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

新华分享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科学的心得与反思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1

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终身的学习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收获颇多,获益匪浅。我体会到: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2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 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让举出生活中的圆柱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电线杆。有68%的学生同意,32%的学生不同意。于是我让他们下课后仔细观察。课后学生们都跑到校园中电线杆旁纷纷争论有的同学说出了不是圆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学也心服口服改变了认识。这个问题是不容易从学生的记忆中挥发掉的。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 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 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 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 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听过的一节《认识分数》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 4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 个;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1 瓶;而 1 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 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 在学生学过的数中哪个数可以用来表示半个, 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 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 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 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 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后, 让学生做小会计师, 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 根据银行的利率算—— 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

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3

20__年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牡丹区实验小学,小学科学学科的培训活动,深感荣幸。因为这次科学科的培训,让我对此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此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高,课前准备充分。

牡丹区实验小学的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高。教学理念先进灵活,面向全体。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课前资料收集齐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拓展创新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教学活泼新颖。

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教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责任心,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相互帮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精致。

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教学思路新颖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运用,他们的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调控课堂,开拓学生的思路,老师善于把科学课融入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课的乐趣。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总之,本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自己收获颇大、感受较深,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拓展了的专业知识,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刻。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孩子们就能学到有趣的科学、有用的科学。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些老师们的讲课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很多的先进教法。同时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4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二、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5

从学期初开始,我校用心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在活动中,校长亲抓,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全员参与,落实整顿工作职责制,抓重点,以点带面,切实解决校风、学风、教风存在的突出问题。透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勤奋好学、用心向上、礼貌礼貌的优良校风正逐步构成。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切实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就教学状况和教学工作安排进行认真研究和布置,及时研究处理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

2、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建立了教学状况调查及反馈制,做好分析统计,分别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3、学生作业检查,抽查学生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状况及教师的批改状况。做好记录作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的评估依据。

4、加强教研室建设,规范教研室工作,并详细作好记录,作为评定教研组活动的依据。

二、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了师德和教风建设:

(1)教师确保教学精力到位。

(2)教师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每次上课均提前2分钟进入教室,检查开课准备工作,对学生迟到、旷课、瞌睡、讲话等违纪现象1

应敢抓敢管,保证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3)教师做到了为人师表,公平、公正。

(4)教师严以律己,按时到课、准时上、下课,不私自调课、换课、停课。

2、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支持和鼓励教学进修、培训,全面提高了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及业务水平。

三、重视学风建设

在教学中强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改革方向,满足学生志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利于学生个性的的健康发展。促使教师认真备课,改善教学方法,关爱和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使我校的学风建设收到良好的成效。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6

今年三月,我有幸成为爱辉区“十二五”第一期科研骨干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吴守垣的专家讲座《研究行动,在研究中行动》,有幸福中学的高巍红老师的生本观摩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我校的“导学案”教学论坛、第五小学的关于“目标导学法”课改实验汇报,还有分组式学员间的互动交流等等。本次集中培训仅有两天时间,内容安排的非常紧凑,学习很辛苦,可是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感受到不同新思想新观念。下面简单谈谈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

开班式上,科研所的孙所长提出了四点要求:要树立通过科研让学校发展的理念,要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要树立研究要符合规范,要树立向科研要质量。这使我认识到科研的重要。

孙所长还提出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观点。我很赞同。

吴专家指出:今天的学校教育真正关注人的发展,体现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放、与自己对话。课程体现在优化教学内容,教师的转变体现在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上。课堂转型体现在构建“以教导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程序。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生为主体的学,作业为主线的练。等等内容让我受益非浅。

幸福中学校长的讲座《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中指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学习是儿童的本能是天性,教师是生命的牧者(“纤夫”变“牧者”,拉牛上树到驱牛向草)我认为这比喻非常形象,学习者听来形象易懂,也不枯燥无味。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肖校长指出根本抓住未(由知识点转向思维点的策略)。

这对于我今后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幸福中学的生本课堂已经走在了我区的前列,真正值得我去学习。高巍红老师的生本观摩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的自然流露,亲切的语言,学生的勇跃发言,积极探究,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做个“牧者”。

吴玉利的讲座《加强魔灯应用,推进信息建设》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科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各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创设教学环境,为课程提供资源。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的认识、新的事物。我非常赞同。魔灯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而且今后我去努力学习利用魔灯平台进行教学的。

叶枫主讲的利用教学反思、案例、叙事开展研究,邱海艳主讲的关于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这些纯理论的东西在我今后的科研活动中会大有帮助的。而且教师的个人课题本人现在正在进行中。

魏主任的学习《规划纲要》推进素质教育讲座。我以前从来也没有接触过,这是个全新的事物。我认真做了笔记。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主题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次培训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我认为收获非常大。我已经从教十三年了,以前的我认为搞科研那是领导的事,个人能研究明白什么,个人搞科研就是浪费时间,科研与我个人没有一点关系,我作为一名教师把学生教的成绩搞好就行了。但是现在看来不是这么一回事呀。搞科研你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写论文,写反思,写案例,这都是与我的教学息息相关的。真正是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由主体转向主导,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也会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分析;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指导或精湛的讲解。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

两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科研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科研对教育的重要,我决心在“十二五”科研课题中扎扎实实地做好科研工作,取得真正的成果。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我们离不开科学,若没有了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繁琐很多,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没有必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见,科学有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年代。那时更多的科学走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炎热的夏季,那陈旧费力扇子你还在用吗?NO!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便捷的空调;丰收的秋季,农民伯伯们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因为,田地里已经是机械化丰收了;寒冷的冬季,你还在为取暖发愁吗?一个小小的“暖保”就解决了你的问题。

现如今,已是经济、科技更加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了。就在生活的琐事中也会发现科学。夏天,大家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但是,汗渍却又令人头疼。可是如果你在领口、衣袖上适当的撒一些盐,四五分钟后再用洗衣粉、香皂等清洗,衣服就会变得清洁如新。这是因为,盐中含有一种酶类物质,与汗渍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就会产生话学反应,酶可以将汗渍从碱中分解出来,碱被分解出来,其余的污渍当然容易清除啦!这不仅是生活中的科学,更是生活中的艺术。

如今社会,家电已是生活中的必备品,而冰箱更是日常用品。家里的蔬菜水果、剩饭剩菜只要放进冰箱就能够保鲜。但是冰箱里残留的怪味却常常不能散去。这怎么办呢?没事,只要你放进去一些鲜橘子皮,过几天,冰箱里不但没有那怪味儿,而且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橘香呢。这是橘子皮当中菌在起作用,这种菌就像叶子中的叶绿素一样。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这种菌吸收冰箱中的怪味来制造养料,同时放出废气——橘香。这可比冰箱除味剂实惠多了吧,而且简洁方便。

这些都是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是新生活。我们何不好好利用科学,并且主动发觉科学,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新体验。

科学的心得与反思篇8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204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