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12篇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有哪些?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事迹和成绩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做了什么”;典型经验材料以先进对象的经验和做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怎么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1)
潼南区桂林街道莲花社区居民,73岁,中共党员,重庆市道德模范,重庆好人,抗美援越老兵。4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卧病在床的独生女儿,照顾长期卧床的高龄母亲。在照顾两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的同时,他还热心身边的各项公益事业。
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刘廷科每天主动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工作人员组织居民做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进行信息登记等。小区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人手,他就会及时出现在那里。
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刘廷科以七旬高龄,仍然每天坚持到社区做抗疫志愿服务。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2)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在武汉与团队并肩作战已经37天了。2月1日中午,乔杰接到任务,3个小时后就率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国家队赶赴武汉。第二天,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危重症病房。
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乔杰率领团队仅仅用了30多个小时。经过她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病人已经治愈出院。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她及时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疫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
在这场战“疫”中,武汉市约有11万名医务工作者,另有4万多名来自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其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二。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此刻更是“战士”,她们护佑着生命,传递着信心和力量。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3)
2003年“非典”肆虐,在北京进修的覃慧敏毅然留在主战场,整整鏖战了59天。如今时隔17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横行肆虐。年近50的覃慧敏,换了阵地仍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投入新战役。
出身于感染性疾病科,有着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斗中,她曾经的同事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之一,而她的角色却发生了变化,从一名直面病患的一线医生,变成了一名医务管理者。
“这是一场战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17年前,我是临床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今天,我是一名医务管理者,沟通、协调、调度、督导就是我的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赢得这场战斗。”覃慧敏说道。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4)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
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5)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疫情,有效抑制了新冠疫情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6)
1月29日这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段话: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从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所以我开了个党小组会议,说共产党员的口号你平时喊喊可以,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不起,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必须得上去。”一席话,充满正能量!
意外成为“网红”之后,很多媒体要采访张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多一些时间,我们就可能多救一个病人。”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7)
李文亮,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8)
“这是我们24小时坚守的阵地,请人民放心,疫情不退,我们绝不会退!”。在防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__镇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立下“战书”共同“战疫”。
第一时间全员培训,第一时间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同时开诊,第一时间开辟发热就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公布疫情情况,第一时间入村宣传防疫贴士,第一时间消除群众疑虑……他们分秒必争,他们率先垂范,他们敢为人先。
卡点工作流程培训后他们走上高速路口,与公安一起绘制防疫面前最美颜色;成立流调小组,进乡入户对辖区内所有__回__人员进行上门摸排调查,检测体温,建立档案,及时掌握返__人员的健康状况;组建消毒队,组织医护人员到辖区内__个村及相关单位进行一天三遍消毒,避免“飞沫”引起的交叉感染。
“今天你消毒了吗”成为他们之间的问候,“穿上这身衣服,我就不再害怕”他们是基层医护人员,他们选择站在群众身边,用身体阻隔“危险”,告诉群众,你们有我!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9)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阳嵩县纸房镇朱王岭村人。201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22岁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坚韧、顽强、有责任、有担当。2020年1月24日,报名参加该院驰援医疗队,投身抗疫工作中。
她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说:“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在工作期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间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围显得乌青。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和接触消毒用品,她的脸上长出了很多湿疹,并且往外渗血。从这些画面不难看出在的20多天里,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的挑战。
疫情汹涌而来,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确诊,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这些数字变换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喜剧。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10)
“你们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在三溪镇双龙村2社王某祥的家中,志愿者给双胞胎男孩辅导完作业后问道。一个孩子说长大了想当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另一个孩子说长大了想当医生打败病毒。这是三溪镇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网课孩子搭起的暖心课堂。
王某祥56岁,脱贫户,老两口有对双胞胎儿子,快8岁了,现上二年级。疫情突袭,孩子都被封在家上网课,这可把老两口难住了。他俩年纪大,没什么文化,有个智能手机却不会操作,这样一来,孩子在家上网课成了最大的难题。
三溪镇妇联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村妇联干部到他家,为两个孩子下载了钉钉,拉进了班级群,并耐心讲解怎样使用钉钉,帮助两个孩子顺利“上课”。
之后,巾帼志愿者每隔2天就上门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细心解答不懂不会的题目,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指导他们阅读、陪他们做手工玩游戏,同时叮嘱他们认真听课,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疫情期间的自我防护。
自疫情发生以来,垫江县三溪镇妇联迅速组织各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志愿者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对接妇女儿童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需求,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情况,陪老年人聊天,帮群众买生活物资,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做好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工作,让他们感受温暖与关爱。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11)
东方新城C区,绥化中院第七疫情防控组在防控值守期间,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管控,协助组织核酸检测,助力发放蔬菜包,及时清理小区垃圾车等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赞誉。11月17日,小区居民自发组织,手写感谢信,并经小区居民签字,表达了东方新城C区全体居民对绥化中院值守工作的高度认可。收到感谢信,值守干警备受鼓舞,今后将以更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来圆满完成此次疫情防控工作。
11月18日晚9点30分,老财政局小区居民赵先生焦急地找到值守人员俞海龙,经了解,赵先生家中94岁老人突发疾病现急需去医院治疗。值守人员俞海龙一边告知居民马上拨打120,千万别耽误救治,一边马上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协调沟通做好送医准备工作。在120急救车到达后,值守人员在保障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送上急救车。待急救车行驶离后,向病人家属询问老人和陪护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并对病人家属和值守人员进行消毒。病人家属对值守人员的举动一再表示感谢。
抗疫事迹材料简洁模板(精选篇12)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