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

健辉分享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篇1】

记得著名的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以前,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直到读了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才觉得果真如此。每一个民族的故事都是一部史书;而一个家庭的变迁,往往也就是这个民族发展史的小小缩影。

在看这部小说的同时,我也在网上看了电影《白鹿原》。《白鹿原》是一部厚重纷繁的文学史诗,区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怎能充分展示大西北关中平原的精彩纷呈。所以电影只是截取了小说最精彩的高潮部分,开头是白鹿原上金黄色的麦浪映入观众眼帘,最后还是以金黄色的麦浪谢幕,故事情节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都经过简化处理。所以说,要想真正了解这部小说所蕴含的文化特色,还得仔细研读小说本身。

提起《白鹿原》,首先要介绍下该书的作者——陈忠实先生。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出生于渭河平原的西安灞桥,高中毕业后便到农村插队,虽历经农村的艰辛与磨练,却一直钟爱自己的文学写作,未曾放弃。他试想,一个不了解农村的人,又怎么能写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满农村气息的文学作品呢?他从容自若地选择素材和开掘历史事件的细节力量、情感内涵和眼光,使作品外部沧桑浑厚、细部严谨精致,让人在不由自主地在品读中产生钦佩,在钦佩中发出喟叹,在喟叹中仔细品读。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玉汝于成、磨练意志。在生活实践的大熔炉中华丽

蜕变,毕竟是“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每念及于此,方知我成长的道路莫不也要如此!

《白鹿原》的故事发生在西安这座古代名城,具体地说,它写的是西安其中一个平原小县的农村生活变迁。

小说围绕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恩怨离合展开,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反映了从国民革命到解放初期关中平原农村面貌的发展变化。其中的主要人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民,但是作者通过形象的艺术塑造和真实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历史观和革命观。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丰满,很具典型性。老一辈的是白嘉轩、鹿子霖、鹿三这些父辈的人物,而小的当然是他们的孩子们,如白孝文、白灵兄妹,鹿兆鹏、鹿兆海两兄弟、黑娃等。作者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与展示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相结合,从而加强了人物性格的深刻性和丰富性,揭示了传统文化中某些落后思想的弊端,同时也对封建伦理道德给予了严厉地抨击,起到了唤醒读者树立民族危机感的警示作用。

文中重要而关键的人物当属白鹿村中的族长白嘉轩,高大的额头、突出的颧骨、挺直的腰板、执拗的脾气。尤其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更为主人翁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特殊的背景。作为封建礼仪维护者和守护者,主持村中重大事情,充满凛然大义。对长工鹿三视如兄弟,情深而义厚;对子女要求苛刻,甚至是在儿子触犯族规的情况下仍狠下决心鞭笞儿子;在村中重大事情面前临危不乱,不论是在土匪动乱、灾荒饥馑、瘟疫肆虐,还是在时代变迁的关键时刻,都以他独特的思考方式、执拗的性格特点化

险为夷,从而在白鹿原上树立威望,也使“仁义白鹿村”声名远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此堪当重任、充满个人魅力的典型人物,的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楷模、学习中的榜样。尽管他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与实际的农民形象,但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是他的凛然大义,桀骜不驯,这也是我们所缺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独立思考而不特立独行,行为果断而不鲁莽行事,坚守原则而不墨守成规,得之泰然,失之坦然。也许就是嘉轩为人处世的生动写照,这大概为整个原上树立了一种精神,一种魂灵,使这个苍老的大地虽历经多次纷争与磨难,却坚强而执拗的在欲火中重生,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在白鹿原正义精神的照耀下,也存在一种龌龊而卑伪的阴影,文中假仁假义的鹿子霖,明着,摆出一副光明磊落的面孔,实则以各种无耻的手段对付白嘉轩,步步紧逼。耍阴谋,玩手段,攻心计,为的是争名逐利。这当然也是一种智慧与实力的较量,正义和虚伪的对决。白鹿两家先是换地风波结果是得不偿失,自家风水丢失,后又与田小娥搭上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并唆使田小娥用尽手段使白孝文沦为死人一般,却盘算去拆白家的祖屋,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其本来面目。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结果死在凄冷的寒夜,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作为我们青年人反观于己,谨小慎微,即使不能拥有高尚的品格,也不能失去做人的准则,触及社会道德的底线。未来更需要我们带着光明与正直的包袱行驶在成长的道路上,唯有如此才会让我们内心倍感充实,脚下愈加坚实

整篇小说最具争议而又推动故事深入发展的女性人物田小娥,这一文学角色占到了《白鹿原》整书的五分之一左右。显然已成为原上人们憎恨而不齿的对象,甚至是唾弃乃至咒骂。她的出现预示原上鸡犬不宁,更是祸端的开始。直至死于其“父亲”的刀刃上,了结生命之际,却阴魂不散,滋生瘟疫。尽管她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但她却没有理想的生活,连最起码的社会伦理道德底线都突破了,何来幸福!哪有自由!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心理,却怎么能谈自己的幸福安稳呢?这也是其个人的悲哀,也许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而真正代表整个白鹿原幸福自由的青年人物当属白灵、鹿兆海、鹿兆鹏、黑娃等一批热血激进青年,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和启蒙,投身于社会由动荡到安宁的纷乱年代,不惧任何反动势力和封建家长制的压迫,敢爱敢恨,为革命、为爱情殒身不恤,理应引起我们大学生的深刻思考。在这个急躁的社会,是否更该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很大程度上,人活一生的意义就是不断明晰和精确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也有可能终其一生这看法最后形成,但是没有这过程,直接决定我们对生活对理想的看法结果。其实,我想这个过程就是领悟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只有在书中,我们才会真正确立其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明白人活一生的意义,当然在这我们才会潜移默化中成长起来,不过这种影响可能是终其一生的,以此变涵养我们淡定从容豁达的心境。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在经典文学著作中蕴涵着丰厚而强烈的精神动能,而阅读它们就像和许多高尚的哲人谈话一般,聆听其教诲更能在繁芜的成长道路中正确而坚实走下去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篇2】

刚刚读完了陈忠实的《白鹿原》,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将合拢的书本放在我的鼻梁上,依托着均匀的呼吸嗅着书香,我的心无比的安宁,这样的书籍是一种秘史,也是一种文化。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白鹿原白鹿两姓三代人的恩怨,白鹿是原上的灵魂,朱先生和白嘉轩是原上灵魂的代言,这本书对人物命运和心理的描述很值得去剖析和思索,让你感触到一个人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下,其文化素养、心理特征和所处世事,决定了其命运的走向。

而我也在思索我的白鹿,我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怎么塑造我的素养。素养和思想影响着命运和生活状态,我时常想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状态才能使我的心灵获得温暖和宁静。我在寻访着、思索着,我认为我要在工作上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生活中塑造自己的灵魂。我需要摄取阳光和雨露,发出温暖和爱。豁达、宽容、理解、阳光、热爱,理解和关爱别人的同时也是理解和关爱着自己,所谓豁达的理解并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放过了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我需要努力工作并总结,总结工作经验、总结人情世事;我需要不断的读书,以求从中获得思索,提高自己的素养。我渴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贵素养的人,我希望家庭是温馨的、生活是安宁的,我希望理解、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外界的尊重。

其实想一想,我们同别人计较并不断议论别人的时候,也是和自己计较,也是我们心胸狭隘的体现,因为你无法理解并宽容别人,难以给予别人关怀和爱,这也是素养的高度不够,难以客观的评价。当你无法客观的评价和换位理解别人时,你又能得到什么,你得不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和,你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伤。

白鹿,我渴望着阳光和雨露,我渴望着自己发出温暖和爱,因为这才是符合我灵魂的状态,这才是符合我灵魂的生活。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篇3】

白家秉承着祖上的醇厚祖德,一代代把勤劳和仁义、忍让、传承,直至白嘉轩这一代都未曾改变丝毫。而同样作为白鹿村殷实之家的鹿家却与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祖训,鹿家争强好胜、精通世事,世世代代都在为仕途努力,渴望跻身社会上流。当这两家聚集在一起时难免会产生冲突,于是,白鹿两家的恩怨纷争成为了贯穿全篇的主线。鹿子霖是与白嘉轩同辈的鹿家后人,他以其出色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白鹿原上谋得乡约一职,与上层阶级关系颇好。他顺应时代潮流,替“当朝者”卖命,身如浮萍,缺乏自己的原则,最终被潮流所淹没,下场惨淡。他贪恋女色,与原上许多具有美貌的女子有染,又卑劣的让自己的亲生骨肉认自己做干爹,在黑娃投奔革命之后他又对黑娃的“不干不净”的美貌媳妇小娥下手,连哄带骗使她满足他豺狼般的性要求。见事情有暴露迹象,他使出阴谋,让小娥勾引时任族长的白嘉轩之子白孝文,让其自毁名誉,最终与白家决裂,与小娥醉生梦死,直至耗掉了白嘉轩分家分给他的一切,上街乞讨……好在此时鹿子霖良心发现,给了他一份职务,从此他才重新做人,最终凭着他自身在祖上秉承的顽强品格和学识飞黄腾达。与父亲鹿子霖相比,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则明显多了几分豪气与仁义,尽管兆鹏最后去向不明,但是他的一生却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灵灵的爱情也饱含了深情与厚意,感人至深。兆海虽然死在剿共的战场上,但那也是将命在身,不得已而为之,他为国为家与日本鬼子血战的英雄豪气,以及他对灵灵的一片痴情都是他的父亲鹿子霖所不能比的。白鹿两家的恩怨和纷争最后以白家获胜收场。而这其中的辛酸和涕泪就融成了这部小说的养料,使小说变得丰满,人物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白鹿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而真正伟大的东西往往能够涤荡人的心魂,充实人的心灵。它能够给人内心一份安稳与宁静,以一份超然的历史观和豁达认真的生命观来思考和看待我们人生。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篇4】

寒假里读了《白鹿原》一书,颇有感触,下面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早在几年前有朋友推荐我读一读《白鹿原》,可当时迫于升学压力,没能实现。不过大衣的寒假这个机会我可没错过,利用这段时间读了此书,感触颇深。

先谈谈本书作者。作家,可谓一位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风骤雨》《红旗谱》,同时写农村农民 运动,也写阶级和阶级斗争,但作家给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书中有一些被人们不耻的有关“性”的描写。我本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作者低俗,而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待生活的诚实态度,对于自己思想毫不避讳的头名。文学与下流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某些人以这种态度审视文学,那么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轩。白嘉轩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当我一次次品味这句话时,总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启示。或许命运只是一个个偶然的机缘,但纵然完全相同的际遇,在不同的人,总能幻化出相异的结局。

像白嘉轩和鹿子霖,同样出身,同样的年龄,同样历经风云变换,去似两条平行直线,相视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远进不了同一个世界。

白嘉轩面对黑娃带回的媳妇小娥冷若冰霜;面对女儿跳跃的青春眉头紧皱。他是一块磁铁,浸透千年的红锈;它是一块石头,承袭千年的风霜。

但世界总是在变化,国共合作,农协当权,田福贤复辟,白狼出没,白鹿原上纷纷扰扰的变故让白嘉轩达而复贫,贫而复贵,但内心没有丝毫伤痛。

农协把祠堂砸碎砸烂了,他泰然处之。风浪稍平之后,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复乡约碑文,石碑参差不齐,碑文残缺不全,白嘉轩召集全族人做祭奠,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恒而永恒。

白嘉轩也许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但它同样是个“改革专家”,制相约,身体力行,惩乱治恶,是谓天地气运。

他跪地求人,解乡邻之困,救尴尬之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又都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只要是在“道”允许的范围之内,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仁、义、情、爱,成就别人的幸福。对鹿三,对失地寡妇,对村民,白嘉轩是一个巍巍长者,是一个谦谦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一个行将没落的殉道者。他同样是个智者,对别人有意无意的拉拢,一再拒绝;乱世中既不联此,亦不附彼;他不当官,不入匪,只乡情清静静的做他的族长。在思想深处,他讨厌杂乱尘世,渴望简单、安宁、古朴的日子。

这样,白嘉轩便有了一种飘然出尘的味道。然而,他终究还是个农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征。也就有人持另一种态度,认为白嘉轩是一个伪君子,伪善使他的仁、义都成了假仁假义。这些可以从与鹿子霖调换土地,暗中较劲儿看出。但我们要想一想,这世上有哪会有向佛一样的真人。其实,他还是个农民,保守、枯涩、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数一样。

白嘉轩以他独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书中朱先生也是一个鲜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个人。同时,不可否认的事,对朱先生的描写的确带有“神话”色彩,这可能是作品的牵强之处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学问自然没得说,可封建那时肯定的。他虽不是什么“官”,什么“长”,可却受所有人拥护。他只身劝退30万军队,以及一次又一次对未来社会的预言,证明它已近乎圣人。可他谦逊、固执的性格也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书对其他人物刻画也相当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鹏,白灵,白孝武,黑娃等。凸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不安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以其独到的笔风和思路为大家描绘了渭河平原几十年的变迁,可谓惊世之作,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书中人物尽显那个年代的典型农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实似触手可及又不感夸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这也说明作家实用其多年的积累为我们换取了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充实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得到启示,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读书的意义,也似作者的愿望。

以上是我的拙见,不一定符合众多人的看法,不过就我的水平也就这些,以后还会再多读一些作品,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丰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识,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土地吧”,作者作家实这样描写书中主人公,其实他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苍劲的脸体现了一个秦岭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条真正的汉子。他热爱这片土地,字里行间浸透了他对这里的人民无限眷恋的情感。

祝福这里的人民,他们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好儿子;祝福中国文坛,它是这方厚天热土上的一头白鹿。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篇5】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

这是看了《白鹿原》和俄罗斯《快乐的人们》纪录片得出的。

《白鹿原》,人完全被搅进了各种天灾人祸之中,特别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无际滚滚金色的麦浪,本是生活之源,却不得不一把火烧了。离开本源去讲什么道德、传统、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祸害,都无法让人生生不息。

俄罗斯《快乐的人们》,实时真实记录了现代远离城市喧嚣的西伯利亚猎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顺其自然,四季时序,有条不紊地靠打猎生活。没有政治,不问政治。没有法律,无需法律。道德就是传统,传统就是道德,道德和传统就是顺应自然,辛勤打猎,养活家人,生生不息。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前者:累且__,虚,只剩恨。后者:乐而长寿,实,充满爱。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生活,“生”和“活”,这是的政治,的道德,的传统,的文化,是天对一切生物个体发出不容践踏的旨意,违背了这个天旨,就是天之敌,人之敌,自然之敌。

看完一本书,读后感最难下笔:因为只言片语很难总结出无数人的一生。小说以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为线索,立体的描述了白、鹿两家三代人在这在这一历史时间内的家族更迭。这本书可以弥补只知历史而无历史情怀的空白。跨越时空之门,处于这个时代的我,对历史事件下小民众只能随着命运的裹挟随波逐流而感到悲哀。也或者说:我是在为自己可能终究也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粒沙而不是一朵浪花而感到悲哀也未可说。

看这本书之前,1949年对我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历史数字。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这一历史数字对当时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普通老百姓细微、渺小又卑微生活的深刻影响。若把新中国的成立比喻成黎明前的黑夜———那在结尾处不禁会恍惚:这夜竟如此漫长,这黎明来的竟如此的艰难。

有时我会想:我为什么会生在这个年代?如果出生在更早或更晚的年代会不会更好?现在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因为我幸免于经历国家迷茫时期时社会出现的种种荒唐又令人绝望的事。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因为爱好和平?所以铭记历史。这也让我不能免俗的说一句:我们要好好地生活才能不辜负无数烈士的牺牲。

白鹿原小说的读书心得【篇6】

这本小说我大学时就曾看过。但那时的自己毫无阅历,人生也未曾受过任何挫折,尤其学业上的种种顺利,让自己时时沉浸于前途无限光明的幻想中。对这种虽然名气足,但却内容冗长而又充满乡土特色的小说实在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随手翻过几次,但总是半路而止,体会不出任何甘苦。

工作以后,发现了自身能力的种种欠缺,也发现了人生并非过去想象般一帆风顺,经历了不少焦头烂额之苦,时过境迁之后再读它,体会则完全不同了。

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三代人,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很让我有些感慨。

感慨之一是世事难料。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跌下去,又起来,起来又下去。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在砧板上无情地反复敲打。什么时候正面烤,什么时候背面敲,世事难料。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悲观,也别骄傲。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运气好;活得不好,是时候没到,自己还要再加把劲儿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长得很,一时得意、一是低落,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人生的态度,在困难的时候要能坚持得住,在得意的时候要沉稳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感慨之二是尊重别人。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下一辈子,人家未必不翻身,时间能改变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出了一个将来当保安营营长的黑娃一样的儿子来。地主白嘉轩的儿子,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这等于自断后路。这样的后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时候,已经晚了。

感慨之三,做人要 向朱先生学习。朱先生读圣人书,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立志学为好人;又不拘泥于圣人之言,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拘泥死板,不论世事怎么变化,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低调而不骄傲。管你张县长李县长,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有他的抱负、理想与信念,成败不萦于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同时,在生活面前,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气,又不失情调,让我佩服。

感慨之四,有自己的原则,但也给别人一个机会。白嘉轩做事太硬,鹿子霖就圆滑很多。白嘉轩要是能够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多给子女一点谅解,或许白孝文也不至堕落到那种程度。而鹿子霖做事情太过阴损。这样的阴损是否能招来祸患我看不一定。但做人还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荡荡,才能心无所惧。

    225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