制作,也有录屏方式的操作。而这些,其实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版本和软件,东西原本就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老师来指导,手把手地教,这算是到了上课的新授部分。学习了新知识,总要尝试练习,这次的培训要求自带电脑,现场操作练习,自己尝试制作微课程,专家组的老师给予点评辅导,算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我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外行,但老师所讲的这些至少现场是都达标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反复练习中,肯定能运用更自如。

点评我的微课作品

听了一上午的讲授,我印证了我所理解的微课程其中的一种形式:在3-5分钟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用相应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加上音乐的渲染,制作成能自动播放的PPT。李老师重点针对教学谈了微课程的设计,说实话,我一直不太赞同这一点,学生在咱的课堂上那都不听当当,还指望他们回家对着视频看,我觉得不靠谱。不过,微课程其实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短小精悍,很能触动人心。我想到了上学期例会汇报制作的《花儿朵朵开》,当时完成了,自己都很感动,老师们反响也不错。我想知道我制作的这个算不算微课程,在李老师的团队里会给予怎样的评价,我更想听听老师如何点评。于是,中午我想办法下载了这个ppt,根据老师的讲解转换成了视频,然后交了上去。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这么高级别的培训。梳理这次微课的培训,给我三点启示:首先,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微课的深度开发。第二天,微课团队的专家又结合着《花儿朵朵开》和大家交流了关于微课深度开发的问题,李老师点评,单独的这样一个作品,顶多是学校的一种宣传方式,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发,那就可以整理出一系列的微课,比如每一项校本课程的介绍;校本课程里某节课学习难点的介绍等等。他又列举了他女儿针对拼音iuy的学习,就开发了十多集的微课,他认为碎片越小,越便于师生的使用。尽管有的观点我保留,但将校本课程做成系列化微课,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其次,李老师团队那种自发的研究精神。用李老师的话说,最早他并不是做这个的,就是用了辅助研究的,他作为教研员发现有的问题给老师讲了,但不够清晰,不便于老师反复研究,于是就慢慢做成了这样的微课。一位年龄已近退休的老师,能以这样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去做研究,令人敬佩!最后,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和谐愉悦的培训之风,没有装腔作势的老学究面孔,台上无论坐的是谁,都是在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做微课的故事。真诚的交流,现场的演练,深夜大厅的交流,都定格成一幅幅照片,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最后,推荐几个网址,和大家分享,更期待有兴趣的老师也尝试用微课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5

很幸运参加了在泰州举行的“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让我收获满满。会上,魏星、薛发根、宋运来、张敬义、丁雪飞五位特级老师分别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做了报告。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名师的教学报告,收获很大。

一、 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回味无穷。

五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课例体裁有所不同。魏星老师执教的是古诗《清平乐 村居》,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宋运来执教的是微课程作文《急吼吼》,张敬义老师执教的是《放飞蜻蜓》,丁雪飞老师执教的翻转课堂《黄果树瀑布》。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课堂上精彩不断。魏老师扎实幽默,张老师循循善诱,宋老师激情四射,薛老师厚实稳重,丁老师清新有活力。五位老师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奥妙。但是,五位特级教师又同时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坚守不变的东西。

1. 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教师只在有疑难处点拨,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薛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懂得剪枝的学问中蕴含的道理。薛老师教学此部分时水到渠成把教学的难点化解,学生很容易的懂得了道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教师只在重点、难点处稍做点拨,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 充分体现语文课学习中语用的教学。

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清平乐村居》,魏老师指导学生从理解难懂的字义、诗句意思,了解作者入手,循循善诱,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了解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渐渐进入诗的境界。看似简单的一首词,却在魏老师的引导下,上出了厚实的语文味道。整节课学生动口、动笔贯穿始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下的语文课教学重视“语用”的思想。宋运来老师的《急吼吼》、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都有引导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习得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幽默。

课文朗读的指导,品味词语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以及体味写法、练笔训练等无不体现了扎实、有效的特点。老师们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原点的思想,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有益的思考。

二、平实的教学报告引领我们的成长

五位特级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的报告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扇窗。

魏老师对古诗教学的研究让我们感觉到,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解古代文化的视野,引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语文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一提写作就头疼。宋运来的童漫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习作的兴趣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幅幅漫画让学生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精彩不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想象不断向前走,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表达。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扎实有效的培训,相信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出更多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6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7

20__年的金秋,迎着铺面而来的“微之风”,我们一行十四人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参加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组织的微课程专题培训。尽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培训的费用却很高,有失望有印证更有启示,总之,短暂的培训为我们揭开了微课程的神秘面纱。

微课其实很简单

微课就像这次的培训,很简单。一天半的培训,其实内容很少,老师讲讲、学员尝试、专家点评,像平常我们上课。本次的主讲是李玉平老师,一位来自美丽大草原的汉子,微课程的创始人,亲切随和,会场上常常会响起他爽朗的笑声。简单的开场白,他就结合着板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做微课程,目前常用的微课程类别以及做微课程的内容,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简洁的话语,清晰的思维导图,最后定格在一句话:微课程是个思想活。是的,微课程其实需要的技术含量真得不高,但创意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讲话就像课堂的导语。接下来的微课开发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来自遥远的深圳的两位教师:舒翠萍和程俊英分别就微课制作的两种常用方式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培训,有PPT的制作,也有录屏方式的操作。而这些,其实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版本和软件,东西原本就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老师来指导,手把手地教,这算是到了上课的新授部分。学习了新知识,总要尝试练习,这次的培训要求自带电脑,现场操作练习,自己尝试制作微课程,专家组的老师给予点评辅导,算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我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外行,但老师所讲的这些至少现场是都达标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反复练习中,肯定能运用更自如。

点评我的微课作品

听了一上午的讲授,我印证了我所理解的微课程其中的一种形式:在3-5分钟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用相应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加上音乐的渲染,制作成能自动播放的PPT。李老师重点针对教学谈了微课程的设计,说实话,我一直不太赞同这一点,学生在咱的课堂上那都不听当当,还指望他们回家对着视频看,我觉得不靠谱。不过,微课程其实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短小精悍,很能触动人心。我想到了上学期例会汇报制作的《花儿朵朵开》,当时完成了,自己都很感动,老师们反响也不错。我想知道我制作的这个算不算微课程,在李老师的团队里会给予怎样的评价,我更想听听老师如何点评。于是,中午我想办法下载了这个ppt,根据老师的讲解转换成了视频,然后交了上去。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这么高级别的培训。梳理这次微课的培训,给我三点启示:首先,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微课的深度开发。第二天,微课团队的专家又结合着《花儿朵朵开》和大家交流了关于微课深度开发的问题,李老师点评,单独的这样一个作品,顶多是学校的一种宣传方式,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发,那就可以整理出一系列的微课,比如每一项校本课程的介绍;校本课程里某节课学习难点的介绍等等。他又列举了他女儿针对拼音iuy的学习,就开发了十多集的微课,他认为碎片越小,越便于师生的使用。尽管有的观点我保留,但将校本课程做成系列化微课,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其次,李老师团队那种自发的研究精神。用李老师的话说,最早他并不是做这个的,就是用了辅助研究的,他作为教研员发现有的问题给老师讲了,但不够清晰,不便于老师反复研究,于是就慢慢做成了这样的微课。一位年龄已近退休的老师,能以这样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去做研究,令人敬佩!最后,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和谐愉悦的培训之风,没有装腔作势的老学究面孔,台上无论坐的是谁,都是在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做微课的故事。真诚的交流,现场的演练,深夜大厅的交流,都定格成一幅幅照片,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最后,推荐几个网址,和大家分享,更期待有兴趣的老师也尝试用微课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读书心得微课制作篇8

很幸运参加了在泰州举行的“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让我收获满满。会上,魏星、薛发根、宋运来、张敬义、丁雪飞五位特级老师分别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做了报告。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名师的教学报告,收获很大。

一、 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回味无穷。

五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课例体裁有所不同。魏星老师执教的是古诗《清平乐 村居》,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宋运来执教的是微课程作文《急吼吼》,张敬义老师执教的是《放飞蜻蜓》,丁雪飞老师执教的翻转课堂《黄果树瀑布》。特级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课堂上精彩不断。魏老师扎实幽默,张老师循循善诱,宋老师激情四射,薛老师厚实稳重,丁老师清新有活力。五位老师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奥妙。但是,五位特级教师又同时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坚守不变的东西。

1. 师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教师只在有疑难处点拨,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薛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懂得剪枝的学问中蕴含的道理。薛老师教学此部分时水到渠成把教学的难点化解,学生很容易的懂得了道理。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教师只在重点、难点处稍做点拨,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 充分体现语文课学习中语用的教学。

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清平乐村居》,魏老师指导学生从理解难懂的字义、诗句意思,了解作者入手,循循善诱,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了解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渐渐进入诗的境界。看似简单的一首词,却在魏老师的引导下,上出了厚实的语文味道。整节课学生动口、动笔贯穿始终,体现了新课标倡导下的语文课教学重视“语用”的思想。宋运来老师的《急吼吼》、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都有引导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习得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幽默。

课文朗读的指导,品味词语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以及体味写法、练笔训练等无不体现了扎实、有效的特点。老师们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原点的思想,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有益的思考。

二、平实的教学报告引领我们的成长

五位特级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做的报告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扇窗。

魏老师对古诗教学的研究让我们感觉到,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解古代文化的视野,引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语文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生活。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一提写作就头疼。宋运来的童漫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习作的兴趣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幅幅漫画让学生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精彩不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想象不断向前走,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表达。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扎实有效的培训,相信我们能尽快成长起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出更多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21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