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大家准备好了吗?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1)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重点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微机、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由各班主任主抓,组织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3)
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2、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四、教学重点
根据农村实际和需要分为三个阶段:
低段:重点在洗脸、用餐、整理等自我服务上,教会学生学会自理。
中断:重点在家乡的特产加工、小吃,烹调等手工加工上,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和基本常识。
高段:重点在家乡特色养殖、种植上去了解,并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发展,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组织教师学习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绿化区的月季花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运河路南段、大桥道东段,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四、主要工作安排:
2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3月份:开展春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公益性劳动。
4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公益性劳动。
5月份: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基地劳动。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
6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动小能手”。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5)
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6)
劳动工作历来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多年以来,各级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下发了很多指导性的文件。我校在人力物力及其它诸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学年,遵照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研究,特制定我校劳动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小组的力量。
根据学校领导干部人员的调整,对学校劳动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调整。校长任组长,后勤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办公室主任,后勤副主任、政体处主任、团委书记。领导小组在学期之初要研究学校的劳动工作,制定劳动工作计划。学期中要认真地对工作中的具体事项进行检查,进行落实。期末要对学校的已有工作进行总结,做出成绩的个人及处室学校要进行表彰。
二、强化劳动思想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加强思想教育是促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大力度加强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几方面的结合,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家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
1、在平时的各科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要根椐所教学科的特点,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劳动教育,向学生灌输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劳动观念。
2、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板报、演讲比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加强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号召学生热爱劳动,投入劳动,以此促进个人的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发展。
3、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本等方式,督促调查家庭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情况。
4、对具体劳动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教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校内外劳动
1、政体处负责组织校园卫生的清理和打扫。每个班级要按学校所划定清洁区坚持每天四扫四洒。在规定时间打扫好班级及清洁区卫生。政体处及学生会负责检查和公布检查的结果。
2、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全校大扫除。班级认真彻底打扫班级及清洁区卫生。值周班级派人协助学校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处工作人员打扫任务比较繁重的学校卫生区域。学校检查结果将作为班级卫生红旗评比和期末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3、组织好假期间的校园卫生打扫工作。并要有相应的制度做保证。
4、组织好校外劳动。
①根椐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随时完成下达的校外劳动任务。
②每月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分年级参加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政体处、团委要注意与办公室协调,安排好滨河公园护绿、绿城广场、大学路、桃源路、郑大市场保洁及社区宣传,街头交通岗等活动。
③利用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高二年级每年组织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无论是到实践基地宋砦村还是陈砦村等处,都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
5、劳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校园特殊场所如宿舍、食堂及厕所等处的卫生打扫工作。
四、上好劳技课
劳动技术课是传授学生劳动知识并掌握劳动技能的重要环节,所以不能等闲视之。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学校后勤全力配合,保证物资供应到位。学校劳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安排劳技课各项工作事项。各年级要根据学生实际课程要求进行劳技课的实践活动。无论烹饪还是摄影、花木栽培等劳动技术,都要注意实践性,教务处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
五、家庭劳动教育
中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劳动教育及家庭劳动也是学校学生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注意家校结合。并利用调查表、家长会、家长意见反馈表等机会检查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及家庭劳动情况。这些情况要和学生评先等结合起来,显现其重要价值让学生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7)
劳动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实施,使学生既学习某些技术又参加一定劳动和技术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文明的劳动习惯,了解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的多种基本技能,为今后打下从事各种职业基础,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并使二者结合起来,同时也把传授知识和育人结合起来,特制定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计划。
教育目的:
1、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具备教学育人、教学改革、劳动实践,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活动。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通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综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要确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农村全面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
5、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点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效措施,现时期农村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求:
1、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热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有理想、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当地条件和农业生产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进行农业科技实践,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人才培养。
2、按照劳动实践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劳动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计划,按要求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学生要有教材和学习资料,全县中小学必须全部开设综合劳动实践课,有教案、有评估、有总结。
教学内容:
一、坚持实用性原则。
中小学理论课教学以种植养殖技术为主,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林果种植技术、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综合劳动实践课,以上各内容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各科教学内容要依据劳动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多的现代化的技术劳动,暂时条件不具备的就搞些手工劳动,学校要创造一切可能条件,搞些小实验农场,学习科学种田的本领,把当地种田的先进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科学实验,种好种子田、试验田、高产稳产田,使学生感到农业生产大有学问,实现农业现代化大有奔头,从事农业劳动大有作为。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并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劳动实践课以劳动实践为主,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安排劳动。劳动要尽可能和教学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扩大和加深理论知识。劳动实践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生产劳动实践过程。让学生实际亲自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以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操作能力。
三、坚持实效原则。
实施劳动实践教育,要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目的,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因此,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要按照各地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而宜。同时尽可能把学校掌握的新科学技术知识向社会推广,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还要把生产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技能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组织管理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管理的现状及改革的趋势,要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流于形式,图有其名。
四、教学时间安排。
总要求是:每个学生每学年有一周的综合劳动实践课,一周实践基地操作课。各学校根据各年级年龄特点和时令季节及当地的基地的实际情况,要科学安排、综合考虑,确保教学课时的落实,与实际相结合,决不能违背客观实际原则。实践活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分期、分批、分类组织实施,不搞集中、突击活动,使劳动实践教育扎实有效。
教学评价:
县教育局每学年对我校进行一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评价,评价内容分四个方面:
一理论教育评价:按照《劳动技术教育大纲》是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有理论教材、教学计划、经验总结、教师教案、有记录等,根据情节分别被评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二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劳动课教学评价、劳动基地管理与勤工俭学评价、家庭劳动教育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评价是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方面。评价方法是:劳动实践课看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有无完善记录、制度是否健全、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活动记录;劳动基地管理是否有专人负责、资金投入情况、劳动基地的建设情况及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家庭劳动教育情况通过发放问卷,有学生家长给予子女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劳动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按年级的不同情况考察学生劳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劳动实践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生在当地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程度如何,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程度和家长对学校评价如何。通过抽查和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以上评价均以优、良、差三个等级评价。
注意的问题:
为使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扎实有效,并达到上述目的与要求各学校在基地建设和劳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服务方向上面向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应为本地经济建设和各项建设服务,促进本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教育与经济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学校必须从单纯的“升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正确道路上来。
2、在教育目标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人才。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城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3、在培养途径上,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打破封闭式的办学状态,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4、在教育管理上,依照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劳动技术课,依照规定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级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各年级教育内容和开设的专业,尽可能保持相结稳定。同时也应加强生产劳动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