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10篇

金梅分享

他们虽来自不同警种岗位,用汗水、鲜血乃至宝贵生命,生动诠释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充分展示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警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10篇,欢迎阅读!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1

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要案大队民警陈民生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9月25日中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陈民生,虽然是星期天,他仍在单位加班,和同事就一起案件进行分析研判。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能够获得“国家级”荣誉,陈民生受之无愧。他曾经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百佳刑警”、“河南省最美基层民警”、“濮阳市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

从警26年,陈民生参与侦办各类涉黑恶刑事案件215起,参与抓获网上逃犯130余人,抓获犯罪嫌疑人1250余人,破获命案积案16起。“我力争把每一起经手的案件都能破获。”对于破案,陈民生有着不破此案不罢休的坚守。陈民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立足新技术、新手段,以大数据为引领,采取传统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最终破获多起大要案件。

据了解,陈民生是继2019年李旭光、2020年肖振宇、2021年杨旭恒后我省第四位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的民警。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2

常武,1990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从警32年来,常武长期奋战在公安工作第一线,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先后获评“湖北荆楚楷模”“十堰市优秀共产党员”“十堰市道德模范”“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十堰市十佳青年卫士”等荣誉。

“他是为公安工作而生,为公安工作而死!”提起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国保大队大队长常武,无论战友还是同学,不约而同地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7日晚9点多,他还在办公室,像往常一样给我打电话,一起研讨案情,没想到竟成永别……”今年3月8日,同事商行回忆起此前一晚和常武的一通电话,几度哽咽。

两人聊了近20分钟,常武说“刚看完案件视频,眼睛都花了,头有些晕”。商行劝他早点回去休息,常武说,没事儿,再整理一下线索就走。可挂断电话,常武就把身体不舒服的事忘到脑后,一如既往盯在分局“情指勤舆”合成作战中心,继续视频研判某犯罪人员的活动情况。随后,常武给同事胡威打电话,说他在白天走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判,已经确认几个犯罪窝点的准确位置。然后,他又布置第二天的工作。

“我们那天一整天在外查找线索,晚上7点多才回分局,当时他很兴奋,说有重大发现。我知道,他就是想告诉我,我们一天的走访没有白费。”胡威红着眼眶说。

3月8日凌晨,常武长期超负荷工作因公牺牲,年仅51岁。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3

李江在警犬技术岗位上奋斗25年,从聘用制警犬训导员,成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警犬技术行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二级英模”。

25年间,李江共出各类现场730余起(次),使用警犬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1起,救援走失人员15人,发现物证32起(次)。他训练的两只工作犬被公安部评为“功勋犬”。

2019年,全国扫黑办、公安部、青海省将“日月山埋尸案”列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由李江为主组成的湖南警犬实战团队,被公安部抽调赶赴青海省协助搜寻被害人遗骸。受领任务时距案发已经17年,工作难度突破警犬能力极限。李江和战友们认真分析案情,反复勘察现场,多次进行侦查实验。经过1个月的努力,在可能掩埋尸体的范围内,李江和战友带犬进行了1200次气味鉴别和搜索作业,最终找到了被掩埋17年的被害人遗骸,为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

2022年4月,李江主动要求下沉挂职基层派出所副所长并兼任社区民警。他借鉴“枫桥经验”因情施策,在社区推出警务室、司法调解室、物业办公室“三室联动”模式。发动老党员、老干部成立“和事佬”工作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次)。建立义务警察队,组织慈善捐助,开展平安宣传。

从警以来,李江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第十六届衡阳市青年五四奖章、公安部南昌片区警犬技术实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2次。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4

1984年7月,他从林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离家乡430公里开外的猫儿山派出所。派出所就在猫儿山脚下的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内。他和同事的任务就是巡护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17008.5公顷的林区。80、90年代交通和通讯技术不发达,刚参加工作的杨伯伦和同事全凭一双脚丈量大山。如若碰上紧急情况或者案件,更得疾步如飞,杨伯伦便练成了“跑山”绝技。

上世纪90年代,山上一保护区内时有盗剥树皮、盗伐林木案件发生。当时身为副所长的杨伯伦根据举报线索,带领两名办案民警在崎岖坑洼的山路上赶往案发现场,孰料途中遇到塌方,路被堵得严实。杨伯伦立刻弃车步行赶往作案现场。

因为耽误了时间,到达15公里外的现场后,犯罪分子早已没了踪迹。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仔细地进行了现场勘查,凭借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判定是惯犯作案,并追踪20公里回村,发现了一台可疑的拖拉机,为了不打草惊蛇,还是靠着一双脚又一路奔波14公里,赶往嫌疑人可能会出现的下一个作案地点。此时,天已经亮了,杨伯伦克服劳累与饥饿的困扰,继续不断调查走访,在“跑”了一天一夜后终于将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当能坐下来喘一口气的时候,杨伯伦这才猛地感到脚板钻心地疼,鞋底不知何时磨破了……

后来村里的条件好了,村屯里也实现了路面硬化,警车可以开到村里了,但上山巡山仍旧得靠两条腿。这么多年下来,一年至少要磨破3双鞋,足有120双。

是什么让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始终坚守?身为党员的他回答很朴实:“我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我通过参加高考,得到了一份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很感激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唯有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这片林海。”

而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在政策和配套设施方面给予充分的倾斜支持,警务科技信息化建设让桂林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焕然一新,构建“人巡、车巡、无人机巡”三位一体式巡查巡防模式,在全市各重点生态环境领域设置高清摄像头,与公安系统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年近六旬的杨伯伦又练成了新的“绝技”,他娴熟地掌握了无人机、现场执法记录仪、现场勘查设备等高端警务技术的运用。

以大山为家,守护的都是亲人

“猫儿山就是我的家,我守护的都是亲人!”派出所管辖面积25万余亩,点多面广线长,保护区远离居民点,老杨巡山到晚上,运气好能借宿在山民家中也是常事。在扎根大山的无数个日夜中,进山巡林,入户宣传,是他的工作常态。在此期间,老杨早已和山民打成了一片,说法律、拉家常,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猫儿山有几年盗猎山蛙的情况严重,因为山民不懂法律,有时候犯了错自己也不知道,杨伯伦很痛心。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山民文化水平不高,如何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让群众入脑、入心,杨伯伦想着法子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热情。当地聚集着许多瑶族山民,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他组织民警经常与猫儿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中老年协会、民间文艺队开展“共建生态家园”社区宣教活动,利用山歌,广场舞等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教活动。他经常会被“赶鸭子上架”展示他的又一个“绝技”,给大家亮两嗓子自编自导的法宣山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野外生灵也有家,保护要靠你我他……”常能赢得听众的掌声和欢呼。

“我唱不好,但是群众愿意听,把法律知识变成山歌,听得懂,容易理解,普法气氛很愉悦,这也是我发动当地老百姓和我一起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好办法。”杨伯伦为人朴实,受村民们爱戴,他们常说:“我们老百姓都晓得他非常好,这不是通过话讲出来的,而是他做实事做出来的。”

多年前一个雨夜发生的救助事件到现在还让村民们记忆犹新。那是几个驴友迷路,被困在猫儿山深山悬崖上,情况紧急,求助电话打到了所里。当晚带班的杨伯伦,在安抚好受困者情绪后,凭借自己多年巡林、救助经验,迅速判定遇险人员的受困地点。出发救人的那一刻,他全然忘了自己刚刚做完手术并未完全痊愈的身体状况,迅速整装冒着大雨毅然走进深山。

行走在下着雨的原始林间,就算是有着丰富“野外实战”经验的管护和执法人员,也是一场充满未知、困难与危险的旅程。历时半夜的艰辛跋涉,终于在次日凌晨到达预先判定的受困地点——峻岭河源头悬崖下。果不其然,看到救援队伍的灯光,受困者奋力呼救。

杨伯伦赶紧把自己的外套给他们披上,将自己舍不得吃的干粮分给大家,毫不犹豫背起其中一个伤者打头阵开路,走走停停,等返回派出所时已是次日正午。顾不上休息,杨伯伦第一时间联系就近医护人员为他们检查身体、联系家属。等再次返回派出所时,已是深夜凌晨。几天后,被救助的几个人亲自给杨伯伦和猫儿山派出所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这样帮扶救困的事儿干了很多,村民们特别钦佩他。也因为杨伯伦的热心肠,村民们与他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过去,猫儿山保护区的村民都是掘井吃水。随着生态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保护区的水源愈发清澈。村民们索性直接用管道将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引入家中。几年前,村里得知民警们还吃井水时,都坐不住了,自发地牵了一条水管管道直通派出所。村民们说,没有如杨伯伦这样的民警们默默守护,就没有如此甘甜的山泉。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最淳朴的“中国式浪漫”。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5

46岁的乔晋军已从警25年,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作“老乔”。2004年之前,老乔是太原市公安局的一名骑警。从马背上的警察,到海口市公安局督察支队,再到五源河派出所,他始终是一名嫉恶如仇、兢兢业业、服务群众的汉子。

2019年6月,乔晋军到任五源河派出所后,针对辖区物管小区及企事业单位多的特点,反复调研考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发掘出保安力量这一新的平安增长点,向整合资源要警力迈出坚实步伐。

在与辖区建成的37个小区、18家酒店旅馆业、32个在建工地等管理方沟通后,五源河派出所整合了1069名(现825名)保安,打破“各扫门前雪”的壁垒,将各小区保安巡逻范围延伸到小区围墙外,直接圈及辐射至相邻小区的外围街道,并细分巡逻时段,保障值守全覆盖。为提升工作效能,乔晋军经常组织对保安员的指导培训;为提升角色认同,激发工作活力,在获准后,他为辖区每一名保安配发了写有“海口市公安局保安联盟”字样的红袖章。

效果立竿见影。2020年五源河派出所盗窃刑事案件立案50起,比2019年61起同比下降18%,其中盗窃电动车案件立案6起,比2019年27起同比下降78%。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乔晋军充分发挥“保安联盟”机制作用,带队组织人员对辖区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治安隐患排查,对辖区的多个在建工地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人员在辖区开展集中清查3次,单位自行组织社会面清查8次,抓获在逃人员4人。

自掏腰包妥善解纠纷

五源河派出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十几面锦旗,是乔晋军就任所长以来,老百姓对乔晋军本人和五源河派出所的充分肯定。

“乔所长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让我见证了优秀警官的风采。他让我一个举目无亲的外地人,感受到了海南良好的社会环境。”辖区网友“岛叔”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话。

“岛叔”住的高楼有一家外地租户,中介安了一台劣质空调,经常发出怪异的噪声。有一天“岛叔”上去跟租户商量,对方居然回屋拿着把菜刀出来,还先报了110。接到报警后,乔晋军到小区现场协调处理,主持了租户、物业、社区三方会议,还自己掏钱凑份子,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各方皆大欢喜。

谈起这件事,乔晋军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自己也心甘情愿。他在派出所例会上提得最多的就是在为民办事中,要树立“沟通桥梁”的理念,怎么拉近与群众的关系?首先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辖区一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父母求助派出所,乔晋军开车陪同其父母将患者送至海南省安宁医院,并协助医院为其治疗,其间被患者拉扯、谩骂。不仅如此,该患者还在病发期间多次在网上发布不实信息诋毁乔晋军。对于这些,乔晋军都一笑了之并说,“只要辖区群众安宁,我的声誉就不会被误解。”

在乔晋军加入的264个微信群中,名称基本以“某某小区”备注,从“我们群里真的有警察”的惊叹到“有事@乔所”的感叹,无论是否涉及公安业务范畴,群众有什么疑问,都乐意向乔晋军求助,他们知道在那里会收获细致、全面、耐心的回应。

乔晋军始终怀着一颗爱民之心,在平凡的岗位勤奋拼搏,带领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心血和汗水维护着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6

周和理1999年开始配合居委会调解纠纷,2002年开始一直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扎根基层23年,周和理总结出合法、合理、合情“三合”工作法,成为调解纠纷的“万能钥匙”,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逾万起,群众亲切称他“三合民警”。

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帮助28人就业、23个家庭走出困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他名字谐音命名的“合理调解室”声名远播,美名传扬。

入警以来,周和理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个人嘉奖7次,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市“最美渝警楷模”、重庆市“优秀社区(驻村)民警”等荣誉称号。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7

在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训练基地,有一台让神枪手都屡屡脱靶的移动靶机器人“威龙”,研发“威龙”的人正是黄晨。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研发出一套无线视频图像侦察系统,帮同事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当时感觉挺有成就感的,逐渐发现自己骨子里有点儿工匠情怀。”黄晨谈起开始搞研发的初衷。

黄晨的微信名叫“警营创客”,在他看来,所谓“创客”就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当年,随着____防暴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作战一线,极大降低了工作风险。可因为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严重,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基层民警别说是用了,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连见都没有见过,于是黄晨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

“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时候很是艰难。”为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找办法,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专业书籍他都看。有时候,借助翻译工具,他花几个小时才能读懂一段英文。

特别是在研发初期,为了尽快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黄晨甚至用自己的奖金购买零部件。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黄晨成为四川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用5项国家专利率先撬开了省内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

黄晨成功研制的警用____排爆机器人“铁甲”、____侦查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产品成本,并参与实战应用。

今年8月,第二代“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省公安厅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理工男成“笔杆子”,文秘比武三获第一

“我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写材料。”大学里学计算机专业的黄晨,还是达州市公安系统有名的“笔杆子”。

问起诀窍,黄晨坦言,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罢了。他不但思考和总结出了公文运转规律,还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在工作上做到了“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目前,黄晨已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发文数位居达州市公安系统第一。

“不联系实际,不懂业务知识,就算写得花团锦簇也是假大空。”黄晨在单位内部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实现三获“全省第一”:2012年,他负责的公安信息调研工作,排名全省第一;2013年,他代表达州公安,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文秘写作大比武,再夺全省团体第一;2015年,他因信息调研成绩突出,又一次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信息调研个人一等奖”。

2011年初,常年加班熬夜的黄晨,身体一度虚弱,耳鸣频发,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组织上提出要调整他的岗位,但他却果断拒绝了组织的安排。

听力残疾给黄晨的工作与生活都带来极大不便,领受任务时,因为听不仔细,他就随身携带纸和笔,恳请领导和同事写明要求;开会时,他总是“霸占”最前排,生怕漏掉一个字。

“整理证据、卷宗报送、案情通报……”作为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虽然不直接侦办各类案件,但坚持直接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同事们看他因为听不见声音拿着手机来充当语音转文字的“翻译机”,纷纷劝他早日服从组织安排,调离一线休养身体。黄晨每次都笑笑不说话,接着干手上的工作。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8

他是一个用画笔实现“警察梦”的人。从警17载,怀着一颗“警营匠心”,执着于公安刑侦事业,通过上万张画像的磨砺,上千件案件的锤炼,实现了从“学院派”到“实战派”、从“画得好”到“画得像”、从“摸拟画像”到“现场重建”的一次次超越。破获刑事案件1000余起,被誉为画影追凶的“神笔警探”。他就是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民警朱允宏,公安部第六批青年人才库成员、贵州省刑事技术专家。

1981年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朱允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他从小就萌生了当兵、当警察的梦想。2001年考上了云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虽然学了艺术,但“警察梦”却一直萦绕在他心中,2005年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考他成为了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民警。

从警之初,朱允宏被安排从事人像模拟、图像处理等工作,由于重视表现技法而忽略了沟通技巧,虽然他画得好,但是画不像,对案件的侦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深深的挫败感曾经让朱允宏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警之初的理想与愿景也一度遭受挫折。

在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朱允宏参与侦破一起强奸幼女案。听着受害者的哭诉,朱允宏气愤填膺,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通过受害者几次提到嫌疑人长得像“猪”,朱允宏经过细致的思索,决定打通、打透这个信息点,对这种拟物长相进行分析,最终完整地画出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受害者看到画像时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专案组用这张画像发布了协查令,很快就有人认出了嫌疑人,当天就将其抓获。

受害者的亲属们找到朱允宏,扑通就跪下了,“谢谢朱警官帮我们抓到那个畜生,还了我们一个公道,我们总算有了点安慰。”朱允宏把这个案件当成他从警生涯“最重要”的一起案件,每每讲到这个故事,他都会两眼泛红,“这起案件的侦破对我来说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重塑工作的信心,增加了我的职业荣誉感,坚定我留在警队的决心。”

“既然选择留下了,那就要干出个名堂来”,朱允宏铆足一股劲,对参加的每一起案件进行复盘,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出了模拟画像2:8占比的战法,即绘画技巧占2成,沟通技巧占8成,神态高于形状、整体大过细节的工作法。

从此,每一起案件的参与中,热爱点燃了执着,朱允宏潜心其中,从最开始的与受害人、目击者简单的交流驾轻就熟的素描,到与受害人、目击者长时间近距离的沟通,去揣摩他们的言语与记忆能力的关联,进而深度提取记忆。朱允宏已经把简单的模拟画像技术逐步演变为记忆重建技术,其日趋精湛的技艺也在数起性质特别恶劣的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作用,侦查部门利用他模拟画像出来的犯罪嫌疑人画像进行排查,最后直接破案。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9

石林1982年参加公安工作,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临沧市耿马县城区派出所民警,先后在镇康县、耿马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从警40年,石林是禁毒人民战争的“践行者”,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急先锋”,也是边疆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7次,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27年的禁毒生涯,他参与侦办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2009年,调离禁毒岗位后,石林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己任。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石林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责任区命案零发生、人员零上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石林主动申请到耿马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卡点值守和巡逻执勤民警的防控任务艰巨、职业暴露风险极高,但是石林从不惧怕和退缩,累计值守560天。年轻时禁“毒”,现在防控新冠病毒,石林用40年如一日的坚守,誓与边关禁“毒”杠到底。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个人事迹篇10

格林村,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背崩乡的一个偏远小村落。3年前,林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黄家斌主动请缨到格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村民房前屋后是各家拴的牛马、堆的木柴,牲畜没有圈养,村子里散发着一股特殊的味道……

黄家斌带领格林村党员干部上山建起牧场,动员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先把牛马圈养起来。当看见牛马被圈养后,门前屋后都干干净净的情景,其他村民也很快转变了想法。于是,家家户户赶着牛马上了山,村里整洁干净了许多。黄家斌趁热打铁,带着村两委班子把“人畜分居、门前三包”等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中。

黄家斌积极奔走、规划。在组建志愿服务队帮扶全村163名贫困学生的同时,黄家斌多方沟通协调,带领群众建设了茶园,开展藏药、食用菌种植及蜜蜂养殖,推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格林村群众人均收入显著增长,日子越过越好。

3年来,格林村实现了从环境脏乱到整洁秀美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全村人都焕发出了精气神儿。

    158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