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
文章《白杨礼赞》一开头就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不平凡”,但却不紧接着描绘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笔宕开,去描写高原的景色。这就使文章有了曲折。当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请笑纳!
《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1
金秋十月,虽然秋风带来些许的凉意,但丝毫掩盖不了收获季节的喜悦。我们在喜悦中盼望着,盼望着……最终盼来了第一届读书节。一时间,同学们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掀起的读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看课间的台阶上,操场旁,走廊边,或站,或蹲,或坐,两两成双,三五成群,书声琅琅,讨论激烈。
经一位学长举荐,我有幸读到《白杨礼赞》这篇文章,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总会让人有种昂扬向上的活力。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透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语言贯穿全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让你流连于字里行间,无意往返。读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赞叹。
三月的白杨,娇柔可爱,白青色的树干滑滑的,枝头新绽的嫩叶,绿中透着紫红,似襁褓中的婴儿,撩人一缕温柔。
嫩杨一日一样,嫩绿的叶芽瞬间变成金绿色的阔叶,在风中扭着欢快的迪斯科。枝叶摇出的笑声“唰唰……”引人以无限的遐思。
哦,嫩杨。你头顶有喷火的红日,根部植扎在肥沃的土壤,雨露为你洒下乳汁,大地为你更换时装。你怎能不无忧无虑的成长呢
可你毕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就应赋予你怒吼的狂飙,滂沱的大雨,划破长空的电闪,震耳欲聋的雷鸣。你就应向枣树那样坚硬,松柏那样耐寒,柳树那样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这就应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后记》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能够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坛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由此可见,老先生不仅仅是在赞叹,并且在我们身上看到祖国的未来。并寄予无限的期望。
《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2
白杨,在我的心里只不过是一种扎根在高原的一种平平常常的树,与桂树和桃树等比起来又显得极其平凡。然而这种在我眼里很普通的大树,却在他的手下写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他就是茅盾,下面我们来说说茅盾这个人,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从小茅盾就很出色,尤其是茅盾的作文特别出色,再加上茅盾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很小年龄就心怀天下。在有一次他的作文中,他写到:“大丈夫当以天为己任”。可见他的多智啊!
我们在说这《白杨礼赞》,尽管从古至今有许多作家都写过白杨这种树,可我却总认为,唯有茅盾写的这白杨才是真真的傲骨、严肃。我尤喜欢其中的一句话: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可能这一段话一出来你就知道这题目为什么叫“礼赞”了吧?
有人说茅盾“赞”的是白杨,这一种顽强的、朴质的,随平凡可有不甘平凡的树;也有人说茅盾“赞”的是广大的北方群众人民,他们就是这样,身处逆境却仍坚强;还有人说,茅盾明写人民暗写敌人,他讽刺了当时的敌军,也表明了他对战争的憎恶。
也许也是因为茅盾的战争的如此憎恨,和他对“白杨”的如此欣赏,才有了《子夜》中的那句话吧:子夜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是黎明到来的前兆。
《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3
大多数人都见过白杨树吧?今天我读了一篇茅盾先生写到《白杨礼赞》。
文章主要说的是作者茅盾先生在车上看见了:一片片的黄土和好似波浪的麦田,那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还有那一排排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它们好似一个个哨兵,但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它是那么的普遍,不被人重视;它又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作者又联想到了在华北平原上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接着他又想起了北方的农民,与白杨树是多么的相似。
作者为这朴实无华的白杨树给震惊到了,我也被那坚强不屈的白杨树给感动到了。读完我便开始思考:白杨树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样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
白杨给了我们做人要朴实,不要太奢华,我们也要坚强不屈,不可以轻易的放松,这意味着只要有坚强朴实,才可以像白杨一样永垂不朽,以后我不可以在一退再退了,我也要学习白杨,崇尚白杨,学习白杨的坚强,学习白杨的朴实。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4
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普通却不平凡,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坚持着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的凛冽。他在延安生活的五个月,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的人民的沸腾生活,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他经过对白杨树内在品质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以及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经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首先联想到了当今的铁路工人,尤其是像济南工务机械段从事铁路大修工作的干部职工。这是一支半军事化管理的队伍,他们以宿营车为家,以工务机械车为伴,长期流动驻扎在铁路线上,不分昼夜地进行着清筛、换轨、钢轨打磨等施工作业。冬天的线路上寒风刺骨,夏日的钢轨能够把生鸡蛋烫熟,可他们也像那一排排的白杨,不畏惧严寒和酷暑,舍小家顾大家,用他们坚守和默默付出,保障着线路的安全畅通和旅客的便捷出行。
白杨树应对恶劣的生长环境,把根扎得更深,把枝干挺得更直,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而铁路大修人也是如此,从之前的“铁锨、洋镐、扒子”三大件,到此刻的清筛、换轨、焊轨、换枕全部机械化,他们克服了多少难题?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做出了多少贡献?他们像矛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普通却不平凡!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对你笑!面临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有时候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坚强。《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对自我都有很大的鼓励,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学习白杨树的内在品质,弘扬抗日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戒浮戒躁,坚持自我,迎难而上!
《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5
读完白杨礼赞,觉得第二段写得异常好!描述高原景象,述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粗线条勾画,着眼于色彩,“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扑”与“奔驰”相呼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准确而形象;“绿波”“麦浪”“黄与绿主宰着”,与“黄绿错综”相呼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相呼应,“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与高原相照应。
在写景的同时又注意写感觉,先突出“雄壮”“伟大”这两种感觉,而后写“另一种的味儿”——“单调”。在那里,情与景融合在一齐,体现抒情散文的特点。其间感觉有转折,即由亢奋转向倦怠、冷漠、低沉、单调,造成了文章的波澜。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初读白杨礼赞,少了一丝散文的唯美之感,却令人无端(的)地感到一股活力,一种在散文中难得的粗旷豪放之感。大师与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吾辈写树必写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却另辟蹊径,转而写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见,白杨的姿态,特征,跃然纸上,真有“伟丈夫”之姿。如果说,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那《白杨礼赞》就是黄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杨礼赞看似粗枝大叶,实际上,粗中有细,并且是十倍于他文的细腻,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点是对象征手法的充分运用。以白杨作为寄托,向远在西北的抗日军民致敬,并且就在国·民·党的“陪都”里。可是的确很难想象,在国·民·党统治的“地盘”上敢如此大胆的赞美抗日军民,需要怎样的勇气与胆识。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那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气。
茅老的文章是我们所有学生的榜样。
《白杨礼赞》读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白杨礼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